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碇以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僧,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

题目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碇以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僧,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数;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百人,比23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从2002年到2011年,城镇就业人数占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了( )百分点。
A14.1 B14.7 C16.1 D12.7


相似考题
更多“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碇以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为()。

    A.38.1:27.8:34.1
    B.39.6:27.2:33.2
    C.44.8:23.1:31.4
    D.44.1:27.8:28.1

    答案:A
    解析:
    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29708/77995)X100%≈38%,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故选A。

  • 第2题: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A.566.4万人
    B.708万人
    C.720万人
    D.900万人

    答案:D
    解析:
    2005年到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的人数为:21684—18084=3600(万人),第二产业年均增加为:3600÷4=900(万人),所以答案为D。

  • 第3题: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

    A.6.3%
    B.12.6%
    C.8%
    D.18.1%

    答案:C
    解析:
    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为:(9789—3553)+(77995—2170)X100%=6236÷75825X100%≈8%,所以本题答案为C。

  • 第4题: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2006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为( )。


    A. 58.9%
    B. 37.1%
    C. 62.9%
    D. 41.1%

    答案:B
    解析:
    28310÷(28310+48090)≈37.1%。故答案为B。

  • 第5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6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相较于2011年,2012年的乡村就业人员

    A. 增加904万人
    B. 减少904万人
    C. 增加1472万人
    D. 减少1472万人

    答案:B
    解析:
    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比2011年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了1188万人,所以乡村就业人员减少,1188-284=904万人。本题选B。

  • 第6题: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城镇与乡村就业人员比例最高的是哪一年?( )


    A. 2002
    B. 2003
    C. 2005
    D. 2006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以下关于2003—2007年我国就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约为0.85%
    B. 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超过95.1%
    C. 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14.6%
    D. 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4%,绝对量减少3033万人

    答案:D
    解析: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为4√76990÷74432=0.85%。A正确;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为(11427-266)÷(12024-311)=95.3%,B正确;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29350-25600)÷25600≈14.6%,C正确;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绝对量减少了75825x44.8%-31444=2525.6万.减少了2525.6+(75825×44.8%)=7.4%,D错误。故答案为D。

  • 第8题: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碇以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僧,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数;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百人,比23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如果2011年底我国城外镇居民为1.8亿户,那么2002年底我国城镇居民拥有轿车( )万辆。
    A159 B167 C195 D204


    答案:A
    解析:

  • 第9题:

    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增加10755万人;乡村就业人数40506万人,减少7615万人,农民工数量不断扩大,2011年末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2002-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2011年7.49% 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其中,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
    201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比2002年末增加17.7辆;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增长3.1倍;空调机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未,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比2002年末增长1.8倍。

    2002年末全国电话普及率约为:

    A.52.7部/百人
    B.50.1部/百人
    C.33.9部/百人
    D.13.7部/百人

    答案:C
    解析:

  • 第10题: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碇以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僧,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数;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百人,比23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表述不不正确的是( )
    A2011年,农民工总量所占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
    B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居民不小
    C2002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超过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D从2002年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六千万人


    答案:C
    解析:
    A项,2011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为76420万人,农民工数量为25278万人,25278÷76420>25÷80>0.3,正确;
    B项,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7-8.7=24平方米,农村的为36.2-9.7=24.5平方米,大于城镇居民的,故正确;
    C项,2002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数为2277-212=2065万人,农村居民数为5306-4898=4xx万人,2065÷4=5xx>4xx,故没有超过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错误,直接选C。
    验证D项:由文字部分最后一段可知,2002年到2011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8645-2688≈万人,正确。

  • 第11题:

    2007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S29万人,占26. 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年末净增加1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024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以下关于2003-2007年全国就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约为0. 85%
    B. 2006年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超过95.1%
    C. 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 14.6%
    D. 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4%,绝对量减少3033万人


