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答:随着高考制度恢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教育的措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1983年10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当代教育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l985年5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要害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义务教育法》,开始在全国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1987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学生的40%;经过教改后的高等学校总规模达200万人;成人教育经过调整充实后有了很大发展。1995年,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1996年4月,国家教委发布《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②教育能够适应未来需要;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改革步伐,适应“两个转变”;④把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摆在首位。世纪之交,提出并推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高考将实行“三+X”,高等院校朝着多学科综合大学转变,设新高职科目,发动社会力量创办民办初等和高等教育,对现有大专院校实施整顿和考核达标等,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更多“试述教育体制改革历程。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答案:
    解析: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之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中央政府)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央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宏观调控过渡,高校主要由地方负责管理,形成一个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在目前的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实现“条块分割”向“条块有机结合”的转变。
    (2)(社会参与)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合理、健康发展。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中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社会各界认识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
    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协调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以及吸引社会人士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
    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陈旧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3)(高等学校)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依法招生的自主权;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教学自主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依法自主对外交流权;机构设置和人事权;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点和趋势表明: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和高校资助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

  • 第2题:

    试述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以及夏商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由秦朝到晚清的漫长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由成熟走向繁荣,又从繁荣走向衰微

  • 第3题:

    试述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及其现状。


    (1)第一阶段:1986至1993,重点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在延续,但新型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开始生长。 (2)第二阶段:1993至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第三阶段:1998以来,社会保障成为一项基本制度,有三个基本标志:劳动社保部建立、社保社会化和单位化、将社保作为基本社会制度进行安排。

  • 第4题:

    试述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答案:
    解析:
    (1)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 16 世纪)。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是在朴素唯 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考察教育的立足点即教育研究的起点: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为主。 第二,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第三,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第四,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 纪末20世纪初)。 第一,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 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示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第二,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 第三,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 20世纪 50年代)。 第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 第二,构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 第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一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第四,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第五,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 第六,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研究方法的进展,直接影响 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4)现代教育研究变革与深化时期(20世纪 50年代以来)。 第一,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人,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减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髙,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第二,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深刻变化,给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 第5题:

    试述近代热处理设备的发展历程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