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 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题目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 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C,D
解析:
。甲的行为构成想象竞合犯。甲在杀死乙的犯罪意图支配下开枪射击乙,导致乙重伤和丙死亡。其结果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个罪名,符合刑法理论上想象竞合犯之规定。根据“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只有选项A的说法正确。
更多“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一行为在表面上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本题中,甲出于杀死乙的一个故意,实施了开枪射杀乙的一个行为,却产生了乙重伤和丙死亡两个结果。从表面上看,甲的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个罪名,而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是择一重处断而不实行井罚,而故意杀人罪重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选项A正确。那么,选项B、C、D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基本特征和处断原则,因而错误。 

     

  • 第2题:

    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CD
    答案暂无

  • 第3题: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射击,子弹从乙的衣袖穿过,恰巧击中了与乙同行的丙,
    致丙重伤。丙在医疗过程中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两个罪名,但最终只定一罪。

    A: 故意伤害罪
    B: 过失致人死亡罪
    C: 过失致人重伤罪
    D: 故意杀人罪(未遂)

    答案:C,D
    解析:
    甲有杀人的故意也有杀人的行为,但是没有发生乙死亡的结果,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同时,由于甲对丙的重伤具有过失,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甲的一个行为构成两个不同的罪名,形成想象竞合犯。至于丙在医疗过程中死亡,
    对甲来说是不能预见的,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的问题是“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而不是“
    对甲应当按照什么罪定罪”。所以,甲构成两个罪——故意杀人罪(未遂)
    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形成想象竞合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D。

  • 第4题:

    甲以杀人故意用刀刺向乙,乙发现后赶紧拉自己身边的丙挡至身前,结果甲将丙刺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主观上存在认识错误
    B、不管按照何种学说,对丙的死亡甲均应承担故意的责任
    C、乙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
    D、乙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答案:A,D
    解析:
    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刺杀,结果却刺死了丙,对甲而言属于典型的打击错误,且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因此A项是正确的。对该种情形的处理,理论上有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看法,根据前者甲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的想象竞合,最终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根据后者,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因此,B项是错误的。乙将无辜第三人丙作为“垫背”的,不成立紧急避险,因为“以命换命”显然已经超出了避险的限度。丙实质上是故意杀人的间接正犯。因此,C项的说法错误,D项的说法正确。

  • 第5题:

    甲以杀人故意用刀刺向乙,乙发现后赶紧拉自己身边的丙挡至身前,结果甲将丙刺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主观上存在认识错误
    B.不管按照何种学说,对丙的死亡甲均应承担故意的责任
    C.乙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
    D.乙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答案:A,D
    解析:
    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刺杀,结果却刺死了丙,对甲而言属于典型的打击错误,且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因此A项是正确的。对该种情形的处理,理论上有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看法,根据前者甲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的想象竞合,最终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根据后者,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因此,B项是错误的。乙将无辜第三人丙作为“垫背”的,不成立紧急避险,因为“以命换命”显然已经超出了避险的限度。丙实质上是故意杀人的间接正犯。因此,C项的说法错误,D项的说法正确。

  • 第6题: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 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 C、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 D、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

  • 第7题:

    甲欲开枪杀乙时,发现丙也在乙身边,其不管不顾向乙射击,结果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B、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C、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 D、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B,C,D

  • 第8题:

    甲依法配置猎枪,某日乙向甲借枪,甲问干什么用,乙说因与丙有仇,又打不过丙,所以借枪杀丙,甲碍于情面,将猎枪借与乙,乙持猎枪将丙杀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B、甲构成乙的共犯
    •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D、甲无杀死丙

    正确答案:B

  • 第9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过于自信的过失
    • B、疏忽大意的过失
    • C、间接故意
    • D、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情况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是()。
    A

    甲遭遇乙绑架,甲从飞驰的车上跳车逃跑时,不幸摔死,乙的行为与甲的死亡结果

    B

    甲开枪射击乙,没有击中,但乙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因枪声所惊,致心脏病突发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

    C

    甲开车时不慎将乙撞成重伤,乙因此而住院,后因医生严重不负责任在输血时乙受感染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

