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曾说过: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从这句话可推知,( )。
A.改正自己的坏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但也是一件不易的事
B.要树立良好的意识和健康的性情,就必须改掉坏习惯
C.树立良好的意识和健康的性情,养成自己的好习惯
D.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第1题:
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第2题:
我国五四时期以来曾就翻译原则发表过见解的有()
第3题:
《纪念傅雷》中写傅雷的三次“怒”,概括傅雷的性格特征。
第4题:
阅读《纪念傅雷》中的一段文字: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这两段文字与前文相比,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它起何作用?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一怒”是在昆明“不知怎么一回事”和滕固吵翻了,竟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一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
“二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
“最后一怒”导致轻生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宜听,因为他们的理解不同。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咚咚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傅聪、傅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呵喝,夹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淡。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阅读上面杨绛《忆傅雷》中的一段文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记写人物的。
第14题:
《纪念傅雷》作者将傅雷称为“刚者”,并在文章的结尾说“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5题:
《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所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第16题:
傅雷曾翻译过英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
第17题:
傅雷的翻译工作
傅雷的三次发怒
傅雷的撒手西归
傅雷的人格价值
第18题:
第19题:
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
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
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热烈
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不以为然
鸦雀无声
干柴烈火
同归于尽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