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回转的概念,原因、条件及意义是什么?

题目

执行回转的概念,原因、条件及意义是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执行回转,是指在民事执行过程中或执行结束后,由于据以执行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或其他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由人民法院重新采取执行措施,强制取得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将执行所得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原来的债务人,使财产权利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状态的一种制度。
(2)发生执行回转的原因是:
①人民法院制作的先予执行裁定书,在执行完毕后,又被本院的生效判决或二审法院的终审判决撤销;
②人民法院制作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生效并执行完毕后,又被本院或上级人民法院依审判监督程序撤销;
③其他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如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行政处理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依法已由人民法院执行完毕,又被有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依法撤销。
(3)执行回转的条件:
①必须具有对原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作出明确否定的新的法律文书;这是执行回转的实质要件;
②必须是原法律文书已经由人民法院按照执行程序执行完毕,执行程序已经终结;
③必须是根据新的法律文书,已经获得执行所得的人丧失了取得财产权利的依据,并拒绝返还其所得财产。如果获得权利的人自动返还,则无需执行回转。
(4)执行回转的意义:执行回转是民事执行中的一项必要的补救制度,它对于纠正因法律文书错误而导致的执行错误,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执行回转的概念,原因、条件及意义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答执行回转的条件。


    参考答案:

    (1)必须具有对原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作出明确否定的新的法律文书;
    (2)必须是原法律文书已经由法院按照执行程序执行完毕;
    (3)必须是根据新的法律文书,已经获得执行所得的人丧失了取得财产权的依据,并拒绝返还其所得的财产。


  • 第2题: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经济形势的变化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熟。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政治改革。
    这种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是私学产生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文化上: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4年)是社会急剧动荡时代,官学衰废,奴隶主贵族子弟享有世袭特权,不需学习也能成为统治者,这样原来的官学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官学名存实亡。西周时期的礼乐典章制度根本不能适应“礼崩乐坏”的形势,孔子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各国统治者急需“贤人”辅政。
    此外,战乱与官学的废弛使得文化典籍和文化职官流落民间,原来西周时“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变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开始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称为“文化下移”。民间学者开始出现,他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各种新学说,推动了私学的兴起。
    即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官学衰废——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二、私学的兴起
    1、士阶层的崛起
    春秋时期是私学的兴起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私学的繁荣阶段。私学的兴起与士阶层的崛起有关。
    “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处于贵族的下层和平民的上层。它本来只是奴隶主贵族中的低级官吏,即“公卿大夫士”中的士,又是四民之首,即“士农工商”的士。“士”有文士和武士之分。
    在社会剧烈变动时期,文士的队伍不断扩大,成为有影响的阶层。春秋时期人们大多把社会上一批不狩不猎、不农不工、不贾不商,脱离生产劳动的人称为“士”。士阶层中有许多有才能的人,他们大多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或有一技之长,他们四处游说,积极投靠有权势的人,寻求进身之阶,成为社会上非常活跃的一股势力。
    2、养士之风盛行
    在诸侯争霸,七国称雄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和公卿大夫为了壮大势力,扩大影响,都争相养士,于是不管王室还是私门养士之风盛行。当时的王公大人和卿大夫都能“礼贤下士”,实行“尊贤”的政策。采用“选士”和“养士”的办法搜罗人才。
    由于各国统治者竞相养士,使得“士”成为一种受人青睐的职业,人们纷纷学习做士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但“士”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需要拜师求学,这就成为私学大发展的重要力量。
    3、百家争鸣
    养士之风盛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和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自由传授也直接推动了各种学派的形成。代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不同利益的学派,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因此出现了诸子蜂起,学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学术空前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发轫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到战国时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诸子纷争局面。“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诸子百家通常指“九流十家”,包括儒、道、阴阳、名、法、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其中影响最大并与教育关系密切的是儒、墨、道、法诸家。各学派之间、同一学派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影响,它们在众多知识领域内都提出了不少问题和见解,不断深化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后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已经在百家争鸣中提出或萌芽了。
    二、私学的意义
    1、私学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在保存、传递、发展和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道德水平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由国家垄断教育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学术下移运动,以及百家争鸣时代的来临。
    3、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和具有各种专长的学者、教育家和政论家,如儒家的孔孟荀、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庄、法家的商鞅和韩非等。他们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针砭时弊,探索革新,对加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私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私人办学形式一直保持下来,许多私学大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讨,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管子》等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而且出现了《大学》、《学记》等许多教育专著。

  • 第3题:

    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8~12厘米水柱。 中心静脉压高于15~20厘米水柱,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脏排血量明显减少,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减少输液,酶情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等措施。 中心静脉压低于5厘米水柱,提示有效循环血不足,应快速补充血容量。

  • 第4题:

    斗轮机回转机构只能单向动作的原因是什么?
    (1)一边限位器未复位。
    (2)一边电磁阀线圈烧坏。
    (3)中间继电器损坏。
    (4)操作杆失灵。

  • 第5题:

    下列关于行政执行回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行回转的前提条件是被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或者执行错误

    B.执行回转的标的是财物

    C.执行回转的时间必须是行政强制执行正在进行中或者已经执行完毕

    D.执行回转的结果是将被执行的财产重新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状态


    执行回转的前提条件是被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或者执行错误;执行回转的标的是财物;执行回转的时间必须是行政强制执行正在进行中或者已经执行完毕;执行回转的结果是将被执行的财产重新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