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若一个结构构件在受力时出现某一点相对面的纤维屈服但未破坏,则认为此点为一塑性铰,这样一个构件就变成了两个构件加一个塑性铰,塑性铰两边的构件都能做微转动。强柱弱梁框架延性结构在中震下就会出现塑性铰,其塑性铰可能发生在梁端或柱端而导致结构破坏,但柱端破坏要比梁端破坏造成的后果严重。然而,由于框架柱受轴向压力与弯矩的共同作用,属于压弯构件,尤其是轴压比大的柱,不容易实现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其延性通常比框架粱小,而且作为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柱破损后不易修复,也容易导致结构倒塌。一旦框架柱先于框架梁出现塑性铰,就会产生较大的层间侧移,甚至形成同层各柱上同时出现塑性铰的“柱铰机制”,进而危及结构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延性框架时,应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部位,使之在梁端出现(不允许在跨中出塑性铰),形成“梁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