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片段教学设计。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 生:是念头。 师:好。其实,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生:母亲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我,怕我轻生。 师:就把你的体会送进去,再读一遍吧。 生: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生读。掌声) 生:我想补充,母亲抓住我,也是让我必须具有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再读) 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 以下有关这段教学片段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第5题:
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以下对教师的这一做法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6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你是否赞同该教师的做法?
第7题:
李明(拟名)是一位刚刚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方面,为他提供些较为明确具体又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设计
能够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
这是初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快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
意在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勇于表达自己,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10题:
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胡适的《我的母亲》
鲁迅的《故乡》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11题:
第12题:
这位学生的点评中肯,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简短,这是一种很好的点评风格
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乏有效沟通,缺少感情
由于教师课堂把控能力不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的选文包括《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写人记事散文,下列不适合的一项是()。
第17题:
某教师在开学之初让学生以《我的爱好》为题写了一篇作文,以便了解学生的兴趣及语文基础,这种做法()。
第18题:
阅读材料回答题: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你是否赞同该教师的做法?
第19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2)班的学生真笨,这课堂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上述教师的行为。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
这是初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快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
意在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勇于表达自己,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