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激发幼儿的动机以发展其动作和意志行动? ”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包括的环节有()

    A、行动动机的选择

    B、行动目标的确定

    C、行动手段的拟定

    D、意志行动的后果

    E、意志行动的实现


    答案:ABC

    解析: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初始阶段,也是内部决策阶段。这个阶段虽然在意志行动实现过程中不易被觉察,但却对具体行动的发动和活动目的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四个环节: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采取决定阶段是不需要克服困难的努力明显是错误的。”

  • 第2题: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且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确保他们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②设置榜样。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即向该榜样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又不是轻而易举,起不到榜样的作用。
    ③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布鲁纳所重视的学习动机,就是指对学习的直接兴趣。
    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将该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
    ⑤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根据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正相反,失败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在一些任务中的失败能够促使学生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新的策略,发展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对学生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就是学习无助感。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帮助措施:
    第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第二,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第三,教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②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强化)。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起上进心。
    ④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⑤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⑥注意个别差异。

  • 第3题: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解析: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主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又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又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趋避冲突又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 第4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答案:
    解析:
    (1)教学力求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或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具。
    (2)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教师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部外部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教学的最好方法是,让幼儿活动成功的体验,当幼儿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滋味时,就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
    (3)恰当地运用评价,及时反馈,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对幼儿来说,恰如其分的评价最为重要。以奖励为主是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过多的批评、惩罚可能导致幼儿产生习得性无助,逐步丧失学习动机。
    (4)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正确归因。管理的归因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的归因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把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
    其次,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幼儿树立自我概念。
    (5)制定具体、明确而恰当的学习目标。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更不善于独立地提出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向儿童提出各种具体而适当的要求,鼓励幼儿坚持把每件事情做完。值得注意的是,对幼儿的要求必须是力所能及的,是通过幼儿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而非是高过他们能力的。

  • 第5题: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类型。


    答案:
    解析:
    (1)接近-接近型冲突,也称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2)回避-回避型冲突,也称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也称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也称多重趋避冲突。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人们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这时产生的冲突就是多重趋避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