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清流》【教学对象】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用支声复调改写二声部歌曲(清流》【主要目标】学习支声复调,能够模仿范例改写一个乐句。(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播放合唱曲《清流》,学生欣赏。2.视唱歌曲旋律(1)学生随琴视唱歌曲低声部旋律,老师注意纠错。(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后,分组用“lu"进行两声部合唱。3.歌曲分析

题目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清流》

【教学对象】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用支声复调改写二声部歌曲(清流》

【主要目标】学习支声复调,能够模仿范例改写一个乐句。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合唱曲《清流》,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视唱歌曲低声部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后,分组用“lu"进行两声部合唱。

3.歌曲分析

师问:低声部旋律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在音程和节奏上与高声部有什么关系?

生答:旋律的线条起伏比较平缓。很多音程关系都是三度和四度,有的音一样,前四句的节奏也完全一样......

4.老师写作示范

(1)老师讲解支声复调的写作手法。

(2)老师先示范改写结束句的低声部旋律,然后让学生视唱,再用“lu”与高声部合唱。

5.学生尝试写作

(1)学生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改写低声部旋律。

(2)选出刘红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师:许多同学都写得较好,但老师更欣赏刘红同学写的旋律,主要有几点值得赞赏.....结尾的三个音,比老师写的更有特色。

(3)学生练唱刘红同学的低音部旋律,并与高声部合唱。

三、小结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课例点评题是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使用的题型。通过呈现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评论,回答相关问题。
更多“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维吾尔族舞蹈音乐的基本特点,并能配合音乐学跳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
    舞步。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教学材料一




    答案:
    解析:
    “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韵律,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独特的艺术特色,主动探索维吾尔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舞蹈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表达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探讨、交流、合作,加深对舞蹈动作的了解,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知识与技能】学会维吾尔族舞蹈中赛乃姆舞蹈的三大步伐的基本动作,并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律动的肢体体验。
    (2)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1.了解学生舞蹈知识储备,为同学们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2.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出示课题名称。
    3.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的形式及风格特征。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律动的学习
    1.观看完教师的表演后找出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及律动,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练习。
    2.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韵律的特点: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摇身带晃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附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以传情达意。
    3.总结出维吾尔族舞蹈脚步动作是弱拍处给予强势的处理。
    4.探索维吾尔族舞蹈特点的形成原因。
    (学生交流探索)
    5.教师点评并引出赛乃姆舞蹈:赛乃姆的舞蹈姿态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的,如最常见的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嘹望式、抚胸式等。赛乃姆的舞蹈风格特点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性格、服饰等特征是分不开的,表
    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精神面貌。
    (二)赛乃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
    1.赛乃姆步伐的学习。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学习 “三步一踢”“踏蹲旁点”“垫步”三大步伐)
    2.赛乃姆舞蹈组合的学习。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播放歌曲《送我一枝玫瑰花》跟随音乐练习舞蹈组合动作。
    5.学生分组,各组由小组长组织大家练习所学的动作,然后进行组内评价,相互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以提高全组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高
    1.教师展示一段舞蹈组合,请学生听一听这段舞蹈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点评并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常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有手鼓、铁鼓、热瓦普等,主要鼓点是:

    4.教师踏着鼓点给学生即兴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5.教师利用维吾尔族特色乐器伴奏,请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发挥,即兴创编舞蹈。
    三、拓展提高
    1.教师播放录像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是不是维吾尔族舞蹈。
    (教师播两段舞蹈)
    2.学生观看视频并探讨舞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从体态、动律、动作特点、音乐等方面来判断。
    4.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维吾尔族舞蹈,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苗族、土家族等的舞蹈也都风格各异,而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 第2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多彩的民歌》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设计鉴赏课的基本教学过程。(2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民歌的乐趣,树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我国各地民歌所折射和贯穿的中华民族精神。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南北民歌各自的特点,能够对南北民歌感兴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北民歌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比兴的修辞手法和地方方言。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播放视频,猜歌曲名字。
    老师设置问题:阿宝演唱的是哪几首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多。民歌对于我们当代的学生来说似乎很久远,但是那又似乎离我们很近,在我们身边不经意就会流淌出许多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且民歌作为我们中华优秀的遗产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它的历史,关注民歌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1.了解民歌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第一步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楚辞-汉朝乐府-唐宋时期的唐曲-明清时期的明清小曲-直到现在中国民歌大集。
    2.了解民歌的概念
    老师设置问题:什么是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民歌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期间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感而作,由情而发,并在流传过程中集体加工而成,_般口耳相传,它的特点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民歌的体裁包括山歌、小调、号子。
    3.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
    (1)师:如何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主要从作品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两个层面.作品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主要从音乐中突出的音乐要素来表现,而分析音乐要素主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分析)
    (2)欣赏音乐,感性和理性分析
    师:这首作品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这首作品里边都有哪些音乐要素?(这首歌曲给我们最突出的表现是节奏,连续的后十六音符感觉像在草原上驰骋骑马一样,情绪非常欢快活泼.好像带给我们一种身在蒙古草原上的感觉)
    4.对比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1)欣赏沂蒙山小调,从感性和理性分别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感性分析,它的情绪很舒展,感情非常的奔放,而且音调是高亢嘹亮的,这首歌曲是一首小调但是它带有山歌的风格;理性分析,它的旋律非常的大气磅礴,它的结构很规整,四个乐句非常的整齐,音色嘹亮,民族徵调式,还有就是鱼咬尾的创作方式。
    (2)欣赏弥渡山歌,从感性和理性分别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感性分析,它的情绪非常的含蓄、内敛,给人一种朦胧美;理性分析,它的节奏平缓,旋律舒缓,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前六句全部都是兴、比,暗示着爱情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两句却表现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调式是五声羽调式。
    (3)学生自主探讨两首歌曲,从音乐要素分析两首乐曲的各自特点
    北方民歌节奏规整,速度较轻快,旋律起伏变化大,音色高亢嘹亮,线条粗犷,艺术表现手法比较直白.情感色彩比较豪放,属于民族调式中的徵调式,声音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小,音色细腻委婉,艺术表现手法很内敛,情感色彩比较含蓄,善用比兴的手法,属于民族调式羽调式,声音假声多于真声。
    (4)听歌曲,判断民歌。
    5.学唱山西民歌《洗衣裳》
    (1)欣赏歌曲
    师:男女间这种美好的爱情,是为了追求这种美好的幸福生活,“亲疙蛋”“双屹丁”是什么意思?(“亲疙蛋”就是。亲爱的人”的意思,“双屹丁”是“双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学唱
    老师评价:这首歌曲里面最有特点的就是那个小字,它运用了装饰音,演唱时要唱到位,假声多一些;第三句注意里面的儿化音;歌唱的时候要用山西的地方方言。
    (3)学生完整地演唱
    (4)男女生分组演唱
    (三)巩固提高
    1.播放音频,了解民歌的传承方式
    师:民歌是自古以来都非常有特色的音乐,准能说一下民歌保留下来的形式有哪些吗?(流传至今的民歌有这三种,第一种就是原生态,就像我们刚刚听到的山西民歌就是原生态歌曲,第二种是在保留民歌主题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来丰富民歌的要素,第三种以民歌为基本素材,但是他完全创作出来的是一种新音乐,你比如说《青藏高原》,它是以藏族民歌作为素材,创作出来的一种新音乐的藏族民歌)
    2、播放歌曲《天路》,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中国的南北民歌深深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土地上,犹如时代和生活的一面镜子,记载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的变迁。它是一幅油画,描绘了中国的苍凉、平静和灿烂、它更是一部宣言,彰显出中国人不屈不挠和大步向前的民族精神。同学们,民歌作为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理所应当把它传承下去,因为它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记忆、永远的魂魄、永远的根。

