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④夷吾事君吾二心。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A.①③⑤ B. ①④⑥C.②③⑥ D. ②④⑤

题目

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相似考题

4.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公有争国之名,然而周人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更多“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句子中的“之”相当于助词“的”的有()

    A、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B、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C、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参考答案:BCD

  • 第2题: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材料表明()

    A.孟子和管仲的主张相悖

    B.二者的道德理念完全相同

    C.两者共同点是政在得民

    D.两者的出发点都立足于民众


    参考答案:C

  • 第3题:

    下列句子中,“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的一句是()。

    A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B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C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

    D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讎,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D

  • 第4题:

    下列句子中的“之”词性是代词“的”的有()

    A、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B、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C、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参考答案:A

  • 第5题:

    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

    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

    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

    D莫之夭阏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