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假设某数据库表中有一个姓名字段,查找姓名为“张三”或“李四”的记录的准则是( )。
A.Not“张三,李四”
B.In(“张三,李四”)
C.Left([姓名]=“张三,李四”
D.Len([姓名])=“张三”,“李四”
第2题:
阅读文摘,是时尚,是潮流,是文雅,是涵养。《读者文摘》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小资、小知搭边结缘;读《新华文摘》当然是追求上乘的文化品位,与学者、文化画上连线。人们喜爱《新华文摘》,既在于它的高贵,养在深闺,大家风范;又在于它的普通化,任人阅读,总有可取,既在于它的包容,大度宽容,处平常心,又在于它的挑剔,精心选择,食不厌细。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读者文摘》与《新华文摘》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点
B.《新华文摘》真正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
C.广大读者对《新华文摘》的—往深情
D.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营造了浓烈的感情氛围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2月1日张三告诉李四,“如果你考上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则把我的那台掌上电子词典送给你”。对此,李四非常高兴的答应了。3月5日因李四考试复习英语需要,张三将掌上电子词典借给李四用,5月20日李四被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但由于邮局寄送问题,直到6月10日李四才接到了博士录取通知书,请问电子词典所有权何时起从张三转移给李四?()
第7题:
张三与李四是好朋友。一日,李四找到张三借款1万元。由于两人关系很好就没有写欠条。借款时,邻居王五在场。后李四生意赔本无法偿还借款。张三找李四还钱,李四却说已还5000元,还剩下5000元。张三无奈向法院起诉,要求李四归还借款1万元。诉讼中,李四承认借过张三1万元,但坚持说已还5000元,现只欠5000元。 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举证责任应如何承担?为什么?
第8题:
张三扒窃得李四钱包,刚走出5米被李四发现后逃跑,李四紧追50米时,张三将钱包扔还给李四。张三的行为是盗窃罪中止。
第9题:
4月15日,张三给李四发电报称“有全新家庭影院一套,装备配置为„„18000元出手”。李四于4月18日回电报“若15000元可以考虑”。张三于4月20日回复“接受你的价格,请5月1号来取货”。对此,李四4月22号回复“同意”,张三于次日收到该回复电报。5月1日,李四如期前往张三处取货,发现张三的家庭影院并不是全新的,便拒绝付款。张三表示价钱好商量,可以12000出手,李四遂同意。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若李四事后才发现张三的家庭影院不是全新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题:
第11题:
张三出钱没有王五多,李四把房子卖给了张三
李四没有找到更好的房子,尽管张三比王五出钱多,李四还是没有把房子卖给张三
李四没有找到更好的房子,李四把房子卖给了张三
李四找到了更好的房子,并且张三出钱比王五多,最终房子没有卖
第12题:
李四可以欺诈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李四只能重大误解为由主张撤销合同
李四可以欺诈为由,向法院提出撤销合同的主张
李四可以欺诈为由,自行向张三主张撤销合同
第13题:
下面哪个命题是命题“张三今天迟到或李四明天请假”的否定?(C )
A、张三今天迟到或李四明天不请假
B、 张三今天不迟到或李四明天不请假
C、张三今天不迟到且李四明天不请假
D、不是张三今天不迟到就是李四明天不请假
第14题:
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考,试大收集整理常看《新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
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
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第19题:
张三和李四是邻居,张三得知李四想卖掉隔壁现住的房子,遂找李四表示有意购买。李四说:“我现在还没有决定是否卖掉这套房子,如果我找到更好的房子,你出钱比王五多,我就卖给你。”以下哪项发生了,表示李四说谎了?()
第20题:
张三和李四合作创作《民族音乐赏》一书,下列主体中属于著作权人的是()
第21题:
第22题:
2月1日
3月5日
5月20日
6月10日
第23题:
张三4月15日给李四发的电报
李四4月18日给张三发的电报
张三4月20号给李四发的电报
李四4月22号给张三发的电报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