  • 第3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乐器合奏《雪绒花》(片段)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0分)

    (2)写出谱例中每件乐器的名称。(5分)

    (3)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共三问:(1)第一问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学重难点中的重点和难点;②四个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条件,如时间、场所等;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评的;表现程度及质量效果。③制定的依据:学科课标,即《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演奏课的相关目标要求;教材情况,即《雪绒花》在教材中或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学生情况,即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具体兴趣、认知情况等等。(2)第二问要求写出乐器的名称,观察乐谱我们会发现前四行是标准的弦乐四重奏乐谱,第五行是打击乐谱,由于打击乐中多次出现颤音,由此判断该乐器为铃鼓。(3)第三问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①从问题出发点寻找答案,本题的关键点为选取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②回忆教案设计步骤、内容;③回到材料中结合材料进行填充;④对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检查和思考,确保完整。

  • 第4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百鸟朝凤》
    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百鸟朝凤》这首作品,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同时提高整体音乐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这首曲子,体会作品创造的意境;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来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知识与技能】能够清晰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难点】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情境教学,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联想鸟类的形象,并引导话题,在音乐中,很多乐器也能模仿出音频中鸟类的叫声。而且非常形象,让大家猜猜都有什么类似的乐器。教师顺势为大家介绍唢呐这一乐器,并引入今天的音乐主题——唢呐名曲《百鸟朝风》。
    (二)整体感知
    1.初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旋律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又是什么速度
    (欢快跳跃的情绪、感受到各种鸟类呜叫嬉戏的场景;乐曲速度自由,属于散板)
    2.教师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风》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
    (三)探究乐曲
    1.分段复听乐曲,教师带领同学们通过聆听,认识并区分每一段的主题旋律。
    (1)教师可通过讲授法,为同学们简介每一段主要表达的主题。
    (2)第一段:主题旋律的展现;
    第二段:运用唢呐的各种演奏技法来模仿不同鸟类的声音特点:
    第三段:乐曲的第三乐段,延续欢快喜庆的音乐形象,对作品进行概括和总结。
    2.带领同学们对乐曲的第二段进行详细的欣赏和分析。
    (1)再听第二段旋律,让同学们自由抒发感受,概括第二段音乐的表现手法(学生可能总结出:唢呐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演奏技法多样,民乐队进行流水板的反复伴奏)。
    (2)同学们通过聆听,寻找第二段一共模仿了几种鸟类的叫声(布谷鸟、喜鹊等)。
    (3)邀请同学们分组尝试着模仿一下这些鸟类的叫声,感受唢呐乐器的声音特点。
    (4)同学们通过赏析和切身表演体验,概括出唢呐乐器的音色特点。
    3.同学们赏析作品的第三乐段,小组合作讨论对比一下第三乐段和第一、第二乐段有何不同。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发言后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4.最后完整聆听作品,形成对作品的整体感知。
    (四)巩固提升
    1.教师为同学们播放由民乐独奏《百鸟朝凤》改编的合奏版《百鸟朝凤》,感受不同乐器风格下的<百鸟朝凤》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2.让学生自由讨论更喜欢哪种风格的作品,发言后师给予鼓励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民族音乐进行整体的概括,并引导同学们更多地去关注民族音乐和器乐发展,培养学生们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同时,引导同学们关注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情感。
    2.作业:邀请同学们针对唢呐独奏版的《百鸟朝凤》写一篇小小的听后感受,下节课大家一起来分享。

  • 第5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基本理念, 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 并说明理由(8 分)。
    【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舞》
    【教学对象】 选修“音乐与舞蹈” 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学跳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主要目标】
    1. 学习《春江花月夜》 的基本舞蹈动作, 加深对中华典雅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 导入阶段(略)
    二、 展开阶段: 新课教学
    1. 老师示范与讲解:
    表演自创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片段;
    示范和讲解男女古典舞手形和手位, 学生模仿;
    示范和讲解舞蹈动作, 学生模仿。
    2. 学生练习与表演:
    学生练习, 老师指导, 及时纠错;
    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
    三、 小结
    (后略)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在展开阶段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闪光点:
    ①从整体上来看,此课例中的教学行为层层深入,并且在次序安排上是由浅入深、较为合理的。②老师示范与讲解这部分,从老师表演自创片段、示范讲解,到学生模仿来看,体现了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
    ③学生练习与表演这部分,从学生练习到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的教学观念。
    ④从以上课例展示来看,总体的教学框架很清晰,是展开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闪光点。
    (2)与此同时,课例中的展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①缺少初步感知环节。在展开阶段一开始,应该先听一下这首作品,并且询问学生听完之后的感受,简单讲解古典舞的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舞有初步的感受和认识。
    ②在老师示范与讲解部分不够细致。“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应该是老师示范相应的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去学习,并且以多种形式来进行实践;再次老师应该把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去学习;最后进行连贯练习,学生模仿。
    ③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展开阶段中并没有体现师生评价,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 第6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长江之歌》
    【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
    【主要目标】
    学习《长江之歌》能够完整演唱。(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旋律。
    3.演唱歌词
    (1)学生朗读歌词。
    (2)学生随钢琴填入歌词演唱。
    4.拓展延伸
    (1)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唱。
    (2)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5.小结作业
    (略)