    答案:D
    解析: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增长率为(76990 -74432)/74432≈3.4%,则年均增长率为3. 4%/4 = 0. 85%,A项正确。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为(11427-266) / (12024 - 311)X100%≈95.3%,B项正确。2007年城镇就业人数相对于2003年的增长
    率为(29350 - 25639) /25639X100%≈14. 5%,C项正确。故只有D项表述错误,答案为D。

  • 第12题: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增加
    B.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下降
    C.从2005年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大幅回落
    D.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小于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可知,一、二、三产业从2005年至2009年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所以A、B两项表述错误。2005年至2009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所以C项错误。运用排除法可知,D项为本题答案。

  • 第13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 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 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 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 708万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城镇私营个体就 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 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
    根据资料可推出,“十一五”期间我国()。

    A.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B.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C.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D.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答案:B
    解析:
    由第二段可知,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长,由条形图可知,就业结构得到了改善,选B。

  • 第14题: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碇以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僧,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数;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百人,比23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200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 )倍。

    A 1.1
    B1.2
    C1.3
    D1.4

    答案:B
    解析:
    由文字第三段可知,200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4%+5.8%=46.2%,城镇的为36.3%+1.4%=37.7%,则所求为46.2%÷37.7%≈46÷38=(38+8)÷28≈1.2选B。

  • 第15题:

    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增加10755万人;乡村就业人数40506万人,减少7615万人,农民工数量不断扩大,2011年末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2002-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2011年7.49% 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其中,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
    201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比2002年末增加17.7辆;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增长3.1倍;空调机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未,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比2002年末增长1.8倍。

    2002年末城镇就业人数占全国城乡就业人数的比重约是:

    A.53%
    B.47%
    C.34%
    D.28%

    答案:C
    解析:
    基期比重。由“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3140万人,则2002年城乡就业人数=76420-3140;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增加10755万人,则2002年城镇就业人数=35914-10755”可知,比重=

    {图

    ≈34%}

  • 第16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以下关于2003—2007年我国就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约为0.85%
    B. 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超过95.1%
    C. 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14.6%
    D. 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4%,绝对量减少3033万人

    答案:D
    解析: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为4√76990÷74432=0.85%。A正确;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为(11427-266)÷(12024-311)=95.3%,B正确;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29350-25600)÷25600≈14.6%,C正确;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绝对量减少了75825x44.8%-31444=2525.6万.减少了2525.6+(75825×44.8%)=7.4%,D错误。故答案为D。

  • 第17题: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从2002年到2006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长( )。


    A. 年均增加883万人
    B. 年均增加760万人
    C. 年均增加979万人
    D. 年均增加820万人

    答案:A
    解析:
    (28310-24780)÷4≈883万人。故答案为A。

  • 第18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2007年和2003年相比,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下降了∶


    A. 8%
    B. 14%
    C. 16%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2003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为74432×49.1%,则2007年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74432x49.1%-31444)÷(74432×49.1%)=14%。故答案为B。

  • 第19题:

    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增加10755万人;乡村就业人数40506万人,减少7615万人,农民工数量不断扩大,2011年末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2002-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2011年7.49% 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其中,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
    201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比2002年末增加17.7辆;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增长3.1倍;空调机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未,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比2002年末增长1.8倍。

    以下指标能够从材料中推出的是:

    A.2002年农村居民户均纯收入
    B.2002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
    C.2002年乡村就业人数同比增速
    D.2002年全国农民工数量

    答案:B
    解析:
    由“201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可以推出B选项。其他选项信息不足,无法推出。

  • 第20题: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从2002年到2006年,就业总人口每年( )。


    A. 增长
    B. 减少
    C. 持平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计算2002年至2006年各年就业总人数可以发现,就业总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故答案为A。

  • 第21题: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碇以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僧,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数;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百人,比23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从2002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量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元。
    A9535.5 B5297.5 C8240.6 D11528.9


    答案: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