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Y分厂主要从事B、C两种产品的生产。因产品成本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X分厂和Y分厂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4月初,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月度成本分析会议,研究上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1)X分厂厂长:3月份A产品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近400万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材料成本超标较多。具体地说,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的实际耗用总量为51万件,标准

题目
(2018年)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Y分厂主要从事B、C两种产品的生产。因产品成本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X分厂和Y分厂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4月初,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月度成本分析会议,研究上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1)X分厂厂长:3月份A产品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近400万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材料成本超标较多。具体地说,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的实际耗用总量为51万件,标准耗用总量为50万件;3月份A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105元/件,标准单价为100元/件。考虑到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4月份X分厂的成本控制重点是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2)Y分厂厂长:3月份Y分厂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制造费用相对于竞争对手过高,B、C产品的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均较高,且制造费用集中发生在材料整理、成型加工、检验和产品包装四项作业。Y分厂管理非常严格与规范,很少出现由于材料质量和操作失误带来的废品废料问题。4月份Y分厂的努力方向是削减部分作业的成本。
  (3)甲公司财务总监:鉴于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A、B、C产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为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建议采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并指出承担差异责任的对应部门。
  (2)根据资料(2),指出Y分厂哪种(或哪些)作业属于增值作业,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2),基于作业动因分析,指出Y分厂应重点削减四种作业中哪种(或哪些)作业的成本,并说明理由。
  (4)结合资料(3),指出目标成本法的主要优点。


相似考题
更多“(2018年)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Y分厂主要从事B、C两种产品的生产。因产品成本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X分厂和Y分厂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4月初,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月度成本分析会议,研究上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1)X分厂厂长:3月份A产品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近400万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材料成本超标较多。具体地说,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的实际耗用总量为51万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上月直接材料成本相关资料如下:
    (1)实际产量为2万件,实际发生直接材料成本100万元;
    (2)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为8.2万元;
    (3)实际直接材料用量4万千克;
    (4)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用量为1.8千克/件。
    要求:
    (1)计算上月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2)计算上月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3)说明常见的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各列举三个具体原因)。


    答案:
    解析:
    (1)上月直接材料标准成本=100-8.2=91.8(万元)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91.8/2=45.9(元/件)(1分)
    直接材料标准价格=45.9/1.8=25.5(元/千克)(1分)
    上月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4×(100/4-25.5)=-2(万元)(1分)
    (2)上月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4-2×1.8)×25.5=10.2(万元)(1分)
    或者:上月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8.2-(-2)=10.2(万元)(1分)
    (3)材料价格差异是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形成的,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有许多,譬如,供应厂家调整售价,本企业未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订货造成额外采购等。(任写三个即可)
    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也有许多,譬如,工人操作疏忽造成废品或废料增加、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新工人上岗造成用料增多、机器或工具不适造成用料增加等。(任写三个即可)(3分)

  • 第2题:

    (2018年)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0×7年12月31日,在甲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5 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甲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1 800万元。预计加工而成的X产品售价总额为7 00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300万元,若将库存Y材料全部予以出售,其市场价格为5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持有Y材料的目的系用于X产品的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对Y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A.5000万元
    B.4900万元
    C.7000万元
    D.5600万元

    答案:B
    解析:
    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 000-300)-1 800=4 900(万元)。

  • 第3题:

    (2018年)甲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0×7年12月31日,在甲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5 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甲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1 800万元。预计加工而成的X产品售价总额为7 00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300万元,若将库存Y材料全部予以出售,其市场价格为5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持有Y材料的目的系用于X产品的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对Y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A.4900万元
    B.5000万元
    C.5300万元
    D.6700万元

    答案:A
    解析:
    本题由于Y材料是专门用来生产X产品的,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X产品的售价-用Y材料加工成X产品尚需要的成本-销售X产品的销售费用=7 000-1 800-300=4 900(万元)

  • 第4题:

    甲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Y材料成本为5 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预计尚需投入1 800万元;预计所生产的X产品的销售价格为7 000万元,估计X产品销售费用及税金为300万元;Y材料如果单独销售,其销售价格为5 000万元。2×17年12月31日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