    答案:
    解析:
    该课例是有问题的。该课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这节课缺少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中进行表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学的重点则要以音乐教学内容《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为依据,教学难点把握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内容。可参考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2)该课例的教学对象是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但是在展开阶段却没有欣赏环节,应该在展开中加入欣赏环节。
    虽然这是一个有问题的课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闪光点.如:教学内容从视唱、创编等活动展开,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次序安排由浅入深,较为合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

  • 第7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近代音乐家--聂耳》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近代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过程与方法: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有内涵地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通过对聂耳几部同一时代的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欣赏,使学生懂得其作品在近代史上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用具教学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云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云南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名人,请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名人?其中在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音乐家,他凭借自身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在时代的洪流中脱颖而出,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出了多部评价极高的作品,其前后共创作了37首歌曲,为8部电影创作了20首电影歌曲,是无产阶级音乐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二)新课教授:1.欣赏第一首歌曲《码头工人歌》分析:歌曲情绪蕴藏的愤怒和巨大的反抗力速度(取自民歌素材),主题旋律具有劳动号子的特征。体现一:作曲家丰富的生活经验。2.欣赏第二首作品《铁蹄下的歌女》(由教师范唱)分析:歌曲的旋律(抒情)、速度(前紧后松)、力度(呼号)、装饰音(女性特点)运用及歌曲的情绪。体现二:作曲家细腻的创作手法。3.欣赏第三首作品《毕业歌》思考:与《铁蹄下的歌女》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进行曲)、力度、及歌曲的情绪(高昂),词曲结合紧密无间,情绪发展环环相扣。体现三:作曲家性格的号召力,具有青年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4.欣赏第四首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思考:前奏运用了什么乐器?作用?速度?三个“起来”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节奏紧凑,旋律质朴流畅,多处使用属音到主音的跳进(体现民族崛起、进击),基调高昂、雄壮,号召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吹响了民族解放的号角,成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体现四:作者用深厚的创作功底将自己融入了时代中。5.简介人民音乐家聂耳(课件)聂耳,中国作曲家,自幼喜爱音乐,学习过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熟悉传统乐曲。他学生时代受进步思想影响,曾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自学了小提琴、钢琴,他还坚持自学各种音乐知识和作曲理论,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熟悉了大量我国民间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名作,这些都为聂耳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认识到“现在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创造出新鲜的艺术”。“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激发了聂耳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与当地的进步文艺活动,先后写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器乐合奏曲。1934年创作的两首歌曲《开路先锋》和《大路歌》,表现出聂耳创作技巧的成熟,是其成名之作。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6.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音乐在历史中的功能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历史之中。音乐在和平年代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在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它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音乐作品是作曲家通过主观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但作曲家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其艺术观、人生观与作品风格是所处时代物质及精神文明的反映,与其自身的经历、学识、气质及艺术修养有关。我们能从这一时代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历史时代的风格,又能在作品中辨识其独特风格。音乐家聂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代中,用深厚的创作功底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成功作品,这些作品体裁丰富,涉及声乐、器乐、电影配乐,并能用多种乐器演奏。他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其作品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于中国,他是近代史上无产阶级音乐先锋的代表;对于云南,他是云南人民骄傲的儿子;对于你们,也应是你们的自豪。他从云南走向了全中国、全世界。
    (三)巩固与提高师生互动环节:由老师指挥,大家齐唱国歌。激发学生情绪:从当年的抗日救亡、解放全中国,到祖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的今天,我们应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演唱这首歌,向母亲六十五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四)本课小结①对聂耳的四部同一时代的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赏析,体现了作曲家丰富的生活经验,细腻的表现手法,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创作功底及融入时代的无产阶级热情。②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通过音乐了解中国近代史,使学生懂得在音乐中明鉴历史、展望未来。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其作品在近代史上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第8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古琴艺术》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古琴艺术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识。2.从中体会古琴的音色美、意境美,了解古琴音乐淡雅、朴素的音乐风格,以及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高尚品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感受和分辨古琴的三种音色。2.认识文字谱和减字谱,并了解减字谱的记法。【知识与技能】1.泛音、散音、按音的演奏方法,勾和挑的基本演奏技巧。2.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乐曲《流水》。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分辨古琴的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对减字谱记法的了解。【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分解古代文字“樂”,得出丝弦放在木头上,然后用拨子或手弹奏美妙的声音是弹拨乐器。(二)逐步探知,新课教授1.听两段音乐辨别乐器老师设置问题:这两段音乐分别使用的是什么乐器?能听出来是什么乐曲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第二段是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2.播放音乐聆听泛音的特点:飘渺。3.感受古琴韵味(1)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哼唱旋律。(2)播放古琴音乐旋律,学生默唱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一种景致和这个音色相呼应,你们会想到什么?在这段旋律里,我们发现它有什么特殊性?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想到很多的景色,比如竹林、山泉等是通过泛音来呈现的,我们看旋律上面有很多小圆圈,泛音的记录就是用旋律上面的圆圈记录的。(3)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观察弹奏泛音时的技巧(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地放掉)。(4)讲解仲尼式古琴的形状: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365天,琴上有七根琴弦,最早的古琴是五根琴弦,代表宫、商、角、徵、羽,周代文王和武王各加了1个弦,所以称之为“文武七弦琴”。琴上还镶嵌了13个白点,是13个徽位,就是13个音高位置,代表农历13个月(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5)介绍古琴和贵族、文人、诗人关系密切,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特点。古代文人以不知乐为耻,那么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乐器。四艺中琴棋书画,琴放在首位,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流传了很多的名曲,《广陵散》和《流水》就在其中。4.欣赏《流水》,感受和体验其三种音色(1)讲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这个典故最早是出自于《列子?汤问》。俞伯牙是战国时期很有名的琴家,伯牙善古琴,琴艺高超,那么钟子期善听。志在登高山是指音乐的精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分析山泉和湖海之间的规律。老师设置问题:山泉、小溪、江河、湖海这几个有没有规律?音乐中用的什么方法来表现这种形态?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它们的规模是从小到大。音乐中用泛音表现水的这种形态,表现出感觉很远、很飘渺,速度由慢加快再到慢下来,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音型由疏散又到密集最后又是疏散,表现了水流由慢到湍急,最后归于江河湖海的平静。(3)从速度、力度、音型三个方面聆听音乐。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有没有一个地方特别激烈?老师讲解:这是古琴里面非常难的一个技巧,叫滚拂。无名指从高音到低音叫滚,二指由低音向高音叫拂,无名指和二指连起来演奏就叫滚拂。(4)欣赏演奏家的琴艺。老师引导:不能简单地把流水看作不同形态的水,这个流水应该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去感受其意境深远,这才是我们的追求。(5)辨别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技法:泛音(飘渺,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地放掉),老师弹奏。散音(浑厚,右手弹琴,左手放在九到十徽的位置),老师弹奏。按音(婉转,双手配合,右手弹琴,左手在弦上滑动),老师弹奏。(6)个别学生学奏,老师讲解。老师引导:气定神闲,弹奏要在音阶当中,散音的音色要非常刚劲,慢一点,不要太快,按音的手要放在琴弦上面,摁实再弹,在四弦的位置上,弹出来的音色很细腻婉转,来回走一走,泛音双手配合,右手拨琴,左手压琴,不用摁实,然后轻轻地放掉,滚拂要像流水一样,再快一点。(7)学生正确地演奏。(三)主题升华,巩固提高1.欣赏《梅花三弄》,感受和分辨三种音色老师设置问题:三弄是指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三弄是结构的意思,就是三段的意思,它在古琴的三个区域来演奏。2.讲解古琴乐谱(1)展示文字谱和减字谱。文字谱的特点:麻烦,不容易记谱;减字谱的特点:比较清楚,但是没有节奏。(2)老师讲解减字谱的演奏方式并示范。(3)个别学生演奏《彩云追月》。老师引导:挑七用二指,挑七勾三,又挑七挑六……这个曲子很简单,就是两种技法:勾和挑,基本的古琴简单的演奏手法也就是这么演奏。3.古琴的演奏形式老师设置问题:古琴除了独奏,还有什么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还有合奏。特别是琴箫合奏,琴歌,就是自己弹,自己唱。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时候夜深人静,才能真正地做到天人合一。4.欣赏琴歌《蒹葭》老师设置问题:这首乐曲的表演形式是什么?有没有觉得这段音乐有古人的味道?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曲采用人声演唱、古琴伴奏的表演形式,诉说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意中人。一唱三叹,很有古人的味道,这里恰巧又反映出古琴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古琴向来是不为娱人,只为自娱,注重内心的自审,所以哪怕是现在也很少有古琴的商业元素,要么就是自己独奏,要么弹给知己听。(四)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选择性地欣赏了几首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古琴代表作并体验了古琴基本的弹奏技巧。古琴曲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高雅,意境高远,让我们领略了古朴典雅的古琴风范,体会到了民族文化、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古代的音乐、热爱古琴音乐艺术。下课。

