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西周时期实行“附从轻,赦从重”的刑法原则B.亲亲相隐首次确立于西周时期C.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所谓“两剂”就是两份买卖契约D.“七出”、“三不去”为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制度

题目

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实行“附从轻,赦从重”的刑法原则

B.亲亲相隐首次确立于西周时期

C.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所谓“两剂”就是两份买卖契约

D.“七出”、“三不去”为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制度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A.西周时期实行“附从轻,赦从重”的刑法原则B.亲亲相隐首 ”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周时期的刑罚适用原则不包括( )。

    A. 一人犯罪,罪及亲属

    B.重刑主义

    C.疑案从轻,疑案从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确答案:ABD
    ABD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刑罚适用。西周时期有以下刑罚适用原则:(1)老幼犯罪减免原则。(2)区别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西周时有“三宥”之法,即“一曰过失,二日弗知,三日遗忘”,对此三者皆可宽宥原谅。史籍中把过失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被称为“非终”。西周时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偶犯则可减轻处罚。(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凡疑难案件,都采取从轻处断或赦免的办法。(4)宽严适中原则。定罪量刑上要求宽严适中,符合正道。(5)“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即应根据时世变化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 第2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犯不分首从B.斩等减刑为绞C.自首者原其罪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正确答案:C

    唐律规定,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即对于共同犯罪,采取区分首从的处断原则。故A项错误。按照唐律规定,斩等减刑一等,应当减为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故B项错误。唐律规定,自首者原其罪,即对于自首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D项错误。

  • 第3题:

    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

    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

    C.西周时期有关“质剂”和“傅别”的划分体现了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适用原则

    D.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


    正确答案:AD
    解析:西周时期所谓“罪无正律,则以上下而比附其罪”,即“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可见,该原则类似于类推适用原则。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同罪异罚原则,故B项错误。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原则的划分标志是“非眚”和“眚”,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故D项正确。

  •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A.宽严适中原则B.因地因时制宜原则C.亲亲相隐原则D.上下比罪原则


    正确答案:ABD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共有六项:第一,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原则;第二,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第三,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第四,宽严适中原则;第五,因地因时制宜原则;第六,上下比罪原则。故选A项、B项和D项。C项属于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

  • 第5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的诉讼分为“狱”和“讼”,审理刑事案件称为“断狱”,审理民事案件叫做“听讼”
    B.“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它是指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要追究亲属的刑事责任
    C.“春秋决狱”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它是指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集中在春秋两季进行
    D.“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一人犯罪,其“五服”所示亲属均要连带受刑

    答案:A
    解析:
    B项说法错误,“亲亲得相首匿”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它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C项说法错误,“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D项说法错误,“准五服以制罪”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处刑的依据。在刑罚适用上: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刑愈轻;以卑犯尊,处刑愈重。服制愈远,以尊犯卑,处刑愈重;以卑犯尊,处刑愈轻。故选A。

  • 第6题:

    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思想以及“亲亲…‘尊尊”的礼治原则在定罪量刑方面直接体现为( )

    A.三宥
    B.三刺
    C.三赦
    D.“中道…‘中正”“中罚”

    答案:C
    解析:
    《周礼》记载对于幼弱、老耄、蠢愚三种人,如果触犯法律,应当减轻,赦免其刑罚。

  • 第7题:

    下列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提出了“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原则
    B.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傅别”
    C.西周时期的“奸宄罪”类似于后世的盗罪、贼罪
    D.西周时期将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费用称为“束矢”


    答案:A,C,D
    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提出了“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即适用刑罚要宽严适中,不可偏轻偏重,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的“奸宄罪”,是有关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等方面的犯罪,这类罪类似于《法经》中的《盗法》和《贼法》有关的内容,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将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费用称为“束矢”,将审理刑事案件所收的费用称为“钧石”,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故B项表述错误。

  • 第8题:

    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方面采用的原则是( )。
    A.从旧兼从重 B.从旧兼从轻
    C.从新兼从重 D.从新兼从轻


    答案:B
    解析:

  • 第9题: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
    A.罪疑从赦
    B.宽严适中
    C.诬告反坐
    D.上请原则


    答案:A,B
    解析:
    解析:诬告反坐为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上请原则首创于汉朝。

  • 第10题:

    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有(  )。
    A.亲亲得相首匿
    B.上请
    C.诬告反坐
    D.盗窃按赃值定罪


    答案:C,D
    解析:
    解析:A项和B项为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

  • 第11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共犯不分首从
    B.斩等减刑为绞
    C.自首者原其罪
    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答案:C
    解析:
    【精解】唐律规定,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即对于共同犯罪,采取区分首从的处断原则,故A项错误。按照唐律规定,斩等减刑一等,应当减为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故B项错误。唐律规定,自首者原其罪,即对于自首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D项错误。

  • 第12题:

    汉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是()。

    • A、亲亲得相首匿
    • B、贵族官僚有罪先请
    • C、罪疑从赦
    • D、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B

  • 第13题:

