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详述牛囊尾蚴的流行病学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详述牛囊尾蚴的生活史。


    参考答案:牛带绦虫的生活史与猪带绦虫相似,其主要不同处是人只被成虫寄生,而不被牛囊尾蚴寄生,中间宿主主要是牛科动物。
    人作为本虫的唯一终末宿主,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其孕节脱落后可自动爬出肛门或随粪便排出体外。当牛吞食孕节或虫卵后,六钩蚴孵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全身各处肌肉,经10~12周发育为牛囊尾蚴。牛囊尾蚴在牛体中最常寄生的部位为咬肌、舌肌、心肌、肩胛肌、颈肌及臀肌,此外,亦可寄生在肺、肝、肾及脂肪等处。牛囊尾蚴在牛体内一般在9个月内死亡。
    人生食或半生食含囊尾蚴的牛肉而受感染,囊尾蚴到达小肠,翻出头节,附着在小肠黏膜上,自颈长出节片,每天可长出8~9节,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其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人感染多为1~2条,但也有更多条的,甚至31条。

  • 第2题:

    详述猪囊尾蚴的生活史。


    参考答案:猪带绦虫只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节不断地脱落排出,污染地面或食物,虫卵或孕节被中间宿主猪吞食后进入消化道,经消化液作用而破裂,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流散布到全身肌肉及其它脏器内,约经两个月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囊尾蚴。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横纹肌,严重感染时在其它器官中亦可发现。囊尾蚴在猪体内可生存数年,而后钙化死亡。
    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未宿主,人食用生的或未充分煮熟的病猪肉或误食沾污在生冷食品上的猪囊尾蚴而感染。猪囊尾蚴在胃液和胆汁的作用下于小肠内伸出头节,用其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壁上,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有孕节随粪排出,开始时排出的节片多,以后渐减少,每隔数天排出一次,每月可脱落200多节。成虫可存活数年,数十年,甚至25年以上。
    人体一般只寄生一条,有时也有数条的。
    人如果吃到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者猪带绦虫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小肠内的孕节中的虫卵逆行到胃内(自身感染),都能使人感染猪囊尾蚴。

  • 第3题:

    以捻转血矛线虫为例,详述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要点。


    参考答案:捻转血矛线虫雄虫交合伞不对称,背肋成“人”字形;雌虫红色的肠管和白色的生殖器官相互捻转成红白相间的外观,有舌状的阴道盖。成虫寿命大约为一年。雌虫每天可产卵5000~10000个,卵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第三期幼虫抵抗力强,在一般草场上可存活三个月,不良环境中,可休眠达一年。该期幼虫有向植物茎叶爬行的习性及对弱光的趋向性,温暖时活性加强。此病流行甚广,各地普遍存在,多与其它毛圆科线虫混合感染,危害家畜。定期驱虫,春、秋季各一次。夏秋感染季节避免吃露水草,不在低湿地带放牧,草场可和单蹄兽轮牧。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冬季补饲,搭建棚圈。

  • 第4题:

    详述细颈囊尾蚴的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答案:患犬粪便中排出绦虫的节片或虫卵,随着终宿主的活动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而使猪、羊等中间宿主遭受感染。另外,本病属疫源性寄生虫病,在远离人们生活的牧地及山林中,野生的肉食兽也可带有此病原,一旦家畜进入其流行圈内,也可感染本病。细颈囊尾蚴主要感染猪、羊,其它动物如牛、骆驼、马、兔、鸡和一些啮齿类也可感染。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凡是有犬的地方,均可发现本病。由于人们缺乏防治本病的卫生知识,每逢农村宰猪或牧区宰羊时,犬多守立于旁,凡不能食用的废弃内脏便丢弃在地,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主要原因。

  • 第5题:

    详述牛泰勒虫的流行病学。


    参考答案:环形泰勒虫病的传播者是璃眼蜱属的蜱,我国主要为残缘璃眼蜱,它是一种二宿主蜱,主要寄生在牛。璃眼蜱以期间传播方式传播泰勒虫,即幼虫或若虫吸食了带虫的血液后,泰勒虫在蜱体内发育繁殖,当蜱的下一个发育阶段(成虫)吸血时即可传播本病。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这种蜱在牛圈内生活,因此,本病主要在舍饲条件下发生。
    在内蒙及西北地区,本病于6月份开始发生,7月份达最高潮,8月份逐渐平息。病死率约为16%-60%。在流行地区,1-3岁牛发病者多,患过本病的牛成为带虫者,不再发病,带虫免疫可达2.5-6年,但这种牛是蜱感染的来源,在饲养环境变劣,使役过度,或其它疾病并发时,可导致复发,且病程比初发为重。
    由外地调运到流行地区的牛,其发病不因年龄、体质而有显著差别。当地牛一般发病较轻,有时红细胞染虫率虽达7%-15%,亦无明显症状,且可耐过自愈。外地牛、纯种牛和改良杂种牛则反应敏感,即使红细胞染虫率很低(2%-3%),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