  • 第9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以及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宽广的襟怀。【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聆听、比较、朗诵等手法,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风格、意境与内涵。②通过谈话、感受、体验等手段,了解音乐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贝多芬交响曲的速度、节奏型,以及音高的不同组合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感受,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式等的不同特点。②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历史贡献,深入了解和认识其代表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作品进行赏析,初步掌握贝多芬的音乐风格。【难点】①掌握相关曲式的特点及用法。②体会与感受贝多芬作品里的思想及深刻内涵。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平台、贝多芬的相关音乐资料、钢琴等。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一)图片展示以法国文艺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写的:“他短小臃肿……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引出图片展示。(二)播放《致爱丽丝》学生回答名字.教师板书:致爱丽丝。1.贝多芬的生平: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逝世于奥地利。父亲为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5岁随父亲学钢琴,8岁开始登台演出,10岁开始作曲。1789年,贝多芬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作曲家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技艺上进步很快。1800年左右,贝多芬的听觉显著恶化,但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1820年,贝多芬两耳失聪,此后,他仍创作了著名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六部弦乐四重奏曲。贝多芬所作的九部交响曲被誉为不朽之作.他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2.耳聋后的贝多芬耳聋后的贝多芬仍然坚持努力创作,并写出其代表作品《英雄》《田园》《合唱》等交响曲,《悲怆》《月光》《克莱采》等奏鸣曲,《致爱丽丝》等钢琴小品。环节二:新课教学(一)走进自我心中的贝多芬教师提问:大家先自由地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板书:阴影的童年-烦恼的少年-艰辛的维也纳-失聪之痛-重获新生-内心歌唱-最后岁月,最后被人尊称为“乐圣”“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二)聆听音乐《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并介绍贝多芬的几部重要作品1.教师第一次提问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学生完整聆听,感受基本情绪,思考并回答。2.教师介绍作品,播放视频并第二次提问①作品介绍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②播放视频音乐片段。③活动:齐唱《欢乐颂》。问题: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3.贝多芬其他几部著名作品的介绍①f小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作于1804年,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中期创作中的钢琴杰作之一,而贝多芬自己则认为本曲达到了他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巅峰。这一奏鸣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满斗志的“热情”像巨浪一样澎湃起伏。有关此曲,贝多芬曾说:“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吧!”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的主题表现的是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必将战胜大自然的力量,这一主题与本曲所表达出来的热情奔放、具有英雄气概的中心思想是完全吻合的。本曲的曲名《热情》虽然是出版商取的,但十分贴切,所以一直延用到今天。《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是从容的快板。在一小段引子之后,音乐出现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奔腾气势。右手快速流动的音型和左手短促果断的节奏,犹如烈马奔腾,风暴席卷。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到莫斯科,听到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年)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绝妙的、人间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②《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作品介绍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本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环节三:拓展提高(一)作品体验:教师钢琴伴奏,同学们集体演唱《欢乐颂》(二)音乐知识拓展1.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所组成的器乐套曲。2.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时加尾声)。3.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环节四:研究总结讨论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哪里?(板书:艺术成就、思想高度)总结: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

