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认为法制必须有道德相配合这一点上,其实法家与儒家在认识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们说儒家是道德至上或者道德决定论的时候,是一种宏观上的总体定性和评价。所谓“子罕言利”或者“小人喻于利”,是着眼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超越存在的“应然”特质而立论,所拒斥和鄙夷的只是“不义而富且贵”。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认为“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B.儒家的民生观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强调以民为本
    C.儒家认为道德与民生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
    D.在民生问题上,儒家倡导道德至上

    答案:B
    解析:
    A选项中的“不同历史时期”原文没有涉及,C选项中的“相互促进”与文中“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相矛盾,D选项中的“儒家倡导道德至上”与文中内容不符。所以本题答案为B。

  • 第2题:

    我们说儒家是道德至上或者道德决定论的时候,是一种宏观上的总体定性和评价。所谓“子罕言利”或者“小人喻于利”,是着眼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超越存在的“应然”特质而立论,所拒斥和鄙夷的只是“不义而富且贵”。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儒家认为“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B、 儒家的民生观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强调以民为主
    C、 儒家认为道德与民生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
    D、在民生问题上,儒家倡导道德至上

    答案:B
    解析:
    细节理解题可以把选项一一代入到原文中去看。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找不到依据。B项为正确选项,文中提到“儒家在关乎民生的问题上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是一种以民为主。C项文中并没有后说道德与民生相互促进没有体现,而是说“民生决定道德”。D项倡导道德至上属于曲解文意,排除。

  • 第3题:

    儒家和法家的法令思想区别在()。

    A儒家主张“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法家主张“厚商重罚”、“以刑去刑”

    B儒家认为“有治人,无治法”,法家认为“法者,国之权衡”

    C儒家提出“法先王,顺人情”,法家提出“不法古,不修今”

    D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法家强调“尚法而不尚贤,不用忠”


    A,B,C,D

  • 第4题: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儒家、墨家


    答案:A
    解析:
    解析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思想,是华夏思想价值体系的一种,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是对中国及东方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是泛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其具有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法家是从早期儒家荀子基于性恶说的礼治论发展而来的,著名的李斯与韩非都是荀子的弟子,他们将以礼治国的学说向前迈了一步,提出了以法治国。法是通过具体的刑名赏罚来实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李斯等。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符合题中条件的只有A项。
    故正确答案为A。

  • 第5题:

    在天人关系的思想认识上,道家与儒家的相同之处是( )。

    A.人要通过主观努力来改变现实
    B.人要知天命
    C.天人要和谐
    D.人有天赋的善心

    答案:C
    解析:
    在天人关系的认识上,儒道两家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即天人要和谐。不过它们的“天人合一”也有不同之处,儒家强调的是个体“合”于社会,以人合天,道家强调的是个体“和”于自然,以天合天。儒、道的“天人合一”观是互补的,道家为儒家找到了退路,儒家为道家作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