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9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蒋孔阳
①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②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③(a)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b)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c)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d)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e)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④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⑤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选自自读课本)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甲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后来又读了33页,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变为5:3。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A.152
B.168
C.224
D.280
第3题:
关于读书,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书不可不读,也不可死读,否则会变成书呆子;另一种认为与其变成书呆子,不如干脆不读,其依据是这样一段格言:“倘是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子里给作者跑马。”可以从上述观点中推出的是( )。
A.别人的书该读还得读
B.读别人的书,时间长了会变成书呆子
C.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不能自圆其说
D.读别人的书,没有创造性的劳动
第4题:
()反对压抑人性,读死书、死读书的旧教育,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
A.蒙台梭利
B.福禄贝尔
C.欧文
D.陈鹤琴
第5题:
甲、乙、丙、丁各借一本小说,约定读完后交换,这4本书的厚度和他们的阅读速度都差不多,因此4人总是同时换书,经数次交换后,4人都读完这4本书。现已知: (1)甲最后读的书是乙读的第二本书; (2)乙最后读的是丁读的第一本书; (3)丙读的第二本书是甲读的第一本书。 根据以上情况,甲第三次读的书是谁最先读的?( ) A.乙 B.丙 C.丁 D.无法确定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反对压抑人性,读死书、死读书的旧教育,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
第9题: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
第10题: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博览群书总还是要的,读书人喜欢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仔细想想,在人身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真正读懂、读通、读化了的那几部书。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第11题:
蒙台梭利
福禄贝尔
欧文
陈鹤琴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鲁迅在《读几本书》一文中曾谈到:“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越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倘是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实是一个当头棒。不过,要明白,死抱叔本华这句名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糊涂了。”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读别人的著作,只不过是重复别人的劳动,没有意思
B.那些反对读任何一种书的人,实际上已把叔本华书中的话当作金科玉律
C.书读多了会成书呆子
D.与其读别人的书,不如自己来创作
第14题:
有些书可供___, 有些书可VA#T, 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__消化的。这就是说, 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__地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尝 咀嚼 用心
B.尝 品味 悉心
C.读 咀嚼 用心
D.读 品味 悉心
第15题:
有些书可供一_____,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_____地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尝 咀嚼用心
B.尝 品味悉心
C.读 咀嚼用心
D.读 品味悉心
第16题: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读“磨脑子”的书,才能开卷有益
B.读不好懂的书,能“磨脑子”
C.读书要考虑时间经济原则
D.读超越自己的书,能产生心理优势
第17题:
甲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后来又读了33页,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变为5:3。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A.152 B.168 C.224 D.280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领导者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什么书都读,不加选择。()
第21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些书可供一____,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____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____应当全读、勤读,而且____地读。
第22题:
第23题:
尝;咀嚼;则;用心
尝;品味;则;悉心
读;咀嚼;却;用心
读;品味;却;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