  • 第10题: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近代音乐家--聂耳》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近代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过程与方法: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有内涵地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通过对聂耳几部同一时代的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欣赏,使学生懂得其作品在近代史上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用具教学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云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云南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名人,请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名人?其中在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音乐家,他凭借自身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在时代的洪流中脱颖而出,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出了多部评价极高的作品,其前后共创作了37首歌曲,为8部电影创作了20首电影歌曲,是无产阶级音乐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二)新课教授:1.欣赏第一首歌曲《码头工人歌》分析:歌曲情绪蕴藏的愤怒和巨大的反抗力速度(取自民歌素材),主题旋律具有劳动号子的特征。体现一:作曲家丰富的生活经验。2.欣赏第二首作品《铁蹄下的歌女》(由教师范唱)分析:歌曲的旋律(抒情)、速度(前紧后松)、力度(呼号)、装饰音(女性特点)运用及歌曲的情绪。体现二:作曲家细腻的创作手法。3.欣赏第三首作品《毕业歌》思考:与《铁蹄下的歌女》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进行曲)、力度、及歌曲的情绪(高昂),词曲结合紧密无间,情绪发展环环相扣。体现三:作曲家性格的号召力,具有青年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4.欣赏第四首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思考:前奏运用了什么乐器?作用?速度?三个“起来”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节奏紧凑,旋律质朴流畅,多处使用属音到主音的跳进(体现民族崛起、进击),基调高昂、雄壮,号召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吹响了民族解放的号角,成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体现四:作者用深厚的创作功底将自己融入了时代中。5.简介人民音乐家聂耳(课件)聂耳,中国作曲家,自幼喜爱音乐,学习过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熟悉传统乐曲。他学生时代受进步思想影响,曾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自学了小提琴、钢琴,他还坚持自学各种音乐知识和作曲理论,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熟悉了大量我国民间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名作,这些都为聂耳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认识到“现在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创造出新鲜的艺术”。“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激发了聂耳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与当地的进步文艺活动,先后写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器乐合奏曲。1934年创作的两首歌曲《开路先锋》和《大路歌》,表现出聂耳创作技巧的成熟,是其成名之作。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6.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音乐在历史中的功能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历史之中。音乐在和平年代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在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它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音乐作品是作曲家通过主观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但作曲家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其艺术观、人生观与作品风格是所处时代物质及精神文明的反映,与其自身的经历、学识、气质及艺术修养有关。我们能从这一时代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历史时代的风格,又能在作品中辨识其独特风格。音乐家聂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代中,用深厚的创作功底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成功作品,这些作品体裁丰富,涉及声乐、器乐、电影配乐,并能用多种乐器演奏。他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其作品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于中国,他是近代史上无产阶级音乐先锋的代表;对于云南,他是云南人民骄傲的儿子;对于你们,也应是你们的自豪。他从云南走向了全中国、全世界。
    (三)巩固与提高师生互动环节:由老师指挥,大家齐唱国歌。激发学生情绪:从当年的抗日救亡、解放全中国,到祖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的今天,我们应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演唱这首歌,向母亲六十五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四)本课小结①对聂耳的四部同一时代的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赏析,体现了作曲家丰富的生活经验,细腻的表现手法,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创作功底及融入时代的无产阶级热情。②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通过音乐了解中国近代史,使学生懂得在音乐中明鉴历史、展望未来。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其作品在近代史上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飘逸的南国风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色彩及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音乐特征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钢琴、课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三首南方民歌的音乐视频作品进行欣赏,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①这些是我国的哪个省的民歌,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②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谈谈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③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弥渡山歌》(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1)首先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弥渡山歌》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暗喻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2)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俗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为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3)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4)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一平一落。(5)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弥渡山歌》引腔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为自由的旋律和起伏较大的特点。(6)在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二)欣赏浙江民歌《对鸟》音频MP3播放课件《对鸟》,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讨论、提问。问题:作品《对鸟》运用了哪种民族调式?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唱作品第一部分的谱子并分析其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①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②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③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环节三:拓展与探究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四)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五、小结与作业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找几首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欣赏一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的导入存在着闪光点,但是在教学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上述案例在导入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老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并归纳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前期准备做得很好,这正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课例中导人环节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老师让学生介绍收集并归纳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一些民族的习俗和服饰,并没有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针对性地充分聆听乐曲才是本节课的关键。

    (2)缺乏音乐实践。课例中老师让学生收集来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民族文化和习俗。并没有体现学生进行音乐的实践,收集本身是一种实践.但是学生却偏离了音乐的航线。

    (3)没有体现师生间相互交流。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间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的音乐交流,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悖于新课程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因此,建议教师丰富、充实音乐欣赏环节,加强与学生的音乐交流,深入讲解知识点。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安排教学。

  • 第13题:

