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某煤样外在水分为15%,内在水分为10%,其全水分小于25%。
A对
B错
第2题:
当商品体吸附的水分子数与解吸的水分子数完全相等时,则达到了吸湿的动态平衡,并且此时商品体的含水量具有稳定性。
A对
B错
第3题:
通常所说的煤中水分是指()
第4题:
分析煤样水分指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即105~110℃烘烤所失去的水分。
第5题:
某燃煤电厂采用两步法测定煤的全水分,当破碎到粒度小于13mm时,在接近50℃温度下干燥至恒重,测定其外在水分Mf=9.5%;当破碎到粒度小于6mm时,测定其内在水分Minh=1.5%,求该煤样的全水分Mt。
第6题:
当()且煤样内部毛细孔吸附的水分达到平衡状态时,内在水分达到最大值。
第7题:
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称为外在水分。
第8题: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是在环境相对湿度为(),温度一定时,煤的内部毛细孔吸附水达到发饱和状态时的水分。
第9题:
纺织材料达到吸湿平衡时,水分子将不再进入纺织材料内部。
第10题:
某煤样外在水分为15%,内在水分为10%,其全水分小于25%。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煤中水分按结合状态可分为()。
A游离水
B化合水
C外在水分
D内在水分
第14题:
全水分是指()。
第15题:
煤的内在水分指吸附在煤颗粒表面上和煤粒缝隙及非毛细孔的孔穴中的水分。
第16题: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为()。
第17题:
当商品体吸附的水分子数与解吸的水分子数完全相等时,则达到了吸湿的动态平衡,并且此时商品体的含水量具有稳定性。
第18题:
煤层注水使煤体水分增加,一般来说,当水分增加到()时,就可以达到防尘效果。
第19题:
测定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时,所得结果基本代表煤样的()。
第20题:
当高水分粮和低水分粮混合堆放时,粮食水分能通过水气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而移动,最终达到吸湿平衡,这种现象称为水分()。
第21题:
当食品处在某一空气相对湿度ψ下达到平衡时某食品的水分活度aw是食品()水分含量,且在数值上与()相等,若aw>ψ,则食品将会有(),当aw<ψ,则食品()。
第22题:
第23题:
环境的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