    A.4900万元
    B.5000万元
    C.5300万元
    D.6700万元

    答案:A
    解析:
    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X产品的售价-销售X产品的销售费用-用Y材料加工成X产品尚需要的成本。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 000-300-1 800=4 900(万元)。

  • 第5题: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对A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10月,A产品当月成本资料如下所示:
    (1)A产品单位标准成本资料。

    甲公司A产品预算产量的标准工时为100000小时。
    (2)本月A产品的实际产量为200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00小时,实际成本如下所示: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2018年10月A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成本差异总额。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3>?、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并指出承担差异责任的对应部门。
    <4>?、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答案:
    解析:
    1. 2018年10月A产品成本差异总额=1755000-855×2000=45000(元)(1.5分)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00000/90000-9)×90000=90000(元)(1分)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0000-50×2000)×9=-90000(元)(1分)
    3.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32500/95000-4)×95000=-47500(元)(1分)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00-45×2000)×4=20000(元)(1分)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主要是劳动人事部门的责任。(2.5分)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37500/95000-3)×95000=-47500(元)(1分)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00-45×2000)×3=15000(元)(1分)

  • 第6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A、B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答案:
    解析:
    A产品的制造费用=100×(200/160)+300×(400/400)+50×(100/100)+25×(150/50)=550(万元)
      A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550/500=1.1(万元)
      B产品的制造费用=60×(200/160)+100×(400/400)+50×(100/100)+25×(150/50)=300(万元)
      B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300/250=1.2(万元)
      区别: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采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 第7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 X、Y 两种产品,X、Y 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 X、Y 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
    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答案:
    解析:
    X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Y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或:X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Y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Y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区别: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采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 第8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X、Y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8年6月,X、Y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X、Y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答案:
    解析:
    X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100×(200/160)+300×(400/400)+50×(100/100)+25×(150/50)]÷500=1.1(万元)
    Y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60×(200/160)+100×(400/400)+50×(100/100)+25×(150/50)]÷250=1.2(万元)
    或:
    X产品的制造费用=100×(200/160)+300×(400/400)+50×(100/100)+25×(150/50)=550(万元)
    Y产品的制造费用=60×(200/160)+100×(400/400)+50×(100/100)+25×(150/50)=300(万元)
    X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550/500=1.1(万元)
    Y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300/250=1.2(万元)
    区别: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采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 第9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 X、Y 两种产品,X、Y 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结合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 X、Y 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并说明甲公司
    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答案:
    解析:
    X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85-0.20-1.65(万元)
    Y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92-0.25=1.67(万元)
    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主要竞争对手情况、自身目标市场份额。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任意一项或两项的,得相应分值的一半。

  • 第10题:

    被审计单位甲产品毛利大幅度下降,该产品是由一家分厂专门生产的,审计人员调查了解毛利下降原因首先应:

    A、分析废品损失及材料耗用
    B、检查生产记录及成本预算
    C、营业收入明细账与原始凭证核对
    D、分析产品成本构成并与前期成本比较

    答案:D
    解析:
    毛利=收入-成本,所以调查毛利首先要从收入、成本的发生额入手。

  • 第11题:

    某公司所属甲、乙两个分厂,今年与去年相比,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总公司的总平均成本下降了5%,由于产品结构变化使总公司总平均成本增长了10%,则该公司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13.6%
    • B、+15.0%
    • C、-4.5%
    • D、+4.5%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多选题
    某企业制造部是一个成本中心,下设甲、乙两个分厂,甲分厂又下设甲1车间和甲2车间,乙分厂下设乙1车间和乙2车间,下列关于业绩报告中的可控成本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制造部的可控成本=甲分厂的责任成本+乙分厂的责任成本+制造部本身的可控成本