    请根据对《饮酒歌》的分析,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饮酒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根据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浪漫主义音乐、歌剧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丰富情感体验,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表演和参与活动,展示学生才能,能够感受、体验《饮酒歌》的音乐情绪,并能辨认变化着的演唱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剧《茶花女》并哼唱《饮酒歌》主题旋律,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掌握歌剧音乐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叙述情节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重点】
    歌剧概念及歌剧的艺术特点。
    【难点】
    歌剧音乐对刻画人物和叙述情节时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浪漫主义音乐
    1.复习古典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学生欣赏音乐后回答,教师评价)
    2.学习浪漫主义音乐:
    (1)欣赏一段浪漫主义音乐,学生谈感受,教师评价并讲述浪漫主义音乐;
    (2)了解其概念、特点及代表人物。(多媒体展示浪漫时期的重点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人物的印象)
    (二)新课教授——感受歌剧《饮酒歌》
    1.播放《饮酒歌》
    (1)出示作曲家威尔第的肖像、简介及代表作并介绍威尔第和作品《茶花女》的创作。
    (2)歌剧介绍。
    ①师:歌剧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包含哪几方面?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歌剧由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族舞与芭蕾)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中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②教师出示连线题,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并连线
    歌剧——(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
    音乐部分——(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
    演唱部分——(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管弦乐——(声乐伴奏、舞蹈伴奏、序曲、前奏曲、间奏曲)
    独唱的声乐体裁——(咏叹调和宣叙调)
    (3)再次播放歌曲《饮酒歌》,感受歌曲情景。
    师:音乐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活力?你仿佛看到什么场面?(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
    (4)讲述故事梗概。(学生了解剧情并讲述,师概括主要内容并补充)
    (5)分析第一幕《饮酒歌》。
    ①播放《饮酒歌》录像,学生观看,为歌曲划分段落(单三部曲式,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
    ②学生采JTl4,组竞答的方式分段欣赏,感受每段的演唱形式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师:请同学们通过旋律、节奏、调式分析每段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人物的内心有什么样的变化?(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其旋律色彩明朗,表现了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咏叹调,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第三遍是阿尔弗莱德与维奥列塔的对唱、重唱及众人的合唱,此时的旋律转入降E大调,情绪显得更加热烈欢快。)。
    2.再次欣赏全曲并学唱,掌握《饮酒歌》主旋律。
    (1)播放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2)教师钢琴教唱,引导学生熟悉主旋律,体会歌剧音乐演唱时的情感的表达。
    教师引导(歌唱技巧的处理,注意大六度跳进,节奏轻快而活泼,感情的调动和抒发)
    (3)全体齐唱。
    (4)根据演唱分组(男生、女生、重唱)
    (三)巩固提高——表演剧情
    1.教师按照所需人物角色,推荐学生表演剧情。
    2.学生排练、表演,提高剧情的理解和表现力,其他学生当观众,进一步理解剧情、感受气氛,加深对作品情节的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渲染艺术。
    3.将学生分组演唱歌剧(一组为爱好声乐的学生根据《饮酒歌》内容边领唱边加以相应的表演;二组为爱好舞蹈的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三组为参与合唱的学生)
    4.学生完整表演歌剧片段《饮酒歌》,教师用录像机录制。
    (四)小结与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剧《茶花女》,了解了歌剧音乐的特点,通过表演和演唱,增进了大家对歌剧的熟悉,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浪漫时期的歌剧作品,并欣赏其重点片段。只要我们走进歌剧,走进音乐,音乐就会给我们无穷无尽美的享受。

  • 第14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魔王》

    【主要目标】聆听《魔王》, 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

    【教学过程】(前略)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

    欣赏《魔王》

    (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

    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

    ③什么乐器伴奏?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3)聆听《魔王》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 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 第15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乐器合奏《雪绒花》(片段)
    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2)写出谱例中每件乐器的名称。
    (3)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雪绒花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雪绒花》这一作品蕴含的爱国情感,并通过器乐合奏增强对器乐演奏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器乐合奏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音乐之美,并在合奏中加强与别人的合作,学会团结。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雪绒花》这一歌曲的曲谱视唱,能够熟悉《雪绒花》旋律,能够用各自掌握的乐器熟练演奏乐曲并达到合奏目的。
    【教学重点】能够视唱曲谱并进行熟练演奏,并能合奏。
    (2)乐器名称
    根据给出曲谱,高声第一、第二旋律乐器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三旋律乐器为中提琴,第四旋律乐器为大提琴,第五旋律为打击乐器,鉴于旋律中有多次颤音出现,故选择铃鼓。
    (3)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音乐之声》吗
    教师通过对《音乐之声》的故事讲解,引出本课内容《雪绒花》。
    【新课教学】
    1.欣赏电影两次出现的插曲《雪绒花》
    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2.欣赏器乐合奏《雪绒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师:乐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是怎样的
    3.分组学唱《雪绒花》曲谱
    (1)分组自行视唱曲谱,老师巡回指导。
    (2)小组轮流演唱各自对应曲谱,打击组敲击桌子。
    (3)老师指挥,各小组伴着统一节奏共同演唱,体会和声效果。
    4.器乐练习
    (1)用钢琴调整各乐器音高。
    (2)基本音阶练习。老师弹琴,弦乐吹管熟练指法,打击组按照给定节奏打节奏。
    (3)分组进行各组器乐的旋律练习。
    5.器乐合奏
    各声部在老师指挥下进行慢速演奏。
    6.纠错
    对于各组乐器的强弱、错音、节奏错误进行指出并反复练习。
    7.再次完整合奏,老师加人钢琴
    8.情感激发
    师:音乐是为了表现情感.这首歌曲的情感表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9.带感情完整演奏全曲
    【拓展】
    欣赏雅尼的器乐合奏《夜莺》。
    【课堂小结】
    合奏的境界博大精深,但也是一件件乐器组合起来的,我们只要好好练习,以后一定能够达到更完美的境界,课下大家去搜集一首器乐合奏曲,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 第16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合唱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设计合唱课的基本教学环节。(2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演唱合唱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体会合唱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在合唱实践中逐步掌握歌唱中的艺术处理,正确运用呼吸,完成此合唱作品。提高合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学习歌曲高低声部旋律并带词演唱歌曲。
    (2)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和合唱音响资料,让学生对比独唱和合唱不同的表现方式。
    (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此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听辨与独唱的不同之处,感受人声塑造出的和声的丰富色彩。会唱的可以小声跟唱)
    (二)歌唱前的准备工作
    1.开喉练习:采用歌曲主旋律练习
    (1)打哈欠、气息练习
    教师示范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气息。开E1打哈欠的同时吸入气息,体会与平时说话时的不同感觉,并互相交流感受。
    (2)发“u”“a”母音,体会喉咙打开的发声感觉。
    (学生进一步体会喉头打开,运用气息发声)
    2.音准、和声练习
    (1)半音练习,选取合唱作品中的前八小节进行训练
    (解决女高、女低、男高声部的半音音准问题)
    (2)和声练习
    主和弦一下属和弦一属和弦一主和弦的和声训练,并做出强弱的处理。
    (练习并感受四部合唱.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
    (三)作品排练
    1.让学生根据歌词意境,探讨出分析、处理歌曲的意见;分段演唱计划;认识并处理好速度和力度;掌握好旋律线和换气点。
    (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合唱此作品,注意提示学生要将练声的状态带入到排练的过程中。
    (1)1-8小节女高、女低两声部。(注意倾听相互问的音准)
    (2)加入男高、男低,注意有变化音的部分。
    (3)四声部合唱前八小节.注意歌唱时互相倾听声音的均衡。
    (4)9-14小节合唱训练
    (5)15-22小节合唱训练。
    (6)合唱整首乐曲,注意每段的速度及力度。
    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四)学生进行合唱表演
    1.引导学生确立最佳艺术处理方案。
    2.教师指挥班级合唱、
    3.录音,并从录音中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五)作业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对比了独唱和合唱的区别,了解了不同声部的特点。这首歌虽然带有情歌的色彩,但更多的是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作业。

