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但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 第2题:

    如何了解课余体育训练中的人际环境?


    人际环境;情感环境;制度环境;文化心理环境

  • 第3题:

    我国的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有以下组织形式

    A.学校运动队

    B.基层训练点

    C.体育特长班

    D.体育俱乐部


    学校运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体育俱乐部

  • 第4题:

    优化课余体育训练环境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分解训练法 运用分解训练法可以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训练任务,加强主要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环节的训练,从而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益,当技术或战术配合过程较为复杂时。分解训练法又可分为: 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等。 (2)完整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可用于单个动作的训练,亦可用于多元动作的练习;可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亦可用于集体配合动作的练习。 (3)重复训练法 经过不断强化的运动条件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 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先后两次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依照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和长时间重复训练法三种类型。(表5) 表5 重复训练法基本类型及特点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中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负荷时间 <30秒 30秒~2分钟 2~5分钟 负荷强度 最大 次大 较大 间歇时间 相对充分 相对充分 相对充分 间歇方式 走步、按摩 走步、坐、按摩 走步、坐、卧、按摩 供能方式 磷酸盐代谢系统为主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功能 无氧有氧比例均衡的混合 (4)间歇训练法 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能力和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间歇训练法也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即: 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等三种。(表6) 表6 间歇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A型 B型 负荷时间 <40秒 40秒~90秒 90~180秒 >5分钟 负荷强度 大 大 较大 中 心率指标 190次/秒 180次/秒 170次/秒 160次/秒 间歇时间 很不充分 不充分 不充分 间歇方式 走步、轻跑 走、轻跑 走、轻跑 每次心率 120~140次/秒 120~140次/秒 120次/秒 供能形式 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 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功能 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 (5)持续训练法 按训练时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持续训练法分为三种模式,即: 短时间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和长时间持续训练法。(表7) 表7 持续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短时间持续训练法 中时间持续训练法 长时间持续训练法 负荷时间 5~10分钟 10~30分钟 >30分钟 心率强度 170次/秒左右 160次/秒左右 150次/秒左右 间歇时间 无 无 无 动作结构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有氧强度 最大 最大 次 供能形式 无氧、有投资代谢系统混合供能 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有氧代谢供能 (6)变换训练法 根据变换的内容可将变换训练法分为三种模式,即: 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等。(表8) 表8 变换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负荷变换训练法 内容变换训练法 形式变换训练法 负荷时间 变化最大 可变可不变 可变可不变 动作结构 相对规定 变换 固定或变换 供能形式 可在多种代谢形式之间变换 以某种代谢形式供能为主 以某种代谢形式供能为主 (7)循环训练法 这种以多种练习站组合的综合方法,结合许多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既有利于多种运动素质的发展,也有利于训练负荷的提高。 按照各组练习之间间歇的负荷特征,又可以将循环训练法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 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和循环持续训练法等三种模式。(表9) 表9 循环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循环重复训练法 循环间歇训练法 循环持续训练法 循环过程 间歇且充分 间歇但不充分 基本无间歇 负荷强度 最大 次大 较小 负荷性质 速度、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耐力 供能形式 以磷酸原代谢系统供能为主 以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为主 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 (8)比赛训练法 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训练的需要可自行创造。该方法是根据人类先天的竞争和表现意识、竞技能力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适应原理、现代竞技运动的比赛规则等因素而提出来的。运用该训练方法有助于运动员在体能、技能、战术、心理、智力等全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按照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四种模式,即: 教学比赛法、模拟比赛训练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法和适应性比赛训练法。(表10) 表10 持续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比赛法 检查性比赛训练法 模拟比赛训练法 适应性比赛训练法 比赛规则 正式或自定规则 正式或自定规则 正式规则 正式规则 比赛环境 相对封闭 封闭或开放 封闭或开放 开放 比赛过程 可人为中断 不可中断 不可中断 不可中断 比赛对手 队友或对手 对手 队友或对手 对手 比赛裁判 临时指定 正式指定 临时或正式指定 正式指定

  • 第5题:

    在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运动竞赛中发生并造成学生身体伤害属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