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岁。1岁前妈妈就觉得她跟其他小孩不同,抱她的时候患儿不期待,没有愉悦满足的情感表达,目光一般不追随和注视大人,1岁会走路,到目前为止仍不会叫爸妈,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总自己玩自己的,有时和别人凑到一起也只会搞破坏,不会玩过家家的游戏,不与人对视。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Asperger综合征B、Rett综合征C、儿童孤独症D、Heller综合征E、精神分裂症对此患者以下治疗不合适的是A、行为治疗B、教育训练C、感觉统合训练D、听觉统合训练E、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若患儿在培训班上表现明显小动作多,坐

题目

患者女,5岁。1岁前妈妈就觉得她跟其他小孩不同,抱她的时候患儿不期待,没有愉悦满足的情感表达,目光一般不追随和注视大人,1岁会走路,到目前为止仍不会叫爸妈,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总自己玩自己的,有时和别人凑到一起也只会搞破坏,不会玩过家家的游戏,不与人对视。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Asperger综合征

B、Rett综合征

C、儿童孤独症

D、Heller综合征

E、精神分裂症

对此患者以下治疗不合适的是A、行为治疗

B、教育训练

C、感觉统合训练

D、听觉统合训练

E、小剂量利培酮治疗

若患儿在培训班上表现明显小动作多,坐不住,很难配合训练,长时间治疗无进展,还影响其他人,则可优先考虑A、给予小剂量药物对症治疗

B、暂不培训

C、给患儿讲道理

D、给予行为治疗

E、必要时将患者约束起来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5岁。1岁前妈妈就觉得她跟其他小孩不同,抱她的时候患儿不期待,没有愉悦满足的情感表达,目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个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紧张、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该求助者没有出现的心理症状主要是()。单选
    A:情绪低落
    B:厌烦
    C:内心痛苦
    D:委屈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诊断阶段的资料搜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案例中没有介绍求助者的具体人格特征,这可能是造成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案例中的求助者觉得学习痛苦,讨厌考试,但没有自己关于学习的内在动机的信息,而为了判断求助者是否因为缺乏内在学习动机才出现问题,是需要了解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了焦虑、恐惧情绪,已经比较充分,不属于还需要了解的资料;而求助者因为觉得学习痛苦,还讨厌考试,就造成对学校的恐惧和焦虑,不清楚求助者在学校是否遇到其他刺激事件,可以作为引发问题的诱因进一步了解。故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躯体症状的整理【试题解析】生理症状直接从案例中寻找,求助者主要躯体方面的表现为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汗等,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心理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了对学校的焦虑和恐惧,而且对考试感到厌烦,同时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不断提出要求却很少给予肯定而感到委屈,但是没有情绪低落的表现。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主导症状【试题解析】求助者目前主要以紧张、恐惧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及回避行为,因此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情绪问题。故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在没有明显现实刺激的情况下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症状,以及心慌、出冷汗等躯体症状,同时伴有回避行为,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求助者病程不足3个月,没有器质性疾病,因此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疾病史、遗传史),心理因素(认知、人格)和社会学因素(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风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求助者是年龄为16岁的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是由于特殊年龄阶段的情绪波动或逆反心理而引发的问题。另外,求助者的妈妈逼着她上补习班,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求助者感到痛苦,所以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视为较为重要的因素。求助者学习成绩不错,从案例中表现的问题来看,其对学习成绩的看法似乎与其问题关系不大,因此可以不作为考虑的重点。故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既可针对症状,也可针对原因。该求助者表现为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可以选择系统脱敏疗法缓解;厌恶疗法主要用于去除一些成瘾、过度或不当等不良行为,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需要去除的行为,无法确定靶症状,所以厌恶疗法无法使用;该求助者觉得学习很痛苦,因此讨厌考试,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加以改变;求助者目前虽有对学校的回避行为,但没有达到完全回避的程度,因此不适用于冲击疗法。故本题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引起症状的原因分析【试题解析】根据案例中的介绍和以上题目中的分析,求助者出现情绪反应问题与同学和老师没有密切联系,主要是对于学校的恐惧和考试的厌恶,所以答案选AC。
    【考察重点】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试题解析】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一般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价、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周围人士的评价、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对比、咨询师的观察评定、症状改善程度等,不包括解决家庭矛盾的问题。故本题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恢复生理功能、解决学习成绩问题不属于心理学范畴,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明显的人际关系问题,只有改善恐惧程度比较适合。故答案为B。

  • 第2题:

    妞妞上幼儿园和妈妈分开时哭了起来。但妈妈离开不久,她便恢复了平静,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傍晚,妈妈来接她时,她快乐地投入到妈妈的怀里,妞妞这种依恋行为表现属于(  )。

    A.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抗拒型依恋
    D.矛盾型依恋

    答案:B
    解析:
    安全性依恋关系的儿童与母亲一起时会很开心,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苦恼。但是母亲回来后会立刻寻求母亲的接触。

  • 第3题:

    妞妞上幼儿园,和妈妈分开时哭起来,但妈妈离开,她便恢复了平静,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傍晚,妈妈来接她时,她快乐地投入到妈妈的怀里。妞妞的这种依恋行为表现属于( )

    A.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抗拒型依恋
    D.矛盾型依恋

    答案:B
    解析:
    安全型,这类幼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又重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

  • 第4题:

    一位女性物理学家的丈夫发现她越来越疏远,情感上难以接近,于是强迫她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女物理学家在治疗一开始就告诉她的精神分析师,她不相信精神医生。无论医生怎样努力地共情和理解她的困境,来访者都加以拒绝。治疗师试图让她思考对治疗师的感受,患者不但拒绝,还责怪治疗师的纠缠。事实上,这种情况如此强烈,以至于很难发展出必要的治疗联盟。治疗师花了几周的时间跟患者解释这种情况是什么,甚至承认她的坚持可能让患者感觉医生的个性很纠缠。最终,患者谈到她认为丈夫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就像她父亲一样恃强凌弱。患者从第一天起就一直试图压制这位治疗师,在她心里,治疗师就像她的对手一样,这个对手的言行跟丈夫很相似。此后,患者能够依据这种现象更好地理解自己,她的治疗取得了进展。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并谈谈这种现象的产生以及它对治疗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这种现象叫作移情。移情是指病人把过去情境中对重要他人的情感替代为对治疗师的情感。弗洛伊德认为移情是强迫性重复,即个体会不断地把自己早期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搬到1当下的人际关系中。在这个案例中,来访者就把与父亲、丈夫的人际互动模式搬到了治疗关系中。当来访者把这种有缺陷的模式复制到治疗师身上时,治疗师就获得了洞察来访者潜意识冲突、解释病人问题行为的重要线索。病人转移到治疗师身上的情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控制与分析移情是治疗过程中复杂而重要的部分。如果治疗师能够对移情进行准确的识别与处理,将十分有利于揭示形成冲突的原因。

  • 第5题:

    在超市结账时,妮妮要求妈妈给她买一盒彩虹糖,被拒绝后她大哭起来,无奈之下妈妈只好满足了她的要求。此后每当妮妮提出要求不被满足时,总会使用哭闹的方式迫使妈妈满足自己。该案例符合( )流派的观点。

    A.精神分析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
    解析:
    妈妈的妥协强化了妮妮的哭闹行为,体现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属于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