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康有为B、张之洞C、梁启超D、胡适

题目
( )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胡适


相似考题
更多“( )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评述张之洞《劝学篇》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学思想。


    答案:
    解析:
    1898年,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在《劝学篇》一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中学也称1日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1日学”,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劝学篇》的内篇中,张之洞将中学作为根本内容,其目的是宣扬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外篇中则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艺等方面内容以挽救走向末路的大清王朝。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围绕中学和西学提出了一个改革教育体制的思想纲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张之洞建议各地建立不同的学制系统以及教育结构布局。在京师建立大学堂,道府建立中学堂,州县建立小学堂,中小学为大学堂培养、输送人才。第二,关于学堂课程设置及课程层次,张之洞提出“新旧兼学”“政艺兼学”的原则,对于课程设置,其主张在各个不同学段,中学的四书五经作为必学之课程,而西学则根据年龄作适当的安排。第三,重视基础教育,张之洞提出“宜教少年”的原则,主张教育从娃娃抓起,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教育。第四,重视师范教育。张之洞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他认为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而合格的教员必须经过正规的训练,这些思想在“癸卯学制”及《学务纲要》中有充分体现。在“癸卯学制”中,各级各类师范教育相互配套,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初级师范与中学堂平行,相当于现在的师范专科学校;优级师范与高等学堂平行,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第五,重视发展农工商矿并专业的发展。在极力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张之洞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他提出“先学艺后举事为要义”的主张,并积极举办各种职业专业教育。这些新式的教育思想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也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是多方面的,就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而言,其在构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国教育向近代化的全面转型。首先,“中体西用”思想作为基础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兴起。当时的中国面对如何才能名正言顺地学习西学、培养新式人才的情形,“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个看似走了折中路线,但却是当时最好的解决方案。“中体西用”思想对于洋务派倡导新式教育,对于国人接受西学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对于近代教育的发展在思想舆论方面起到了保护作用。其次,“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近代新式学校的创办。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的统计,从1862年第一所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创立到戊戌变法前,各类新式学校有:外国语学堂7个;军事学堂10个:科学技术学堂13个。可见“中体西用”的意识和口号作用于中国近代社会,尤其是作用于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再次,“中体西用”论为近代新式教育注入了大量西方科技与文化内容。例如在当时很多外语学校、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的教学内容中,都淡化了中学的内容。而外文、自然科学等已成为课程设置的重头戏。这对于变革旧的教育内容,改变我国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培养适应社会进步所需的新式人才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此外在教育形式方面,“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 第2题:

    22、79、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西结合

    D.全盘西化


    A B选项是魏源《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C选项是严复《天演论》中的观点;D选项则是康有为等的改良思想。

  • 第3题:

    以下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由清朝官员张之洞在《劝学篇》里提出的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仍然有启发意义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西学,是指西方的教育模式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要学贯中西,这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西学,是指西方的教育模式

  • 第4题:

    2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西结合

    D.全盘西化


    中体西用

  • 第5题:

    36、6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 B选项是魏源《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C选项是严复《天演论》中的观点;D选项则是康有为等的改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