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某高架点源排放的SO 2,NO 2源强相等,即Q SO2=Q NOx,仅考虑NO 2/NO x=0.9,下列关于该点源小时浓度预测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SO 2,NO 2最大地面浓度相等 B.SO 2最大地面浓度是NO 2的0.9倍 C.SO 2,NO 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相等 D.SO 2,NO 2最大地面浓度出现距离相等

题目
(2015年)某高架点源排放的SO 2,NO 2源强相等,即Q SO2=Q NOx,仅考虑NO 2/NO x=0.9,下列关于该点源小时浓度预测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SO 2,NO 2最大地面浓度相等
B.SO 2最大地面浓度是NO 2的0.9倍
C.SO 2,NO 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相等
D.SO 2,NO 2最大地面浓度出现距离相等

相似考题
更多“(2015年)某高架点源排放的SO 2,NO 2源强相等,即Q SO2=Q NOx,仅考虑NO 2/NO x=0.9,下列关于该点源小时浓度预测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转化可取半衰期为4h
    B:在计算1h平均浓度时,应考虑SO2的转化
    C:对于一般的燃烧设备,在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
    D: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和NOx比例时,应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答案:A,C,D
    解析:
    在计算1h平均浓度时,可不考虑SO2的转化;在计算日平均或更长时间平均浓度时,应考虑化学转化。

  • 第2题:

    某高架点源排放的SO2、NOx源强相等,即QSO2=QNOx,仅考虑NO2/NOx=0.9,下列关于该点源小时浓度预测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SO2、NO2最大地面浓度相等
    B.SO2最大地面浓度是NO20.9倍
    C.SO2、NO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相等
    D.SO2、NO2最大地面浓度出现距离相等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模式,点源小时浓度预测值与源强是正相关,但不是正比关系。ABC三项,不能确定SO2、NO2最大地面浓度的大小关系。

  • 第3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SO2转化可取半衰期为4h
    B:在计算1h平均浓度时,应考虑SO2的转化
    C:对于一般的燃烧设备,在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χ=0.9
    D: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和NOχ比例时,应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答案:A,C,D
    解析:
    在计算1h平均浓度时,可不考虑SO2的转化;在计算日平均或更长时间平均浓度时,应考虑化学转化。

  • 第4题: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监控点无 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0.2.2 有场界元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佳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元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a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D 正确)。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下面关于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的说法正确是()

    A.某建设项目排放SO2 300t/a,NOx 3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PM2.5。
    B.某建设项目排放SO2 300t/a,NOx 3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PM2.5,O3。
    C.某规划项目排放SO2 200t/a,NOx 200t/a,VOCs 17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O3,VOCs。
    D.某规划项目排放SO2 200t/a,NOx 1000t/a,VOCs 7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PM2.5,VOCs。

    答案:A,D
    解析:
    5.1.2?当建设项目排放的?SO2?和?NOx?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500 t/a?时,评价因子应增加二次?PM?2.5。(所以A正确,B错误)

  • 第6题:

    在酸雨控制区内的污染源,其SO2的排放不仅要执行浓度标准,还要执行行业总量控制标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按照污染物的排放的形式划分,下列不是污染源的类型的是()

    • A、散点源
    • B、高架源
    • C、面源
    • D、线源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某一连续排放高架点源主要排放污染物为SO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时,需预測SO2()的情况。

    • A、1小时平均浓度
    • B、日平均浓度
    • C、月平均浓度
    • D、年平均浓度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某城市按现状工业源分布、采用线性优化法确定的SO2环境容量3万t/a,现状工业源SO2排放总最为2.5万t/a.拟规划建设新工业区预计SO2排放量为0.5万t/a,可以认为()。

    • A、剩余SO2环境容量能支持工业区发展
    • B、规划实施后SO2环境质量能达标
    • C、规划实施可能导致某些区块SO2超标
    • D、需要根据SO2环境容量调整工业源分布

    正确答案:C,D

  • 第10题:

    填空题
    利用点源烟羽扩散模式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需对()进行时间修正46、采样监测点全年SO2质量监测数据200个,30个超标,5个未检出,5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则SO2全年超标率为()。

    正确答案: 横向扩散系数,15.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应设置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下列关于点位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距排放源2~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B

    距排放源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C

    监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最近不应小于2m

    D

    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磷肥厂硫酸制酸装置尾气排放污染物SO2和硫酸雾,该排气筒高95m,请用内插法计算尾气SO2执行GB16297—1996《大气排放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中硫酸制酸生产对应的SO2限值。