    D

    甲意图杀乙,但仅导致乙受轻伤,乙迷信鬼神,而以香火涂抹伤口,致使细菌侵入体内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选项B、C、D中,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为甲开枪射击、将乙撞伤、使乙受轻伤并不会必然导致乙死亡的结果,甲在实施行为时也不可能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因此上述三项都不正确。
    选项A中,乙的绑架行为直接危害到甲的生命安全,甲为自保而跳下火车,这是由乙的绑架行为直接引发的,乙对于结果的发生可以有事先的预见,故选项A正确。

  • 第12题:

    多选题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B

    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C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D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本案考核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甲追求的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结果具体不一致,阻却了甲对丙的死亡承担故意罪责,故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而对丙的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按照法定符合说,尽管具体不一致但在法定范围内一致,不影响罪责的承担,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故选项A、B正确。

  • 第13题: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共同犯罪中,共同行为意味着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在发生了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犯人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而也肯定各共犯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就本题而言,对于甲乙共同伤害行为所造成的丙受重伤的结果,认定为是甲、乙的行为均对丙受重伤的结果具有因果关系,因而甲、乙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 第14题:

    第 14 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甲手持匕首抢劫出租车司机乙,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乙发动汽车追赶,在甲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甲的重伤和乙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B.甲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乙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乙的心脏,致乙死亡。由于甲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乙,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还没有起作用时,与甲没有意思联络的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瞄准乙的头部开枪,由于枪法不准,未打中乙,但由于乙是心脏病患者,

    听到枪声受惊吓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
    [考点] 因果关系
    [答案及解析] A。A项正确。在客观上,甲受重伤就是乙开车撞的,当然和乙的行为有因果关系。但是,乙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则要看乙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他构成要件。本选项,乙属于正当防卫,故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B项错误。考查共同犯罪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在共同犯罪中,每个共犯人的行为与结果均具有因果关系。C项错误。考查介入因素作用力对因果关系的影响。本选项中,乙的死亡是由丙的行为独立造成的,丙的行为导致乙的死亡和甲的投毒行为之间因果关系中断。D项错误。考查介入因素异常性对因果关系的影响。本选项中,介入因素——心脏病患者乙听到枪晌心脏病发作——是正常的,故不导致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 第15题:

    甲欲杀死丈夫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甲之子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丈夫乙和其子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答案:C
    解析:
    甲对于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肯定是直接故意,对于丙的死亡,甲显然不是直接故意。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而造成了丙的死亡,根本不存在是不是过失的问题,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故选C。

  • 第16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面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射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被疾驶的汽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重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D
    解析:
    A选项中,客观上就是甲的枪击行为导致了丙的死亡结果的出现,二者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中,似乎存在没有甲的追赶行为,就没有小偷死亡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探讨的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非生活上的,因此这里的“因”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而非所有的行为,故B选项错误。C选项考查的是二重的因果关系,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其中任何一人的行为,被害人都会死去,因此似乎可以否认任何一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甲、乙两人的行为本身均能独立地导致被害人死亡,如若同时排除甲、乙的行为,被害人就不会死亡,因此甲、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均存在因果关系,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我们只需要明确,被害人是如何死亡的,即不是毒发身亡,而是死于枪击,故甲的行为在客观上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 第17题: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曱持刀杀乙,乙在负伤逃跑过程中被其仇人丙发现,丙认为复仇良机不可失,便拔枪击中乙,致乙死亡
    B.甲杀乙致乙受伤,乙在住院治疗中,丙故意放火烧毁医院,乙因伤逃避不及而葬身火海
    C.公务员曱徇私枉法严重损害丙的利益,致丙产生持枪杀曱之念。公安人员乙极力制止丙的行为,丙开枪杀死乙
    D.曱开枪射击立于悬崖之上的乙,乙虽未被枪击中,但因枪声所吓导致失足坠崖而死


    答案:D
    解析:
    考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讲解:关于A项。因果关系的断绝,是指条件关系本身被切断,即前条件对某一结果还没有起作用时,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该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条件下,前条件不是结果的原因,前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甲持刀欲杀乙,乙在逃跑过程中被其仇人 丙发现并被丙射杀,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
    关于B项。因果关系中断与介入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历年司法考试因果关系试题中比 较抽象的考点。介人因素包括三类情形:自然事件、他人行为以及被害人自身行为。此时应 该考虑介入因素的性质以及同先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介人因素本身的出现是异常的还是正 常的、介人因素是独立于还是从属于先行行为?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独立于先行 行为的,则先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切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 系;反之,则先行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被切断而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 系。本案中的甲致乙受伤,但发生了丙放火的行为这一介入因素,乙的死亡系由丙的放火行 为所致,从而导致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切断,不存在因果关系。故B项 错误。
    关于C项。公安人员乙极力制止丙,导致丙开枪杀死了乙。这一行为其实与甲没有任 何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
    关于D项。同样考查的是介入因素与因果关系中断之间的关系问题,可参考本题B选 项,得出正确结论。本案中的甲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故D项正确。