    西周时期的刑罚适用原则包括( )。

    A.罪疑从赦

    B.宽严适中

    C.诬告反坐

    D.上请原则


    正确答案:AB
    解析:诬告反坐为秦朝的刑罚适用原则,上请原则首创于汉朝。

  • 第14题:

    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思想以及“亲亲”、“尊尊”的礼的原则,在刑法中具体体现为( )。

    A.三宥

    B.三刺

    C.“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D.“中道”、“中正”、“中罚”


    正确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凡是疑案难案,都采取从轻处断或加以赦免的办法,即所谓“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这也是其“明德慎罚”主张在定罪量刑问题上的体现。

  • 第15题:

    下列关于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契券,称为“质”B.西周时期把审理民事案件称为“断狱”C.“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原则之一D.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


    正确答案:AD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其中,质是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契券,A项正确;西周时期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刑事案件才称为“断狱”,B项错误;“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解除的原则,而非缔结原则,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其次才是财产的继承,D项正确。正确答案为AD。

  • 第16题:

    西周时期适用“三赦”之法的情形有( )。A.幼弱B.蠢愚C.笃疾D.老髦


    正确答案:ABD
    西周时期对于幼弱、老髦和蠢愚三种情形,都可以宽恕、原谅处理,这三种情形称为“三赦”之法。故选A项、B项和D项。笃疾是指有重大疾病、癫狂、二肢废、两目盲,如此之类,都属于笃疾。唐律对笃疾犯罪都减免刑罚,但西周时期没有概括出这种情形。

  • 第17题:

    汉代刑法适用原则的儒家化主要表现在()原则中。
    A.自告减免刑罚 B.恤刑
    C.亲亲得相首匿 D.上请


    答案:B,C,D
    解析:
    [详解]
    汉朝统治者为了标榜“为政以仁”,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一项重要的刑法适用原则。“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 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这种主张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的 原则,源于儒家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上请制度是汉律首 创的封建官僚贵族所享有的一项法律特权。随着汉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特权意识的发展,当时规定了 “上请”制度。所谓“上请”,即当官贵犯罪后,可以通过请示 皇帝给予某些优待。自告减免刑罚的原则是秦朝确立的刑法适用原则。秦律规定,凡 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再如隶臣妾在服刑 期间逃亡后又自首的,仅笞五十,补足期限。若犯罪后能主动消除犯罪后果者,可减免处罚。

  •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A.宽严适中原则
    B.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
    C.亲亲相隐原则
    D.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


    答案:A,B,D
    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有四项:(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原则;(2)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4)宽严适中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故选A项、B项和D项。

  • 第19题:

    下列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傅别”
    B.西周时期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
    C.西周时期的“六礼”属于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
    D.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了区分


    答案:C,D
    解析:
    【精解】A项错在: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B项错在:西周时期实行“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而汉朝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C项和D项表述都正确。

  • 第20题:

    《尚书·吕刑》:“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孔安国传:“刑疑,赦从罚;罚疑,不论以为罪。”
    《礼记·王制》:“附从轻,赦从重”;“疑狱氾(音犯——编者注)与众共之,众疑,赦之。”
    问题:
    (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两段文字反映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4)文中提到的“五刑”、“五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法适用原则。所谓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即对定罪量刑有疑义或者有争论的案件,实行从轻处罚或者予以赦免的原则。该原则渊源于上古时期所奉行的“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信条。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对犯有“五刑”之罪而又有疑问的,则定五罚之罪;对定五罚之罪而又有疑问的,则不予论处,以求恰当地定罪量刑。对介于轻重之间的犯罪,按照轻罪判处轻刑;对误判重罪的人,须赦免其重罪;对疑难案件须与众人共同讨论,如果众人都有疑问,则不予论罪。
    (3)这两段文字表明,西周时期凡是对定罪量刑有疑义或者有争论的案件,都从轻处断或者予以赦免,这体现了西周时期在刑法运用上的慎重,这有利于防止和减少无罪处刑和轻罪重刑的现象。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法适用原则是西周时期刑法原则的重大发展,也是“明德慎罚”立法指导思想在刑事立法上的具体体现。
    (4)这段文字中涉及的五刑,为奴隶制五刑,即墨、劓、剩、宫、大辟五刑;五罚即对处以五刑有疑的,以赎刑代罚,其中,赎刑有五等,分别用以免除肉刑和死刑。

  • 第21题:

    明朝采用(  )的刑法适用原则。
    A.从轻主义原则
    B.从旧从轻主义原则
    C.从新从重主义原则
    D.从旧从重主义原则


    答案:C
    解析:
    解析:明朝一改汉唐以来的从轻主义,而采取从重从新原则,从而引起法律原则的巨大变化。

  • 第22题:

    属于西周时期首次确立的制度或者法律原则的是(  )。
    A.赎刑
    B.五听
    C.罪疑从赦
    D.三不去


    答案:B,D
    解析:
    解析:赎刑源于夏朝,罪疑从赦在夏朝就存在。

  • 第23题:

    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确立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刑法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