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间谍罪的主观方面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D
    间谍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间谍组织而有意参加,明知是间谍任务而有意接受,明知对方是敌人而为其指示轰击目标,追求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发生。

  • 第2题:

    请比较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的异、同之处。


    参考答案: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意识方面,两者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并且都预见到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在意志方面,两者都不希望结果的发生。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在罪过内容方面存在着原则性区别:
    (2)在意识方面,间接故意仅仅认识了与犯罪有关的事实,而对那些确实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事实和条件没有认识或者不予关心。过于自信的过失不仅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的基本事实都有认识,而且对其他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事实和条件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因此,当危害结果真正发生时,间接故意认为是预料之中的事,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则认为是出乎意料之外。
    (2)在意志方面,间接故意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除了具有“不希望”的一面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如果发生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这一面。这种“发生不发生都行”的心理,表现了对危害结果的放任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除了“不希望”还是“不希望”,就是说,过于自信过失对危害结果是持根本否定态度的。

  • 第3题:

    简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正确答案: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对危害结果的认识程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仅仅是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认识程度相对较低;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则是明知危害结果的现实可能发生,认识程度相对较高。(2)对危害结果发生所持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在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仅不存在希望的心理,而且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本意的;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却放任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不违背行为人的本意。(3)承担的刑事责任轻重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的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的恶性较小,因而处罚也相应较轻;而间接故意构成的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的恶性较大,因而对其处罚也相应较重。

  • 第4题:

    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答案:
    解析: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意识方面,两者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并且都预见到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在意志方面,两者都不希望结果的发生。然而,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在罪过内容方面存在着原则性区别:(1)在意识方面,1司接故意仅仅认识了与犯罪有关的事实,而对那些确实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事实和条件没有认识或者不予关心。过于自信的过失不仅对行为的丰土会危害性和犯罪的基本事实都有认识,而且对其他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事实和条件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因此,当危害结果真正发生时,间接故意认为是预料之中的事,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则认为是出乎意料。(2)在意志方面,间接故意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除了具有“不希望”的一面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如果发生也不违背自己意愿”的一面。这种“发生不发生都行”的心理,表现了对危害结果的放任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除了“不希望”还是“不希望”,就是说,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是持根本否定态度的。

  • 第5题: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的犯罪中。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过于自信的过失
    •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
    (1)预见程度不同;
    (2)是否凭借条件不同;
    (3)意志因素不同。

  • 第7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相似与区别是()

    • A、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 B、二者均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 C、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此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 D、过于自信过失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因此考虑到危害结果不发生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妨害公务罪的主观方面为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多选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相似与区别是()
    A

    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B

    二者均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C

    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此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

    过于自信过失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因此考虑到危害结果不发生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
    (1)预见程度不同;
    (2)是否凭借条件不同;
    (3)意志因素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犯罪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何在?

    正确答案: 所谓犯罪的过失,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刑事理论中把犯罪的过失区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两个特点,或者说包含两个构成要素:
    第一、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这下民疏忽大意的过失与事件的区别所在。这促预见的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的要求,或者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判断能否“预见”应当以主观标准作参考,即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时的具体条件来判定行为人能否预见。
    第二、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谓没有预见到,是指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主观上对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无认识状态,是疏忽大意过失心理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第一、在认识因素上看,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如果行为人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有可能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属于犯罪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轻信”,就是说行为人过高的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和客观的有利因素,而过低地估计了自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和意志因素上都有所不同:
    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根本没有预见。
    在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二者虽然都持有排斥的态度,但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轻信能够避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疏忽。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
    1、在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行为发生结果的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的估计,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则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
    2、意志因素上有重要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虽然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不同的,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不仅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且希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排斥、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在于: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当时的情况,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对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A

    诉讼:审判:执行

    B

    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

    C

    民法:合同法:婚姻法

    D

    事故:抢救:处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态;犯罪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形态。

