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第5题:
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称之为()。
第6题:
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
第7题:
()将课程定义为“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第8题:
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第9题:
活动课程
显形课程
隐性课程
第10题:
第11题: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第12题:
课程即科目
课程即经验
课程即目标
课程即计划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概念的新趋势主要包括()。
第16题:
“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这一观点属于()
第17题:
真实反映了以往学校的课程观是:()
第18题:
学校里的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的隐性课程、()的隐性课程和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
第19题: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
第20题:
隐形课程具有潜在性、内隐性和持久性
隐世课程往往是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来影响学生的
隐性课程可以以教材的形式明确呈现
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菲学术性经验
第21题:
高校组织学生参加两天军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儿童在学习数学课程的时候,养成了喜欢学习数学的态度
某高校设立校园文化节,让学生认识了该校的校训、学风
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22题: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
活动课程
隐性课程
第23题: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悬缺课程
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