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在鲁迅看来不过是怎样的两个时代?(4分)
第1题:
A.《狂人日记》
B.《灯下漫笔》
C.《长明灯》
D.《祝福》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在研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时,为了保证垂直度,研磨过程中要()。
第5题: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第6题: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法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者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非所用,用之则乱法。这段话包含了法家怎样的文学理论内涵,法家的这一思想有何矛盾?
第7题:
鲁迅指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社会是()。
第8题:
鲁迅说他的散文“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来释愤抒情”。这说明()。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在"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中,"昭代"之义为( )
A、清明时代
B、光明时代
C、朝代名称
D、当今时代
第14题:
第15题:
方案教学在瑞吉欧工作者自己看来是一种弹性计划——即所谓的()
生成课程
略
第16题:
《史纪》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下至()时代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赞之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17题:
汉武帝时代的“儒”和孔孟时代的“儒”具有本质的区别。
第18题: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第19题: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第20题: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第21题:
第22题:
尊儒抑法
抑儒尚法
抑儒抑法
尊儒尚法
第23题:
鲁迅杂文有战斗性
鲁迅杂文有主观性
鲁迅杂文有雄辩性
鲁迅杂文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