  • 第13题:

    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参考答案:(1).概念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里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相同点:在意识方面,两者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并且都预见到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可能在意志方面,两者都不希望结果的发生
    (3).不同点:①在意识方面,间接故意仅仅认识了与犯罪有关的事实,而对那些可能发生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条件和事实没有认识而过于自信的过失不仅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的基本事实有认识,而且对于其他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条件和事实有一定认识②两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认识结果不一致,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认识没有发生错误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认识发生错误③两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认识程度不一致,间接故意应当达到明知的程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只要求有认识,不要求明知④在意志因素方面,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的态度⑤间接故意可以成立共同犯罪,而过于自信的过失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⑥间接故意属于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属于过失,间接故意体现出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大于过于自信的过失,所以应当承担更重的刑事责任.

  • 第14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主要区别是()不同。

    A、危害结果是否发生的意义

    B、危害结果的内容

    C、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

    D、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参考答案:D

  • 第15题:

    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A.诉讼:审判:执行
    B.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
    C.民法:合同法:婚姻法
    D.事故:抢救:处理

    答案:B
    解析: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态;犯罪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形态,B项对应正确。A和D项中的逻辑关系是顺承关系,排除。C项中,民法包括合同法和婚姻法,但除此之外,还包括物权法、继承法等其他法律,与题干中的关系不对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第16题:

    什么是犯罪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何在?


    正确答案: 所谓犯罪的过失,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刑事理论中把犯罪的过失区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两个特点,或者说包含两个构成要素:
    第一、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这下民疏忽大意的过失与事件的区别所在。这促预见的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的要求,或者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判断能否“预见”应当以主观标准作参考,即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时的具体条件来判定行为人能否预见。
    第二、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谓没有预见到,是指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主观上对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无认识状态,是疏忽大意过失心理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第一、在认识因素上看,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如果行为人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有可能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属于犯罪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轻信”,就是说行为人过高的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和客观的有利因素,而过低地估计了自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和意志因素上都有所不同:
    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根本没有预见。
    在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二者虽然都持有排斥的态度,但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轻信能够避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疏忽。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
    1、在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行为发生结果的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的估计,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则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
    2、意志因素上有重要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虽然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不同的,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不仅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且希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排斥、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在于: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当时的情况,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对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我。

  • 第17题:

    间谍罪侵犯的主观方面是()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疏忽大意过失
    • D、过于自信过失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具有犯罪动机的是()

    • A、直接故意犯罪
    • B、间接故意犯罪
    • C、过于自信的过失
    •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间接故意犯罪属于故意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属于过失犯罪
    • B、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都认识到了犯罪结果可能发生,因此,两者的认识因素完全相同
    • C、间接故意在意志因素上是放任犯罪结果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在意志因素上是希望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此,两者在意志因素上是不同的
    • D、主观罪过是间接故意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时,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时,不存在过失损坏财物罪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判断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只存在于认识因素方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

    正确答案: 两者的相同点有:
    1、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在意志因素上,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两者的不同点:
    1、在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二者虽然都认识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他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间接故意主客观是一致的,没有发生错误。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则主客观不是一致。
    2、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犯罪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何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1)犯罪过失的概念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根据主观心理状态不同,犯罪过失又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之间的区别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二者容易混淆,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意志因素上,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也存在着以下区别:
    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
    二者虽然都认识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不是认为这种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产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则不同,行为人虽然也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在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自身能力、技术、经验和某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即他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
    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
    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结果的发生,因而也就不会凭借什么条件和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则不仅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希望危害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排斥、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3)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的区别
    是否具有预见的义务和预见的可能性是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之所在。这种预见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的要求,或者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如果某人对危害结果根本不可能预见,则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他而言只能是意外事件;但是如果某人对危害结果具有预见的义务和预见的可能性,但由于行为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则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间谍罪侵犯的主观方面是()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过失

    D

    过于自信过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