教学《山中杂诗》时,教师指出这是一篇骈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骈文的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骈文,以下不合适的是( )。A.陶渊明《桃花源记》 B.王勃《滕王阁序》 C.庾信《哀江南赋》 D.吴均《与朱元思书》

题目
教学《山中杂诗》时,教师指出这是一篇骈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骈文的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骈文,以下不合适的是( )。

A.陶渊明《桃花源记》
B.王勃《滕王阁序》
C.庾信《哀江南赋》
D.吴均《与朱元思书》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A选项,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A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游记性散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与题干"骈文"要求不符,综上,A选项正确。

B选项,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名篇,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故排除。

C选项,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一篇叙事抒情的骈赋作品,其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已亡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故排除。

D选项,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更多“教学《山中杂诗》时,教师指出这是一篇骈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骈文的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骈文,以下不合适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体诗的文体特点,特向同学推荐了以下古体诗,希望同学在课下阅读。下面选项中的文体不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李白《行路难》
    C.曹操《观沧海》
    D.苏轼《赤壁赋》

    答案:D
    解析: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中的杂言诗,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李白的《行路难》是杂言诗,是七言中杂五言;曹操的《观沧海》是四言诗;苏轼的《赤壁赋》的文体是赋,赋是一种外形虽似散文,内部却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体。

  • 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体诗的文体特点,特向学生推荐了以下古体诗,希望学生在课下阅读。下面选项中的文体不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B、李白《行路难》
    • C、曹操《观沧海》
    • D、苏轼《赤壁赋》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教学《木兰辞》后,为了引导学生把握我国古代叙事诗的特点,教师准备举其他诗进行补充讲解,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孔雀东南飞》
    • B、《琵琶行》
    • C、《陌上桑》
    • D、《离骚》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滕王阁序》是一篇杰出的骈文,其作者是()。


    正确答案:王勃

  • 第6题:

    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是()。

    • A、陈维崧的骈文
    • B、汪中的骈文
    • C、胡天游的骈文
    • D、袁枚的骈文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学习完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朱自清的文笔、文风,又向学生推荐了朱自清的其他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然后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就文风问题写一篇读后评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到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 B、练习法
    • C、谈话法
    • D、讲授法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什么是骈文?简述南朝骈文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1)经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已臻极致。
    (2)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齐梁时是南朝骈文成熟期,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3)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正式形成时。此时骈文四特征均已具备(对偶、用事、辞藻、声律)。代表作家有鲍照、范晔等。代表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等。
    (4)齐梁以后是骈文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排偶精工、声律严整阶段。沈约、谢罣、江淹,人人皆是个中高手。代表作有《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等。
    (5)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整,几乎全篇骈偶,在艺术上为骈文的巅峰,代表作有《哀江南赋》。

  • 第9题:

    单选题
    完成朱自清《春》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人笔下的自然,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下列不适合的是()。
    A

    老舍《济南的冬天》

    B

    贾平凹《风雨》

    C

    曹禺《雷雨》

    D

    何其芳《秋天》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是()。
    A

    陈维崧的骈文

    B

    汪中的骈文

    C

    胡天游的骈文

    D

    袁枚的骈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教师在教授《滕王阁序》的时候,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借助字典,结合所学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找出关键语句,让学生试着翻译,让一两名学生阅读并试着概括文章大意。试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找出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
    A

    教师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B

    教师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C

    让学生试着翻译,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D

    教师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符合新课标的规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选项论述虽然正确,但并不是节选内容所表达涉及的内容。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骈文?简述南朝骈文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1)经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已臻极致。
    (2)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齐梁时是南朝骈文成熟期,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3)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正式形成时。此时骈文四特征均已具备(对偶、用事、辞藻、声律)。代表作家有鲍照、范晔等。代表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等。
    (4)齐梁以后是骈文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排偶精工、声律严整阶段。沈约、谢罣、江淹,人人皆是个中高手。代表作有《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等。
    (5)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整,几乎全篇骈偶,在艺术上为骈文的巅峰,代表作有《哀江南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柳宗元《始得山宴游记》
    C.贾谊《论积贮疏》
    D.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D
    解析:
    题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骈文的特点。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A项,《游褒禅山记》 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不是骈文。B项,《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C项,《论积贮疏》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不是骈文。D项的《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与朱元思书》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故本题选D。

  • 第14题:

    学习完鲁迅的课文《孔乙己》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鲁迅的文笔、文风,又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其他文章(《祝福》《阿Q正传》等),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然后就这一问题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写一篇小议论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到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 B、练习法
    • C、谈话法
    • D、讲授法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教师在讲授《马说》一文时,这样介绍: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并列举出以下作品,让学生指出不属于骈文的一项是()。

    • A、庾信《哀江南赋》
    • B、丘迟《与陈伯之书》
    • C、王羲之《兰亭集序》
    • D、吴均《与朱元思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以下对教师的这一做法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设计
    • B、能够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
    • C、这是初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快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
    • D、意在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勇于表达自己,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北山移文》不用骈文,是一篇讽刺性文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骈文在体裁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讲究句子的对偶。定型化的骈文又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因此又称作“四六文”。
    (2)重视藻采和用典,形式华美。
    (3)讲求声韵之美,特别是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以造成抑扬铿锵的世奏感。
    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玉台新咏序》等。

  • 第19题:

    阅读《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按照要求答题。教学《滕王阁序》这篇著名的骈文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写道:“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行。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环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回答,最后归纳总结。”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 B、教师注重引导,语言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
    • C、教师指导具体,有教学机智.灵活性较强
    • D、教师指导赏析名句,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教师在讲授《马说》一文时,这样介绍: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并列举出以下作品,让学生指出不属于骈文的一项是()。
    A

    庾信《哀江南赋》

    B

    丘迟《与陈伯之书》

    C

    王羲之《兰亭集序》

    D

    吴均《与朱元思书》


    正确答案: C
    解析: 骈文其句多为四六对仗,A、B、D三项均为骈文,《兰亭集序》为散文。

  • 第21题:

    单选题
    教师在教授《滕王阁序》的时候,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借助字典,结合所学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找出关键语句,让学生试着翻译,让一两名学生阅读并试着概括文章大意。试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正确的是()。
    A

    教师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B

    教师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C

    让学生试着翻译,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D

    教师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符合新课标的规定


    正确答案: B
    解析: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 第22题:

    单选题
    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体诗的文体特点,特向学生推荐了以下古体诗,希望学生在课下阅读。下面选项中的文体不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A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李白《行路难》

    C

    曹操《观沧海》

    D

    苏轼《赤壁赋》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A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中的杂言诗,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B项,李白的《行路难》是杂言诗,是七言中杂五言。C项,曹操的《观沧海》是四言诗。D项,苏轼的《赤壁赋》的文体是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 第23题:

    单选题
    学习完鲁迅的课文《孔乙己》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鲁迅的文笔、文风,又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其他文章(《祝福》《阿Q正传》等),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然后就这一问题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写一篇小议论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到的教学方法是()。
    A

    讨论法

    B

    练习法

    C

    谈话法

    D

    讲授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课文,从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熟练技巧的方法。故题目中这位教师使用的主要是练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