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
B.△(%)=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
C.△(%)=【(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一次结果】×100
D.△(%)=【(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100
E.△(%)=【(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100
第1题:
患者在第一次完成症状自评量表时没有注意到说明中“最近一周”的时间限定,经过医务人员的解释后患者重新填写了该量表,最可能的结果是
A.第一次的结果与第二次相同
B.第一次的分数高于第二次
C.第二次的分数高于第一次
D.第一次符合“轻度”,第二次符合“中度”
E.无法预测
第2题:
计算delta值Δ(%)公式为( )
A、Δ(%)=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
B、Δ(%)=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
C、Δ(%)=[(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一次结果]×100
D、Δ(%)=[(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100结果
E、Δ(%)=[(第二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100
第3题:
某仪仗队排成方阵,第一次排列若干人,结果多余100 人;第二次比第一次每排增加3人,结果缺少29 人,仪仗队总人数是多少?( )
A.600
B.500
C.450
D.400
第4题:
公式:[(第二次结果一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100%,计算结果为
A、总误差
B、Z-分数
C、delta值
D、系统误差
E、随机误差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计算delta值△(%)公式为()
AΔ(%)=第二次结果一第一次结果
B△(%)=第一次结果一第二次结果
C△(%)=【(第二次结果一第一次结果)/第一次结果】×100
D△(%)=【(第二次结果一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100结果
E△(%)=【(第二次结果一第一次结果)/(第一次结果一第二次结果)】×100
第8题:
()改革等都属于能力和知识并重型改革的结果。
第9题:
我们搞心理测量,第一次测是得到这么一个结果,第二次找差不多同样的类型的人测,得到的结果大不相同。说明()
第10题:
偏倚
Z-分数
delta值
总误差
临界系统误差
第11题:
第12题:
效度不够
信度不够
信度高
效度高
第13题:
所谓特征反映体就是以()的实体。客体的第二次出现一般是()或()的结果。第一次出现的客体称为“()”,第二次出现的客体称为“()”。
第14题:
A.C1
B.C2
C.(C1+C2)/2
D.1/3C1+2/3C2
第15题:
某仪仗队排成方队,第一次排列成若干人,结果多余l00人;第二次比第一次增加3人,又少29人,仪仗队总人数为多少?( )
A.600
B.500
C.450
D.400
第16题:
数学运算(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遇到难题,你可以跳过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来做。)
某仪仗队排成方阵,第一次排列若干人,结果多余100人;第二次比第一次每排增加3人,结果缺少29人,仪仗队总人数为多少?( )
A.600
B.500
C.450
D.400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二次检索是指()
第20题:
使用检空尺法计量时,第一次测量值为5.374m,第二次测量值为5.376m,最终测量结果为()m。
第21题:
测量试品的绝缘电阻时,如在第一次试验后需进行第二次复测,接地放电时间至少应5min以上才能得到较正确的结果。
第22题:
总误差
Z-分数
delta值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