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你的受教育经历,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试论述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题目

结合“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你的受教育经历,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试论述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相似考题
更多“结合“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你的受教育经历,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试论述一个合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结合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具体分析我国当 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1)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 旧课程过度偏重于对不同地区、学校、 学生的统一化要求。作为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教育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而作为课程目标的消极实施对象,学生更是 被置于一种毫无自主性和选择性的狭小的教学空间。因此,课改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鼓励 课程生成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建设性教学策略。 其中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包 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包括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驾驭知识的情感态度。 (2)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 性和开放性。 在传统课程高度封闭、工业流水线一般的课程进展中,教师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 均需要依赖事先的规定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这样,因排斥课程动态中的非预期 性和不可确定性因素而导致对课程主体(师生双方)的创造性的能量的抑制。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摆脱课程计划和目标的执行人角色而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潜能的多向发散;学生则以生命体验的融人而激活内容和知识结 构,并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 度建构。 (3)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本位。 课改前,教学的过程往往是重认识而轻 育人,致使课程运作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与学生情意要素和谐健康的发展相疏离。而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 展”,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也就是说,课程核心要将“文本 课程”转向"体验课程”,从静态的知识型转向动态的生命型,即从教科书、教学计划和大纲转向师生对课程进展的真切体验,感受领悟这一心灵过程,而不能将“人”从课程上"剥离”出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 第2题:

    试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谈一下你对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主要包括:
    (1)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基本的意义而言,首先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马克思始终坚持在劳动发展中来考察人的发展问题,认为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什么人的发展。
    (2)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发展领域包括了两个方面: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创造了人类才能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方面,而自由时间“就是财富”本身。因此,自由时间同劳动时间一样,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人的后天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的又一个广阔领域,马克思因此称其为“真正的自由王国”。
    (3)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一些社会条件,主要包括
    第一,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大工业的发展使自由时间增多,从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三,大工业的发展使新的产业不断兴起,劳动变换加速,从而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个人发展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人的发展问题既有马克思所揭示的那种一般性,又具有这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特殊性,这是在制定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分工
    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社会分工仍然在较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分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分工的隔离性或独自性,它也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当前阶段,必要的社会分工还不可能消灭或避开,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强化。我们只能有条件的对分工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还不可能完全消除它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矛盾状态,对社会分工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积极寻求具体的教育措施,克服分工对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较好统一。
    (2)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了一个高度复杂、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它要求每一个劳动者在知识、技能、素质、能力各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人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上的这种变化趋势本身,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全面发展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就其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还不能同现今的发达国家相比,因此对人才素质的各方面要求应该给据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提出。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要有条件的发展高技术产业,这样一种跳跃式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从总体上研究人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为人在这些方面的协调发展指出方向。
    (3)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时间
    现代新科技在生产中应用极大地提高老儿劳动生产率,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人的体力和脑力得到解放,有可能更多地享有自由时间,这就为人们从事生产劳动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此,教育必须伸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社会成员中去,形成一个普及开放的大教育系统。在教育的目标、体质、内容乃至方法上都应体现现代社会和个人的多方面教育需求。

  • 第3题:

    论述题:试结合教育理论和幼儿园教育实际阐述学前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的价值。


    错误

  • 第4题:

    结合实例论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1)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是七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学习风格和方法。因此,不应该有“笨孩子”。促进幼儿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创造和及早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挖掘教育教学中的创造因素。组织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2)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式。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可以按照不同的智力领域、知识领域划分活动区。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设计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首先,针对不同智力特点“下药”。其次,针对不同幼儿“下药”。
    (3)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考察幼儿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的能力。注意发现幼儿的智力强项去挖掘发展,促进幼儿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教师应懂得每个幼儿都不同程度拥有七种基本智力,欣赏某一智力强项,发展不同幼儿多种智力强项。总之,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改变幼儿教育观念,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能力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 第5题:

    试结合工作实际谈学习比较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1)加深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吸取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3)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4)培养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教育现象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