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地籍平面控制点包括()。

    A:一等平面控制点
    B:一级平面控制点
    C:二级平面控制点
    D:三级平面控制点
    E:图根点

    答案:B,C,D,E
    解析: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和图根平面控制点。

  • 第2题:

    关于地籍图根控制说法正确的是()

    A:图根控制点是高级控制点,是二级控制的基础
    B:图根控制布设形式适合使用支导线
    C: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
    D:图根GPS可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施测

    答案:D
    解析:
    图根控制是直接供地籍测绘使用的控制点,是低级控制点。图根控制布设形式可采用附合导线和结点导线网,不宜布设支导线。在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100m左右。

  • 第3题:

    现行规范规定,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布点时,在区域网凸出处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

    A、布设平面控制点
    B、布设高程控制点
    C、布设平高控制点
    D、不布设任何控制点

    答案:C
    解析:
    平高区域网不规则时,应在区域网周边凸角处布设平高点,凹角处布设高程点;当沿航向的凸凹角间距大于或等于 3 条基线时,则在凹角处也应布设平高点。

  • 第4题:

    图根平面控制,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图根导线
    • B、极坐标法
    • C、GPS测量
    • D、交会法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布设和观测图根导线控制网,应尽量与测区内或附近()联测

    • A、Ⅰ级控制点
    • B、Ⅱ级控制点
    • C、四等控制点
    • D、高级控制点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下列关于像控点布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点距像片的各类标志应大于2mm
    • B、布设的控制点宜能公用
    • C、位于自由图边、待成图边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应布设在图廓线外
    • D、控制点应选择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小于3cm

    正确答案:A,D

  • 第7题:

    下列有关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 A、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
    • B、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临时性标志
    • C、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只由界址点位置决定
    • D、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法、()法、()法和()法。


    正确答案:直角坐标、极坐标、角度交会、距离交会

  • 第9题:

    地形测绘的()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

    • A、坐标
    • B、图标
    • C、数据根
    • D、图根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地形测绘的()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
    A

    坐标

    B

    图标

    C

    数据根

    D

    图根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地籍图根控制网是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主要是针对权属界址进行各种变更测量)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用。

  • 第11题:

    填空题
    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法、()法、()法和()法。

    正确答案: 直角坐标、极坐标、角度交会、距离交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般说来,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通常每1km2应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点的个数为()。
    A

    100~200

    B

    100~300

    C

    100~400

    D

    100~5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于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位置及其密度决定的,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地籍图根导线。一般说来,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通常每1km2应布设100~400个地籍图根控制点。

  • 第13题: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 )方法。

    A.图根导线
    B.图根三角
    C.交会测量
    D.GPS RTK
    E.三角高程

    答案:A,B,C,D
    解析: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交会测量、GPS RTK等方法。

  • 第14题:

    (2016 年) 现行规范规定,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布点时, 在区域网凸出处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

    A. 布设平面控制点
    B. 布设高程控制点
    C. 布设平高控制点
    D. 不布设任何控制点

    答案:C
    解析:
    2.2(2) 中的内容。 区域网不规则时, 应在区域网周边凸角处布设平高点, 凹角处布设高程点; 当沿航向的凸凹角间距大于或等于 3 条基线时, 则在凹角处也应布设平高点。

  • 第15题:

    图根平面控制,可采用的方法有()。

    A图根导线

    B极坐标法

    CGPS测量

    D交会法


    A,B,C,D

  • 第16题:

    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相比,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主要有()。

    • A、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不同成图比例尺图根控制网的规格相差很大
    • B、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由统一标准的测图比例尺决定
    • C、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用
    • D、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仍可适用于下一次的测绘中
    • E、由于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位置及其密度决定的,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地籍图根导线

    正确答案:A,C,E

  • 第17题:

    图根导线测量就是利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图根控制点()位置的测量工作。

    • A、平面
    • B、高程
    • C、平面和高程
    • D、角度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直角坐标、极坐标、角度交会、距离交会等方法放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一般说来,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通常每1km2应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点的个数为()。

    • A、100~200
    • B、100~300
    • C、100~400
    • D、100~500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相比,地籍图根控制网有()特点。

    • A、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
    • B、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
    • C、地籍图根控制点在内业处理时,应有示意图、点之记描述
    • D、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地籍图根导线
    • E、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

    正确答案:B,C,D,E

  • 第21题:

    单选题
    现行规范规定,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布点时,在区域网凸出处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
    A

    布设平面控制点

    B

    布设高程控制点

    C

    布设平高控制点

    D

    不布设任何控制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图根平面控制,可采用的方法有()。
    A

    图根导线

    B

    极坐标法

    C

    GPS测量

    D

    交会法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A

    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

    B

    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临时性标志

    C

    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只由界址点位置决定

    D

    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车辆段施工控制网测量中,施工平面控制点宜按车辆段总平面图布设,导线点和卫星定位点宜沿车辆段的()布设,狭长车辆段可沿()布设基线,同一基线上的点不应少于()个,间距不应小于()m。

    正确答案: 四周,主轴线,3,100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