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3题:
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体诗的文体特点,特向学生推荐了以下古体诗,希望学生在课下阅读。下面选项中的文体不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第4题:
教学《木兰辞》后,为了引导学生把握我国古代叙事诗的特点,教师准备举其他诗进行补充讲解,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第5题:
《滕王阁序》是一篇杰出的骈文,其作者是()。
第6题:
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是()。
第7题:
学习完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朱自清的文笔、文风,又向学生推荐了朱自清的其他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然后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就文风问题写一篇读后评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到的教学方法是()。
第8题:
什么是骈文?简述南朝骈文发展过程。
第9题:
老舍《济南的冬天》
贾平凹《风雨》
曹禺《雷雨》
何其芳《秋天》
第10题:
陈维崧的骈文
汪中的骈文
胡天游的骈文
袁枚的骈文
第11题:
教师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教师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让学生试着翻译,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符合新课标的规定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学习完鲁迅的课文《孔乙己》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鲁迅的文笔、文风,又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其他文章(《祝福》《阿Q正传》等),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然后就这一问题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写一篇小议论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到的教学方法是()。
第15题:
教师在讲授《马说》一文时,这样介绍: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并列举出以下作品,让学生指出不属于骈文的一项是()。
第16题:
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以下对教师的这一做法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7题:
《北山移文》不用骈文,是一篇讽刺性文章。
第18题:
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第19题:
阅读《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按照要求答题。教学《滕王阁序》这篇著名的骈文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写道:“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行。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环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回答,最后归纳总结。”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庾信《哀江南赋》
丘迟《与陈伯之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
吴均《与朱元思书》
第21题:
教师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教师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让学生试着翻译,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符合新课标的规定
第22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李白《行路难》
曹操《观沧海》
苏轼《赤壁赋》
第23题:
讨论法
练习法
谈话法
讲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