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为()。A.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B.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C.基本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 D.直接污染物和间接污染物

题目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为()。

A.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B.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C.基本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
D.直接污染物和间接污染物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更多“(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工业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物排放量需要考虑的有()。

    A. SO 2
    B. NO 2
    C. NO x
    D. O 3

    答案:A,C
    解析:

  • 第2题:

    某涉及现有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的扩建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为满足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需要,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有()。

    A:现有项目污染源
    B:扩建项目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排放同类污染物的现有工业污染源
    D:评价范围内排放同类污染物的在建工业污染源

    答案:A,B,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规定,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 第3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包括()。

    A:项目选址
    B: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C:总量控制
    D:污染源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

    答案:A,B,C,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包括:①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②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③大气污染控制措施;④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⑤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第4题:

    (2019年)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AERMODCALPUFF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所计算的控制距离以( ) 为起点。

    A.污染源边界
    B.污染源中心
    C.厂区边界
    D.厂区中心

    答案:B
    解析: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时,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A:0~1
    B:1~2
    C:1~3
    D:1~5

    答案:A
    解析:
    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时,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评价基准年内,预测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短期贡献浓度分布,其中污染源包括()。

    A. 本项目新增污染源
    B. 改扩建项目现有污染源
    C. 与评价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
    D. 与评价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己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污染源

    答案:A,B
    解析:
    8.8.5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
    8.8.5.1 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评价基准年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改建、扩建项目应包括全厂现有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短期贡献浓度分布。厂界外预测网格分辨率不应超过50m。
    8.8.5.2 在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A:实际排放浓度
    B:场界排放浓度
    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答案:D
    解析:
    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后的源强。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 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 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大气污染源按()分类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A

    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

    B

    按污染源的排放方式

    C

    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

    D

    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和外形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首先是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类的,同时,点源、面源、线源、体源也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    )
    A

    实际排放浓度

    B

    场界排放浓度

    C

    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

    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

    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

    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C

    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

    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 第1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答案:C
    解析:
    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4种类别。

  •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为()

    A.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B.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C.基本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
    D.直接污染物和间接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适合采用AUSTAL2000模型预测的污染源包括()

    A.体源
    B.网格源
    C.烟塔合一源
    D.机场源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不属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有()。

    A:估算毒性较大的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量
    B:点源调查
    C:按生产工艺流程或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D: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答案:B,C
    解析:
    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并对估算模式中的污染源参数进行核实。

  • 第17题:

    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
    B.AERMOD
    C.CALPUFF
    D.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污染源监测计划应明确()

    A.监测指标
    B.监测频次
    C.执行环境质量标准
    D.监测指标

    答案:A,B,D
    解析:
    根据HJ2.2-2018中9.2.2污染源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执行排放标准。9.3.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依据()。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答案:C
    解析: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大气污染源按()分类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 A、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
    • B、按污染源的排放方式
    • C、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
    • D、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和外形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

    •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 C、削减污染源
    • D、被取代污染源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改扩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可不包括()。
    A

    项目现有污染源调查

    B

    项目新增污染源调查

    C

    项目削减污染源调查

    D

    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替代污染源调查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
    A

    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

    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

    削减污染源

    D

    被取代污染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