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以下材料,可以认为是对司法行为违法的确认()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某企业专门销售以假充真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据《产品质量法》应如何处理()

    A .没收生产工具、包装物、原材料

    B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C .可以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50%以上3倍以下罚款

    D. 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


    参考答案:ABD

  • 第2题:

    下列对于我国刑法第13条中“……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理解,正确的是

    A.避免给轻微的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
    B.表明认定犯罪需要正确“定性”及合理“定量”
    C.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D.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以集中力量惩罚“严重违法行为

    答案:A,B,C,D
    解析:
    《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包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因此ABCD项全正确

  • 第3题:

    关于确认行政行为违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应当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B.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对原告权利产生轻微影响的,应当判决确认行为违法。

    C.被告已经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的,原告仍然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判决确认行为违法。

    D.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已经没有意义的,应当判决确认行为违法


    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对原告权利产生轻微影响的,应当判决确认行为违法。

  • 第4题:

    《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是”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于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正确答案:D
    D[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但是前面的内容讲的都是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然后以“但是”进行转折,指出轻微的违法行为不是犯罪,其目的便是避免犯罪扩大化,避免非罪定罪.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第5题:

    以下关于确认判决的说法, 正确的是:

    A.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 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人民法院应当判决确认违法
    B.行政行为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 人民法院应当判决确认无效
    C.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 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
    D.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 若该行政行为给原告造成损失的, 应当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A,C,D
    解析:
    《 行政诉讼法》 第 74 条第 1 款规定:“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 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 一) 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 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 二) 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 但对原告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A 项正确;第 75 条规定:“ 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 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 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
    据此可知, 行政行为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 只有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 人民法院才应当判决确认无效。 B 项错误;
    第 76 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 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 给原告造成损失的, 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据此可知,C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