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题目
简述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世纪教会学校的特征。


    参考答案:

    1.教会学校的学习没有固定期限
    2.教会学校教学时个别进行
    3.教会学校传授内容“七艺”但具有浓厚神学和宗教色彩
    4.教会学校纪律严酷、体罚盛行。


  • 第2题:

    简述二十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特征。


    答案:
    解析:
    (1) 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现代化。

  • 第3题:

    简述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特征。
    (1)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共同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2)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在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突出神圣和威严,低沉和凝重,冷峻和肃穆,庄严和压抑的风格特征。
    (3)中世纪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通过宗教活动,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以调节和平衡人们的心理活动、感化人们的精神世界。

  • 第4题:

    简述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参考答案:

    一、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19世纪及之前的音乐相比有哪些新意?在哪些方面拓宽了人们的思维?阐述这些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从构成音乐的音响材料去剖析,对它们进行归纳。在这里,我们以各种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配器为基础,将传统音乐与20世纪音乐进行简要的比较,以此来阐述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它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2、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
    3、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有的自创音阶、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
    20世纪是音乐多元风格并存的时期,不易全面概括,那些非传统手法的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素,是和传统音乐的彻底决裂,因此对这些音乐不能用传统概念来解释,只有通过音响逐步感受、认识它。20世纪新潮音乐的生命力是无可置疑的,它不是对调性音乐的否定和取代,而是对调性音乐进行补充和扩展,是对新音乐语言的探索。


  • 第5题:

    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一)联系:
    ①文学批评既是广义的文学接受现象的一部分和文学接受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它又是文学接受过程的深化与高级形态;
    ②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都是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阅读、理解与评价。
    (二)区别:在对象范围、接受特征和知识背景等方面有所不同。
    ①文学接受的对象通常只限于文学作品,而文学批评虽然以作品为主要对象与基本出发点,却往往涉及更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如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运动、文学纷争等,需要在较为宏观的审视中把握具体作品,或者将具体作品的接受推进到某个文学系统的评判,甚至返身自顾地进行批评之批评、批评与反批评。
    ②文学接受突出个性,是个人化的阅读与创造;文学批评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接受,批评者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而且也是一定的读者群的观点。
    ③文学接受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却不一定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文学批评家却往往受过一定的职业化训练,具备了必要的理论背景、知识框架与批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