    B

    甲分厂的可控成本=甲1车间的责任成本+甲2车间的责任成本+甲分厂本身的可控成本+制造部本身的可控成本

    C

    乙分厂的可控成本=乙1车间的责任成本+乙2车间的责任成本+乙分厂本身的可控成本

    D

    甲1车间的可控成本=甲分厂分配来的管理费用+车间本身的可控成本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本例各车间是最基层,最基层只有本身的可控成本,制造部和分厂的可控成本都应包括本身的可控成本和下属部门转来的责任成本,所以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

  • 第13题:

    甲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0×7年12月31日,在甲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5 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甲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1 800万元。预计加工而成的X产品售价总额为7 00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300万元,若将库存Y材料全部予以出售,其市场价格为5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持有Y材料的目的系用于X产品的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对Y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A.5 000万元
    B.4 900万元
    C.7 000万元
    D.5 600万元

    答案:B
    解析:
    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 000-300)-1 800=4 900(万元)。

  • 第14题:

    (2018年)甲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0×7年12月31日,在甲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5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甲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1800万元。预计加工而成的X产品售价总额为700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300万元,若将库存Y材料全部予以出售,其市场价格为5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持有Y材料的目的系用于X产品的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对Y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A.5000万元
    B.4900万元
    C.7000万元
    D.5600万元

    答案:B
    解析:
    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000-1800-300=4900(万元)。

  • 第15题:

    良善公司主要从事 x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生产 x 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 Y 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 20x7 年 12 月 31 日, 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 Y 材料的成本为 5600 万元, 若将全部库存 Y 材料加工成 x 产品, 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 1800 万元。 预计加工而成的 x 产品售价总额为 7000 万元, 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 300 万元, 若将库存 Y 材料全部予以出售, 其市场价格为 5000 万元。 假定公司持有 Y 材料的目的系用于 X 产品的生产, 不考虑其他因素, 公司在对 Y 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万元。

    A.5000
    B.4900
    C.7000
    D.5600

    答案:B
    解析:
    Y 材料主要用于生产产品, 则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品为基础计算=( 7000-300)-1800=4900( 万元) 。

  • 第16题:

    以下哪项是内部非财务基准的例子?

    A.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熟练工人工资率
    B.公司效率最高的分厂每磅特定产品的平均实际成本成为公司其他分厂的基准。
    C.公司在每个分厂制订了50000美元的员工培训标准。
    D.公司效率最高的分厂及时交付客户订货的百分比成为其他分厂的标准。

    答案:D
    解析:
    A、不正确。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熟练工人工资率属于外部的财务基准。B、不正确。公司效率最高车间生产的某特定产品的平均每磅实际成本属于内部的财务基准。C、不正确。5万美元属于内部的财务基准。D、正确。公司中效率最高的工厂按时交付客户订货的比率属于内部非财务基准。基准化使寻求竟争者和非竟争者中获取优异绩效的最佳方式。其基本思想是,管理当局能够通过分析各个领域的领先者的方法,然后模仿他们的做法来改进自己的质量。上述选项中只有D不是财务基准。基准化过程一般遵循以下四个步骤:1.管理当局成立一个基准化计划团队,团队最初的任务是确定什么应当基准,确认竟争对手,以及决收集数据的方法。2.团队从内部收集作业数据和从外部收集其他组织的数据。3.通过分析数据,找出绩效的差距并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距。4.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最终达到或超过其他组织的标准。

  • 第17题:

    (2016年)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X、Y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X、Y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X、Y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3所示:
    表3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 ,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X、Y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1.85万元和1.92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万元和0.25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2.根据资料(2),结合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并说明甲公司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3.根据(1)和)(2),结合上述要求1和要求2的计算结果,指出甲公司应重点加强哪种产品的成本管控,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85-0.20=1.65(万元)
    Y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92-0.25=1.67(万元)
    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主要竞争对手情况、自身目标市场份额。
    3.甲公司应重点加强Y产品的成本管理。
    理由:Y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1.8万元大于目标成本1.67万元。
    X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1.5万元小于目标成本1.65万元。

  • 第18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甲公司拟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成本。
      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100件和50件,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应该分摊的单位作业成本。