    正确答案: 查标准h=95m对应SO2排放速率为130kg/h;h=100m对应SO2排放速率为170kg/h;则95m高排气筒SO2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Q95=Q90+(Q100-Q90)(h95-h90)/(h100-h90
    =130+(170-130)(95-90)/(100-90)=150kg/h。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若某一网格点的NO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SO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占标率相等,则()。

    A:
    B:
    C:
    D:

    答案:C
    解析:
    NO2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为0.24mg/m3,SO2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为0.50mg/m3,二者占标率相同,则NO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小于SO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即:

  • 第14题:

    下列情景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有()。

    A.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在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日均浓度
    B.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主要预测因子在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小时浓度
    C.削减污染源主要预测因子在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
    D.被替代源主要预测因子在环境保护目标的日均浓度


    答案:A,B,D
    解析:
    ABD解析:大气影响预测的内容包括:①对于新增污染源,需要预测正常排放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日均浓度、非正常排放主要预测因子在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小时浓度;②对于削减污染源和被取代污染源,需要预测主要预测因子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不需要预测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 第15题: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控制点处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10.2.2有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D正确)。

  • 第1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不同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下应该选择不同的扩散模式,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常用预测模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为2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可以用有风点源扩散模式
    B.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为1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可以用有风点源扩散模式
    C.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为0.5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可以用小风点源扩散模式
    D.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为0.2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可以用小风点源扩散模式

    答案:B
    解析:
    常用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①有风时点源扩散模式: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 ②小风和静风时点源扩散模式:点源在小风速(1.5>U10≥0.5m/s)和静风时(U10<0.5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 ③长期平均模式:对于孤立排放点源长期平均浓度预测。 ④多源排放模式:适用于多个污染源对评价区大气污染的预测。计算地面浓度时,应将各个点源对计算点的浓度进行叠加。 ⑤面源模式: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预测。一般采用把面源划分为若干个点源,再按后退点源法模拟面源的扩散。 ⑥体源排放模式:当无组织排放源为体源时的浓度预测。 ⑦颗粒物排放模式:有风时能发生重力沉降的污染物浓度预测。

  • 第17题:

    已知高架点源沿轴线地面最大浓度模式中,δy=δz,μ=6.0m/s,排烟有效源高为200m,排烟出SO2的量为80g/s,则高架点源在轴线上的最大浓度为( )。
    A 67μg/m3
    B 103.5μg/m3
    C 55.6μg/m3
    D 78.1μg/m3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某磷肥厂硫酸制酸装置尾气排放污染物SO2和硫酸雾,该排气筒高95m,请用内插法计算尾气SO2执行GB16297—1996《大气排放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中硫酸制酸生产对应的SO2限值。


    正确答案: 查标准h=95m对应SO2排放速率为130kg/h;h=100m对应SO2排放速率为170kg/h;则95m高排气筒SO2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Q95=Q90+(Q100-Q90)(h95-h90)/(h100-h90
    =130+(170-130)(95-90)/(100-90)=150kg/h。

  • 第19题:

    下列关于大气污染源情况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源情况的影响可从源强和源高两方面来看
    • B、源强是指污染物的排放速率
    • C、污染物的浓度与源强成反比,即源强越小,污染越严重
    • D、源高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 E、一般来说,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但对于高架源来说,情况比较复杂

    正确答案:A,B,D,E

  • 第20题:

    利用点源烟羽扩散模式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需对()进行时间修正46、采样监测点全年SO2质量监测数据200个,30个超标,5个未检出,5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则SO2全年超标率为()。


    正确答案:横向扩散系数;15.4%

  • 第21题:

    对校准自动监测仪器零气源的纯度要求为SO2仪SO2浓度小于(),NOx浓度小于(),CO仪CO浓度小于()


    正确答案:0.5ppb;5ppb;10ppb

  • 第22题:

    填空题
    对校准自动监测仪器零气源的纯度要求为SO2仪SO2浓度小于(),NOx浓度小于(),CO仪CO浓度小于()

    正确答案: 0.5ppb,5ppb,10pp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某一连续排放高架点源主要排放污染物为SO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时,需预測SO2()的情况。
    A

    1小时平均浓度

    B

    日平均浓度

    C

    月平均浓度

    D

    年平均浓度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