  • 第17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芭蕾舞剧《天鹅湖》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天鹅湖组曲》,感受舞剧的特点和魅力。
    【过程与方法】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芭蕾舞手位、脚位;即兴创编表演。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两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H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两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片段,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片段。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
    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
    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
    4.准备时间5分钟。
    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
    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
    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暮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地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
    3.学生分组表演。
    4.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5.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和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五、小结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了解了舞剧《天鹅湖》的相关知识,并能用舞蹈创造表现。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下课查阅柴可夫斯基还有其他哪些代表作品?(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

  • 第18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京剧艺术梅兰芳》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京剧艺术梅兰芳一、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京剧艺术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认识到京剧不仅是我国的国粹,同时在世界艺术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②过程与方法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感受、体验梅派唱腔的特点与情感内涵。通过学唱和表演,进一步体会梅派唱腔的艺术魅力。③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其人其事,并初步了解“梅派”艺术的风格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以及梅派唱腔的风格特点。【难点】学唱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开头,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前欣赏以各种角色画面为背景的京剧曲牌《夜深沉》老师设置问题: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戏曲中的人物画面,谁能说出背景音乐是什么戏曲种类?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听到这么优美的京胡声,看到这一幅精美的剧照,我们一定能够想到,今天这节课与我国的国粹之一京剧有关。京剧艺术可以说博大精深,尤其是京剧的唱腔,更具特色。(二)新课教学1.感受体验--梅派唱腔的风格特点教师演唱《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1)教师演唱《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老师设置问题:谁知道这段唱腔是哪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代表剧目?学生交流回答。老师出示课题--京剧大师梅兰芳。(2)梅兰芳简介老师设置问题:同学们对梅兰芳了解多少呢?师生交流。老师归纳总结:梅兰芳,189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祖籍江苏泰州,从小受家庭影响,受到很多名师的指导,艺术成就非常显著。他善于改革,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梅派。他还将京剧带出了国门,使京剧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梅先生还是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蓄须明志,捍卫了民族尊严。正因为在艺术上的特色和人格上的魅力,梅兰芳创作演出了《贵妃醉酒》《杨门女将》《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2.欣赏《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1)简单介绍剧情(2)欣赏梅葆玖演唱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老师设置问题:这段场次中的咬字读音和我们普通话有什么不同?这段唱腔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感情?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评价并归纳总结:京剧当中会有这些上口字和尖团字,这是因为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是湖北、安徽的戏班子来北京发展,结合北京方言而产生的剧种,所以京剧的发音是湖广音,归韵是中州韵。这段唱腔旋律委婉妩媚、优美流畅,表达了虞姬苦闷烦躁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剧中人物优雅华美的形象。3.模仿、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开头的上句唱腔,体会梅派唱腔的特点(1)老师范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2)学生学唱老师引导:注意坐姿要求,配合眼神和手势进行演唱。老师设置问题:在学唱过程中体会到梅派唱腔的音色、旋律、行腔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音色:圆润、宽甜、明亮。旋律:简逸、平淡。节奏:舒展平稳。行腔:繁腔简唱,少小腔,口形:不张大嘴,提硬颚,坚咽壁。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尾音呈抛物线甩音。(3)欣赏梅兰芳演唱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4.比较与分析--梅派唱腔的风格特点(1)欣赏程派代表剧目《春闺梦》选段《为夫君无消息心神不定》①简单介绍《春闺梦》的剧情。②教师演唱《春闺梦》选段《为夫君无消息心神不定》,初步感受程派唱腔的风格特点。③用程派与梅派唱腔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出梅派唱腔的风格特点。程派唱腔最能体现年轻女性忧愁、悲伤、挫折的内心世界。唱腔优美,跌宕起伏、如泣如诉,令人回肠荡气,美不可言。梅派简洁中带有丰富的情感,唱腔圆润明亮,常发细高的声音,唱腔直线多于曲线,比较动听。(2)学生聆听经典唱段老师设置问题:从中听出哪个是梅派唱腔,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小结:第一段:聆听《锁麟囊》选段《春秋亭外风雨暴》(程派:唱腔幽怨婉转)第二段:聆听《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梅派:唱腔圆润明亮)第三段:聆听《红娘》选段《小姐你多风采》(荀派:唱腔活泼俏丽)第四段:聆听《失子惊风》选段《遭陷害逃出门飘零路上》(尚派:唱腔刚健挺拔)(三)巩固提高1.梅兰芳的贡献老师设置问题: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伟大”在哪里?“美”在何处?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在唱腔方面,嗓音圆润甜脆具备,感情丰富含蓄。表演方面,姿势优美,动作与音乐腔调合拍,富有节奏感。服饰因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而不同,并符合时代特点。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特点,对旦角唱腔、表演、服饰、伴奏舞台、灯光等进行创新。梅兰芳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出,蓄须明志。他把京剧推向世界等。2.与舞蹈艺术的结合欣赏舞蹈《江山美人》,感受京剧与舞蹈艺术的相互融合。(四)课堂小结梅兰芳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全部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世纪舞台的生涯中,他继承传统:勇于革新,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梅派”艺术。他首次把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是中国京剧艺术的象征,更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 第19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初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鉴赏,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③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体会、探究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共同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难点】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即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感受色彩的变化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键盘、设计图片及相关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上课前屏幕展示本课标题“音画融溶绘声绘色”,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坐下。1.提问:刚才大家从大屏幕上看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绘画、美术……)2.教师点评概括:音乐和美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
    环节二:新课教授
    (一)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好的音乐就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音乐家们在乐队这块巨大的调色板上,用每一种乐器提供的各种不相同的色彩,用指挥棒描绘出了一曲曲绚丽缤纷的乐章,而色彩、线条、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比如我们听到这样的音乐:音乐片段1《春节序曲》--色彩?音乐片段2《野蜂飞舞》--旋律线条?(试着用手跟着音乐划)音乐片段3《拉德斯基进行曲》_-一节奏特点?音乐片段4《水中倒影》--节奏是否规则?试着记住其中的一至两句旋律。听完让学生回答各自的理解和想法。(音乐片段4:节奏模糊没规则,旋律感不强)
