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一是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不变资本是旧价值的转移,代表在生产商品中耗费掉的预付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可变资本用来再生产劳动力,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的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二是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来看,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可称为第一部类,用符号“Ⅰ”表示。另一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可称为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
更多“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前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2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是()

    A.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

    B.把社会总产品划分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C.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D.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形态上分成三个部分


    参考答案:D

  • 第3题:

    20、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的两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前提是指()。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理论

    B.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理论

    C.粗放型和集约型再生产理论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


    (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为了便于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了划分: 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按照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资料是用于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消费资料是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按照价值形式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对社会生产的划分。以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为依托马克思将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I)和第二部类(Ⅱ)。第一部类是指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的总和;第二部类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的总和。 ②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核心问题。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社会资本再生产若想顺利进行必须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首先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价值补偿资本家才能有货币资本去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进而开始新的生产过程。其次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实物补偿资本家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经常无法顺利实现从而使社会资本再生产遇到困难。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参见本章考点难点精讲。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以上分析表明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前提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有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只有两大部类的产品都得到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才能变为现实性。下面就进一步研究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是怎样实现的。 根据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假定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I 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把1000m的一半即500作为追加资本另一半即500作为个人消费。按照原有的4:1的资本有机构成500追加资本中有4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10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重新组合为: I 4400C+1100V+500m=6000 第一部类的1100+500m要与第二部类相交换才能补偿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但是第二部类只有1500C用来和第一部类相交换。因而第二部类还要从750剩余价值中拿出1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使第一部类所 需要的消费资料得到补偿。而且第二部类追加100不变资本使第二部类自身也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按照第二部类原有的2:1的资本有机构成第二部类还要从剩余价值中相应提取5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就重新组合为: Ⅱ1600C+800V+600m=3000 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经过重新组合后就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两大部类的产品同样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4400C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800V+600m也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1100V+500m和第二部类的1600C则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用图式可以表示如下: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交换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品都得到实现因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在第二年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在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到第二年末两大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的构成则为: I 4400C+1100V+1lOO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这样社会资本的生产规模就由上一年的9000(6000+3000)扩大到第二年的9800 (6600+3200)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以后各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都可以根据第一部类剩余价值转化为积累的比例按照以上方法加以类推。 (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具体参见本章考点难点精讲。 (2)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适用。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物质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③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 (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为了便于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了划分: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按照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资料是用于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消费资料是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按照价值形式,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对社会生产的划分。以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为依托,马克思将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I)和第二部类(Ⅱ)。第一部类是指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的总和;第二部类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的总和。②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核心问题。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社会资本再生产若想顺利进行,必须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首先,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价值补偿,资本家才能有货币资本去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进而开始新的生产过程。其次,社会总产品只有实现其实物补偿,资本家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才能买得到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经常无法顺利实现,从而使社会资本再生产遇到困难。(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参见本章考点难点精讲。(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以上分析表明,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前提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有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只有两大部类的产品都得到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才能变为现实性。下面就进一步研究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是怎样实现的。根据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假定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I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把1000m的一半即500作为追加资本,另一半即500作为个人消费。按照原有的4:1的资本有机构成,500追加资本中有4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10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重新组合为:I4400C+1100V+500m=6000第一部类的1100+500m要与第二部类相交换,才能补偿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但是,第二部类只有1500C用来和第一部类相交换。因而第二部类还要从750剩余价值中拿出1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使第一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得到补偿。而且,第二部类追加100不变资本,使第二部类自身也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按照第二部类原有的2:1的资本有机构成,第二部类还要从剩余价值中相应提取5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就重新组合为:Ⅱ1600C+800V+600m=3000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经过重新组合后,就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两大部类的产品同样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4400C,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800V+600m,也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1100V+500m和第二部类的1600C,则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用图式可以表示如下:通过上述几方面的交换,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品都得到实现,因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在第二年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在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到第二年末,两大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的构成则为:I4400C+1100V+1lOOm=6600Ⅱ1600C+800V+800m=3200这样,社会资本的生产规模,就由上一年的9000(6000+3000)扩大到第二年的9800(6600+3200),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以后各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都可以根据第一部类剩余价值转化为积累的比例,按照以上方法加以类推。(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现实意义。(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具体参见本章考点难点精讲。(2)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适用。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物质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③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

  • 第4题:

    马克思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的两个理论前提是(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理论

    B.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

    C.粗放型和集约型再生产的理论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 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f*-1题的两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前提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即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 第5题:

    为什么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总产品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前提?


    参考答案: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来看,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为第一部类,用符号“Ⅰ”表示。另一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为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
    ③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