  • 第18题:

    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甲将自己依法配置的猎枪借给乙使用,但在次日,甲便向乙索要猎枪,乙问为什么提前要回猎枪,甲说需要用枪杀丙,于是乙将猎枪还给了甲,甲随后杀死了丙。关于本案错误的说法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B、乙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C、乙构成甲的共犯
    • 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正确的是()。

    •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甲将自己依法配置的猎枪借给乙使用,但在次日,甲便向乙索要猎枪,乙问为什么提前要回猎枪,甲说需要用枪杀丙,于是乙将猎枪还给了甲,甲随后杀死了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B、乙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C、乙不构成甲的共犯
    • 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

    甲(成年人)教唆15岁的乙去丙家小区里拦住丙进行抢劫,但是丙一直没有出现,乙就想去丙家看看丙是不是已经回家了,结果正好看见丙家的门虚掩着,乙进入丙家进行了盗窃,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

    B

    甲在抢夺丙之后,被丙追赶,正在厮打时,甲的朋友乙正好经过,甲就叫乙帮忙,乙问甲什么情况,甲如实说了,乙知晓后帮助甲一起殴打丙,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C

    甲、乙商量想给丙点颜色看看,但是其实乙早就对丙起了杀心,在甲、乙一起殴打丙的过程中,乙就一直攻击丙的头部,最后导致丙死亡。甲、乙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共犯

    D

    甲、乙一起殴打丙,想教训一下丙,在殴打过程中,乙拿起身边的椅子朝丙砸去,砸到了丙的头上,导致丙死亡,甲、乙均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只有乙承担致死的加重后果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A项,甲教唆乙抢劫,但是乙实施的是盗窃,抢劫罪包含了盗窃罪的犯意,两人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违法层面的共同犯罪。
    B项,乙在得知甲的犯罪过程后仍然帮助甲对丙实施暴力,乙构成甲的承继的共犯,所以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C项,乙有杀害丙的故意,甲只有伤害的故意,两人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但是甲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乙成立故意杀人罪。
    D项,在共同犯罪中,只要个别犯罪人的行为没有明显超出犯罪意图,那么所有犯罪人就都要对结果承担责任,虽然是乙的行为导致了丙的死亡,但是乙的行为是在伤害的故意下出现的,并未超出共同犯意,所以甲乙都要对死亡结果承担责任

  • 第23题:

    多选题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

    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

    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甲、乙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共同负责,都承担责任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唆使乙杀丙,但乙误将丁当作丙杀害,事后查明,丁并非死于乙的枪击行为,而是因为听到枪响,致使其心脏病发死亡。无论依据何种学说,乙都对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B

    甲为了勒索财物将乙拘禁,后将其杀害,为掩盖罪证,放火焚烧尸体,火势甚猛将邻居家的房屋烧毁大半,后查明,乙系火灾导致的窒息死亡,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基本犯和放火罪的加重犯

    C

    甲欲枪杀乙,乙和丙并排而坐,甲担心会打中丙,但为了不放弃这样一个好机会,仍然开枪,结果打死了丙,乙却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依据法定符合说,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

    甲意欲杀死乙,但碍于乙人高马大,就先在乙的饮料中投放安眠药,再勒死乙。不料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直接死亡。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的死亡,甲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乙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后者不影响犯罪故意的认定,而前者无论按照什么学说,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B项,甲的行为属于事前的故意,乙的死亡应当归责于绑架过程中的杀人行为,也即甲的行为属于绑架杀人行为。对甲应当以绑架罪的加重犯和放火罪的基本犯论处。
    C项,甲预料到会打中丙,但为了杀死乙而放任了丙的死亡,甲对丙存在间接故意,此时不属于打击错误,直接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既遂
    D项,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结果的提前实现,由于投放安眠药的行为已经具备侵害法益的危险,属于故意杀人罪的着手行为,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