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字。(4分)(1)可爱者甚蕃 蕃(2)濯清涟而不妖 濯(3)不蔓不枝 枝(4)陶后鲜有闻 鲜

题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相似考题
更多“(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相关问题
  • 第1题:

    ⑦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正确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

  •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正确答案:
    濯清涟而不妖

  • 第4题: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q-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课文导语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托物言志”。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长,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后练习
    一、背诵并默写此短文。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2.下面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
    “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教学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生情况
    八年级.50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为本篇课文设计一道至少包括4个文言实词学习的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答案:
    解析: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也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清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新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和学情三个方面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四学段有关阅读的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再加上本文的可读性强,因此要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3)从学情上看,八年级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尚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多文言知识是以前还没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有对字词的落实,又要有对本文写法及文章中心的掌握,能够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3、《爱莲说》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1)作者为什么唯独喜爱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君子)
    既然这样作比,那么莲花具有哪些君子人格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以上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透析问题的实质后,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涵。最后很自然地提出“托物言志”的手法,总结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学生逐步获取信息和新知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4)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分析作者对菊和牡丹的情感态度。
    (5)作者为什么在写莲花的同时,还要写菊和牡丹(从写作技巧方面找原因)
    (衬托——正衬和反衬)
    (探究完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同时还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赏析)
    (分析完课文,进入总结环节)
    (6)总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文仅用119个字.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沽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莲花的朴素美,文章的语言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美。作者这种高尚的人格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第5题:

    阅读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题。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q-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课文导语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托物言志”。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长,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后练习
    一、背诵并默写此短文。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2.下面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
    “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相关教学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生情况
    八年级.50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查看材料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清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新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和学情三个方面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四学段有关阅读的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再加上本文的可读性强,因此要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3)从学情上看,八年级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尚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多文言知识是以前还没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有对字词的落实,又要有对本文写法及文章中心的掌握,能够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 第6题:

    下列文字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 C、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课文导语古代文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课后练习1.背诵并默写短文。2.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品质。(2)下列句子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哪些“之”字属于这种用法。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孔子云:何陋之有?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1.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2题。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环节,简要说明该教学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步骤。


    正确答案: 1.(1)莲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也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方正行为,更有“香远益清”的美名。所以这种君子应该摒弃那种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2)①表现出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强烈批判;②表达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人的鄙薄和讽刺。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工具书,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整篇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讨以及朗读的方式,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领会衬托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且学习莲的高贵品质。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三个维度都要考虑,所以设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2)《爱莲说》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寄托了作者的情怀。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要求,将“借助工具书,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整篇课文”设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3)《爱莲说》是作者以“莲花”为中心的一篇议论散文,语言优美,写法独特,是学习托物言志手法的代表作,并且初中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而这一手法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将“通过小组探讨以及朗读的方式,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领会衬托的作用”设定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这一目标的确定也是从单元目标以及课文目标出发的。(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初中学生对于这一类文章在学习中已初步掌握,所以将“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且学习莲的高贵品质”设定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过程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3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三、齐读课文,正音教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的语气、语调、停顿、快慢。四、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这样写运用了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教师讲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也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莲”。4.“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6.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了什么思想?7.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8.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五、说话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1.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按“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六、朗读背诵,总结全文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2.完成课后练习。

  • 第8题:

    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请问句中“可爱者”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句中“可爱者”意思是“值得喜欢的”。

  • 第9题:

    (),可爱者甚蕃。


    正确答案:水陆草木之花

  • 第10题: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正确答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第11题:

    问答题
    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请问句中“可爱者”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句中“可爱者”意思是“值得喜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句中的“蕃”字是个通假字,请问是通哪个字?

    正确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中的“蕃”通“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 ~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①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鸿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鸡乃食。

    【注】①绐:哄骗。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为人言 为:说

    B.晋人贾于吴者 贾:做买卖

    C.公必欲市我他所 市:卖

    D.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 楹:门框的上边和左右两边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三、(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l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

      可爱者甚蕃( )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三、( 40分)
      
    (一)(10)
       11
    (0.5)树立或立(0.5分)
       12
    D(2)
       13
    .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对于牡丹的爱好(0·5
      
    )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
    .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
    .(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 第15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实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课文导语

    古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的比较含蓄。这叫“托物言志”。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长,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后练习

    1、背诵并默写此短文。

    2、反复品读文章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爱莲说》中称莲为“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2.下面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作为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教学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生情况

    八年级 50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为本篇课文设计一道至少包括4个文言实词学习的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教学内容中的作业设计,需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包括4个文言实词的练习题。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包含四个实词学习的练习题一般为字词或诗句的翻译。

  • 第17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1)将“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译成现代汉语。
    (2)此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案:
    解析:
    (1)很好,这样叫我确实很恰当。 (2)肖像和语言。

  • 第18题:

    “庶草蕃庑”指的是以下哪种景象?()

    • A、百草枯萎
    • B、草木凋敝
    • C、草木茂盛
    • D、百花齐放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句中的“蕃”字是个通假字,请问是通哪个字?


    正确答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中的“蕃”通“繁”。

  • 第20题:

    陶渊明爱菊图


    正确答案: 晋代诗人陶渊明,以爱菊出名,他有许多咏菊的诗篇,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秋有菊有佳色”等。后人把陶渊明爱菊列入“四爱”之一,即右军爱鹅、陶潜爱菊、浩然爱杨、茂叔爱莲。均为瓷器装饰画题材。

  • 第21题:

    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诗句是( )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 C、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陶渊明爱菊图

    正确答案: 晋代诗人陶渊明,以爱菊出名,他有许多咏菊的诗篇,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秋有菊有佳色”等。后人把陶渊明爱菊列入“四爱”之一,即右军爱鹅、陶潜爱菊、浩然爱杨、茂叔爱莲。均为瓷器装饰画题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文字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C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故本题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