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工程的基本程序:宜分为降水工程准备阶段、( )、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技术成果等基本程序。A.工程勘察B.降水工程设计C.施工用房建设D.施工场地准备E.降水工程施工

题目

降水工程的基本程序:宜分为降水工程准备阶段、( )、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技术成果等基本程序。

A.工程勘察

B.降水工程设计

C.施工用房建设

D.施工场地准备

E.降水工程施工


相似考题
更多“降水工程的基本程序:宜分为降水工程准备阶段、( )、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技术成果等基本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地下基坑工程施工现场狭窄,地下水的渗透系数达到200m/d,降水深度在7m,此工程的降水宜采用( )。
    A.轻型井点多级降水 B.电渗井点
    C.管井井点 D.喷射井点


    答案:C
    解析:
    轻型井点多级降水适用于降低水位深度6 ~ 20m之间,但不适合场地狭窄的基坑降水,轻型井点适用于K=0.1 ~20m/d;电渗井点适用于K<0.1m/d;管井井点适用于K>1.0~ 200m/d,降水深度>5m;喷射井点适用于降低水位深度8 ~20m,K=0.1?20m/d。

  • 第2题:

    下列降水系统平面布置的规定中,正确的有( )。

    A.面状降水工程降水井点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匀布置
    B.线.条状降水工程,两端应外延0.5倍围合区域宽度布置降水井
    C.采用隔水帷幕的工程,应在围合区域内增设降水井或疏干井
    D.在运土通道出口两侧应增设降水井
    E.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降水井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程降水。选项B,线、条状降水工程降水井宜采用单排或双排布置,两端应外延条状或线状降水井围合区域宽度的1~2倍布置水井。

  • 第3题:

    在工程降水中,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划分为()

    A.降水
    B.排水
    C.隔水
    D.引流
    E.回灌

    答案:A,C,E
    解析:
    ( 1 )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划分为降水、隔水和回灌三类。各种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 第4题:

    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时,井点布置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
    A、工程性质
    B、降水设备能力
    C、降水深度
    D、地质和水文情况
    E、基坑平面形状与尺寸


    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下工程常见降水方法。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参见教材P105。




  • 第5题:

    下列降水系统平面布置的规定中,正确的有()

    A.面状降水工程降水井点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与布置
    B.线、条状降水工程,两端应外延0.5倍围合区域宽度布置降水井
    C.采用隔水帷幕的工程,应在围合区域内增设降水井或疏干井
    D.在运土通道出口两侧应增设降水井
    E.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降水井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答案:A,C,D,E
    解析:
    2020版教材P85页
    降水系统平面布置应根据工程的平面形状、场地条件及建筑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状降水工程降水井点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匀布置,距开挖上口边线不宜小于1m。
    2)线状、条状降水工程降水井宜采用单排或双排布置,两端应外延条状或线状降水井点围合区域宽度的1~2倍布置水井。
    3)降水井点围合区域宽度大于单井降水影响半径或采用隔水帷幕的工程,应在围合区域内增设降水井或疏干井。
    4)在运土通道出口两侧应增设降水井。
    5)当降水区域远离补给边界,地下水流速较小时,降水井点宜等间距布置;当邻近补给边界,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降水井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6)对于多层含水层降水宜分层布置降水井点,当确定上含水层地下水不会造成下层含水层地下水污染时,可利用一个井点降低多层地下水水位。
    7)降水井点、排水系统布设应考虑与场地工程施工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