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主要的动机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等。下面主要介绍前四种动机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的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2)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要,有两层含义,即完整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低层需要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3)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期望一价值理论,也叫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在学习动机上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失败,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动机,这种人属于高成就动机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得成就的动机,那么,他就有可能因失败而灰心,因成功而得到鼓励。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因为前者容易成功,而后者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有借口挽回面子。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量关系密切。高成就动机者,内在动机强,即使失败也能坚持,且把原因归为自己努力不够。相反,避免失败的学生不够自信,如果成功,他们认为是运气;如果失败,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这种动机理论把人的情感和认识统一起来,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但是发展并不完善。(4)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因为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