    答案:
    解析:
    A产品的作业成本=400×(15000/600)+600×(25000/1000)+200×(10000/500)=29000(元)
      B产品的作业成本=200×(15000/600)+400×(25000/1000)+300×(10000/500)=21000(元)
      A产品单位作业成本=29000÷100=290(元)
      B产品单位作业成本=21000÷50=420(元)

  • 第19题: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A、B两个分厂,其中A分厂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B分厂主要从事Y产品的生产。2019年1月,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财务部经理:公司产品目前采用的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按照机器小时数分配后,X、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50元和280元。各位都知道,相对于作业成本法来说,传统成本法存在一个最主要的缺陷,即扭曲成本信息,导致存货计价不准确、产品定价不符合实际,最终可能使得公司失去竞争优势。如果将制造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原理进行合理分配后,X、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220元和265元。
    (2)总经理: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品逐步同质化,顾客存在个性化需求。为了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应该将成本核算方法由传统成本法改为作业成本法。虽然成本核算上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是可以大大提升成本的精确度。
    (3)市场部经理:除作业成本法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目标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即根据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倒推出产品的最高期望成本。经过我们市场部调研发现,X、Y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为185元和320元。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建议以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基准销售两种产品,并且以12%的利润率[(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价]来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4)董事长:现在各位的观点都是站在生产制造这一环节来考虑产品成本,在成本控制中,如果不考虑上游、下游成本,而只考虑中游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据相关调研数据表明,X、Y产品应该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分别为15元和22元,应该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分别为10元和16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指出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
    <2>?、根据资料(2),指出总经理的观点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3),结合目标成本法原理,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4>?、根据资料(1)和资料(4),结合作业成本法下X、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1.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一是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各维度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定价、作业与流程改进、客户服务等决策的准确性;二是改善和强化成本控制,促进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完善;三是推进作业基础预算,提高作业、流程、作业链(或价值链)管理的能力。(2分)
    2. 恰当。(1分)
    理由: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原因之一是客户个性化需求较高,市场竞争激烈。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法相比,操作较为复杂,但是因为其“相关性”提高而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2分)
    3.X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185×(1-12%)=162.80(元)(1.25分)
    Y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320×(1-12%)=281.60(元)(1.25分)
    4.X产品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20+15+10=245(元)(1.25分)
    Y产品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65+22+16=303(元)(1.25分)

  • 第20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 X、Y 两种产品,X、Y 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1)和(2),结合上述要求 1 和要求 2 的计算结果,指出甲公司应重点加强哪种产品的
    成本管控,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甲公司应重点加强 Y 产品的成本管理。
    理由:Y 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 1.8 万元大于目标成本 1.67 万元。
    X 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 1.5 万元小于目标成本 1.65 万元

  • 第21题: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Y分厂主要从事B、C两种产品的生产。因产品成本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X分厂和Y分厂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4月初,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月度成本分析会议,研究上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X分厂厂长:3月份A产品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近400万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材料成本超标较多。具体地说,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实际产量下的实际耗用总量为51万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耗用总量为50万件;3月份A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105元/件,标准单价为100元/件。考虑到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4月份X分厂的成本控制重点是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并指出承担差异责任的对应部门。


    答案:
    解析:
    ①直接材料数量差异=(51-50)×100=100(万元)
    ②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1×(105-100)=255(万元)
    ③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④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

  • 第22题:

    以下哪项是内部非财务基准的例子?()

    • A、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熟练工人工资率
    • B、公司效率最高的分厂每磅特定产品的平均实际成本成为公司其他分厂的基准。
    • C、公司在每个分厂制订了50000美元的员工培训标准。
    • D、公司效率最高的分厂及时交付客户订货的百分比成为其他分厂的标准。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公司下设两个分厂,一分厂从事医药保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现在二分厂准备投资一项目也从事医药保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预计该项目投产后每年为二分厂带来营业收入1000万元,但由于和一分厂形成竞争,每年使得一分厂营业收入减少150万元,那么从该公司的角度出发,二分厂投资该项目预计的相关现金流入为( )万元。
    A

    3000

    B

    1000

    C

    2850

    D

    850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