    (二)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1.问题:(1)这幅画给了你哪些直观的感觉?(2)如果让你选择一段和画面相配的音乐,刚才听的第几段音乐比较合适?2.简介《印象?日出》的作者莫奈和印象主义画派:1874年,法国画家莫奈在落选的美术沙龙中展出了一幅称为《印象?日出》的画作,当时的新闻界讥讽他的作品为印象派作品。这个在后来广为使用的名称成为了一群创薪画家集体的代名词。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在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这种画派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3.屏幕上出示几个名词:云、月光、大海、沉没的教堂。提问:看到这些标题,你会想到什么?这些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的名字。4.介绍德彪西(观看一段介绍作者的录像)。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他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其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5.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请用笔画出课本中5~6个最能说明印象主义音乐特征的关键词句。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化的意境、模糊的旋律线条、飘渺的音色、独特的和声…
    (三)屏幕上出示一幅简笔画(月牙、树枝、柳条低垂)教师提问:看到这个画面,大家会想到什么?月牙、月夜?听一听,辨一辨下列两首描写《月光》的钢琴曲:(1)哪首是印象派的音乐作品?说说理由。(2)两个作品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3)试着哼一哼作品中的一段旋律。教师总结并简介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及两首作品的特色。
    (四)加深理解1.屏幕上出示名画《神奈川冲浪里》(日本浮世绘版画大师葛饰北斋所作)。2.德彪西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而创作了交响素描《大海》,他非常喜欢葛饰北斋的作品,并曾经将它作为《大海》的总谱封面。3.介绍交响音画《大海》。《大海》作于1905年3月,初演于1905年10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在这部交响素描中,德彪西用音符作颜色,用旋律作线条,描绘的是一幅只能用听觉来欣赏和感受的经典之作。(作品以象征主义的手法、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等印象派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全曲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第二部分《波浪的游戏》;第三部分《风和海的对话》。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第一部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4.初听《大海》。请仔细聆听并关注:(1)乐曲主要运用哪些乐器音色来表现德彪西对大海的印象?(2)用几个关键词汇的连接或划线条、图形,记录下乐曲中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听后请学生回答,老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在大海的潮水声中,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成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在此之前,音乐的经典中,没有谁能把大海色彩的变化、波浪的涌动、清澈见底描写得如此生动。5.谈论《大海》。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边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在交响音画《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对此,你有何看法?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6.边思考、边讨论、边复听《大海》。(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记下自己瞬间的感觉,边听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并介绍。(2)学生谈大海,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后老师简单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环节三:拓展学习出示两幅绘画作品:《吉内薇拉?班琪》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幅在人物肖像线条的勾勒上有何不同?边欣赏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边阅读书本中的文字介绍。
    环节七:教师小结本课欣赏了三个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大海》用音乐表现绘画。《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是用绘画表现音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鉴赏《多彩的民歌》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以及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宽广的襟怀。【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聆听、比较、朗诵等手法,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风格、意境与内涵。②通过谈话、感受、体验等手段,了解音乐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贝多芬交响曲的速度、节奏型,以及音高的不同组合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感受,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式等的不同特点。②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历史贡献,深入了解和认识其代表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作品进行赏析,初步掌握贝多芬的音乐风格。【难点】①掌握相关曲式的特点及用法。②体会与感受贝多芬作品里的思想及深刻内涵。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平台、贝多芬的相关音乐资料、钢琴等。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一)图片展示以法国文艺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写的:“他短小臃肿……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引出图片展示。(二)播放《致爱丽丝》学生回答名字.教师板书:致爱丽丝。1.贝多芬的生平: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逝世于奥地利。父亲为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5岁随父亲学钢琴,8岁开始登台演出,10岁开始作曲。1789年,贝多芬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作曲家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技艺上进步很快。1800年左右,贝多芬的听觉显著恶化,但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1820年,贝多芬两耳失聪,此后,他仍创作了著名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六部弦乐四重奏曲。贝多芬所作的九部交响曲被誉为不朽之作.他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2.耳聋后的贝多芬耳聋后的贝多芬仍然坚持努力创作,并写出其代表作品《英雄》《田园》《合唱》等交响曲,《悲怆》《月光》《克莱采》等奏鸣曲,《致爱丽丝》等钢琴小品。环节二:新课教学(一)走进自我心中的贝多芬教师提问:大家先自由地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板书:阴影的童年-烦恼的少年-艰辛的维也纳-失聪之痛-重获新生-内心歌唱-最后岁月,最后被人尊称为“乐圣”“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二)聆听音乐《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并介绍贝多芬的几部重要作品1.教师第一次提问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学生完整聆听,感受基本情绪,思考并回答。2.教师介绍作品,播放视频并第二次提问①作品介绍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②播放视频音乐片段。③活动:齐唱《欢乐颂》。问题: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3.贝多芬其他几部著名作品的介绍①f小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作于1804年,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中期创作中的钢琴杰作之一,而贝多芬自己则认为本曲达到了他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巅峰。这一奏鸣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满斗志的“热情”像巨浪一样澎湃起伏。有关此曲,贝多芬曾说:“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吧!”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的主题表现的是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必将战胜大自然的力量,这一主题与本曲所表达出来的热情奔放、具有英雄气概的中心思想是完全吻合的。本曲的曲名《热情》虽然是出版商取的,但十分贴切,所以一直延用到今天。《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是从容的快板。在一小段引子之后,音乐出现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奔腾气势。右手快速流动的音型和左手短促果断的节奏,犹如烈马奔腾,风暴席卷。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到莫斯科,听到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年)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绝妙的、人间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②《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作品介绍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本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环节三:拓展提高(一)作品体验:教师钢琴伴奏,同学们集体演唱《欢乐颂》(二)音乐知识拓展1.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所组成的器乐套曲。2.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时加尾声)。3.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环节四:研究总结讨论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哪里?(板书:艺术成就、思想高度)总结: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