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考点:1.痢疾的概念: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2.《内经》称本病为"肠游"、"赤沃",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是两个致病的重要环节。《难经》称之为"大瘕泄",指出"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并有治疗痢疾的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天行毒气,夹热腹痛下痢"之说,首创以"痢"称本病。《千金要方》称本病为"滞下"。宋代《济生方》正式用"痢疾"病名:"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丹溪心法》进一步阐明痢疾具有流行性、传染性,指出"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并论述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清代有痢疾专著,如吴道琼的《痢症参汇》、孔毓礼的《痢疾论》。3.西医病名:以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而临床上也包括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