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问题: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题目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更多“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解析:
    (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需要做到: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引人深思,学生的思想一下子便能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要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另外,贯彻启发性原则还应注意:①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真挚的情感、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④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3)感想部分个人围绕启发性教学原则进行论述。

  • 第2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
    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
    “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解析:
    (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 第3题: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便没有必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了。( )


    答案:错
    解析: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后,不论正确与否,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回答正确了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赞扬。

  • 第4题:

    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铁重。”
    老师:“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
    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随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
    请从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的角度评析这位物理老师的做法。


    答案:
    解析:
    (1)从教学原则的角度:该老师的做法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物理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所学内容“阿基米德原理”,而是首先不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教学过程遵循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材料中的物理老师在课堂中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在学生遇到疑问时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 第5题:

    上数学课,老师问幼儿,有四块糖,给爸爸一块,妈妈一块,问还剩几块,幼儿说剩四块,问为什么,幼儿回答因为爸爸妈妈都不要。作为老师,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在幼儿园进行数学活动是为了逐步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作为老师,不能全盘否定甚至指责,而是应该耐心指导。
    2.理解小朋友的答案。他之所以会这么回答,也许是基于家庭的实际情况,而且从数学运算的角度,当不把糖分出去的时候,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所以他的答案并没有错。
    3.引导小朋友按照我设定的情境进行计算,例如把爸爸妈妈换位班级的小朋友,现场进行分糖,让他进行计算,算对后给与及时的鼓励。
    4.借此机会进行品德教育,让小朋友们都懂得主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