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两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A.抢劫罪
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
D.非法拘禁罪
第1题:
甲、乙为劫取财物将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于是按照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家人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交钱放人,否则杀死丙。丙的家人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对于本案应如何处理?( )
A.以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第2题:
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 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两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抢劫罪
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
D.非法拘禁罪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甲、乙二人素有积怨,一日又因小事争吵起来,甲非常气愤,遂找到丙、丁,甲、丙、丁三人将乙殴打致伤,甲、丙、丁在主观上的过错()。
第7题:
甲乙二人以向丙勒索财物为目的,将丙的儿子作为人质强行从学校带走,甲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第8题:
甲、乙二人相勾结,将7岁男孩丙劫持到一居民楼地下室内,打电话要其父拿8万元现金,方可将丙放回,否则将丙杀害。甲、乙的行为构成()
第9题:
甲将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乙即交还,甲遂持枪杀丙。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第10题:
敲诈勒索罪
非法拘禁罪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罪
绑架罪
第11题:
甲、乙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丙是被告
甲、乙、丙是必要共同被告
甲、乙、丙是普通共同被告
丙是被告,甲、乙是证人
第12题:
甲是绑架罪的中止
甲是绑架罪的未遂
甲是绑架罪的既遂
甲构成绑架罪和放火罪
第13题:
某甲与同事某乙曾有过不正当关系,乙拒绝同甲来往后,甲还常去乙家纠缠。乙的丈夫丙曾为此多次与甲交涉,但仍无济于事。于是,乙、丙二人商议,如果甲再来纠缠,就将其腿打断。某日晚,甲又去乙家。乙听到屋外有响动,将丙叫醒,丙随手在屋里拿了一把铁锹闯到屋外,看到甲正躲藏在窗户下,顿时满腔仇恨,产生了打死甲的念头。当即举起铁锹朝甲的头部猛劈下来,将甲打倒在地。甲挣扎着欲逃离现场。乙拿着扁担赶到.乙、丙各持凶器照甲的腿部猛打,直至甲不能动弹。甲被抬回家后,因失血过多和头部重伤,很快就死去。
问:乙、丙二人是否构成杀人的共犯?
第14题:
乙雇请的钟点工甲在打扫卫生时,将乙放置在桌子上的花瓶挪至窗台,后大风将花瓶刮落砸伤楼下路人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对受害人丙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甲欠乙债务5万元,乙向甲多次催讨,甲都未归还。为追回债务,某日乙伙同丙将甲骗到一废旧厂房内捆绑关押,然后电话告诉甲的妻子拿5万元钱赎人。乙和丙的行为构成()
第18题:
甲乙二人绑架丙,丙家人交付20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人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在甲动手杀丙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
第19题:
甲与乙有素怨,甲准备了弹簧刀,欲杀死乙。某日,甲与乙相遇,甲挥拳打乙,丙系该二人朋友,恰巧从此经过,此时甲抽出弹簧刀随手刺出,丙上前拉架走至二人中间,甲将丙刺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甲、乙二人绑架丙,丙家人交付20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人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在甲动手杀丙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属于()。
第21题:
甲、乙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丙是被告
甲、乙、丙是必要共同被告
甲、己、丙是普通共同被告
丙是被告,甲、乙是证人
第22题:
甲以伤害故意、乙以杀人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导致丙死亡,由于二人主观故意不同,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
乙误认为路边的皮包是他人遗失的,明知真相(皮包是丙的)的甲教唆乙将皮包拿走,甲和乙构成侵占罪的共同犯罪,甲另外构成盗窃罪
甲绑架丙的儿子后向丙勒索巨额财物,得知丙报警后,打算杀死丙的儿子。甲向好友乙述说要杀死丙的儿子的想法,乙遂帮忙掐死了丙的儿子,乙构成绑架罪,适用“杀死被绑架人”的法定刑
乙教唆甲实施抢劫,但甲实施抢劫时,刚好路过的乙发现被劫持者是自己的邻居,遂劝说甲停手,甲不从,将乙打昏后劫得财物,甲成立犯罪既遂,乙成立犯罪中止
第23题:
甲、乙、丙构成绑架罪的共同犯罪,但对乙、丙只能适用非法拘禁罪的法定刑
甲未能实施勒索行为,属绑架未遂;甲主动让乙、丙放人,属绑架中止
吴某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绑架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不管甲是绑架未遂、绑架中止还是绑架既遂,乙、丙均成立犯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