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题目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3)课外、校外活动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强有力地管理学校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

  • 第2题:

    论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 导向性原则。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 疏导原则。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 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社 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5)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 第3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


    答案:
    解析: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1分)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1分)
    (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分)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1分)
    (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1分)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或长善救失原则)(1分)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分)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分)

  • 第4题:

    什么是德育的途径?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1分)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分)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1分)
    (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1分)
    (4)少先队活动;(0.5分)
    (5)班主任工作。(0.5分)

  • 第5题: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案:
    解析: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调节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