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胸内负压?试述其生理与临床意义

题目

何谓胸内负压?试述其生理与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何谓胸内负压?试述其生理与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何谓会阴及会阴体?试述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会阴是指阴道与肛门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会阴体为其中心部位的楔形组织,长3~4Cm,外表为皮肤、皮下脂肪,中层为会阴中心腱。其临床意义为:会阴的伸展性很大,妊娠后组织变松软,有利于分娩;但也对胎儿娩出形成阻碍,如产力强、胎儿大或会阴保护不当,可导致会阴裂伤,故保护会阴或会阴切开为助产的必要步骤之一。

  • 第2题:

    何谓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胸内压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在呼气还是吸气时均为负,故称胸内负压。
    意义:维持肺、小气管的扩张,不致因回缩力而使肺完全塌陷;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 第3题:

    试述胸内负压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在正常情况下胸内压总是低于大气压,因此称之为胸内负压,它是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
    胸内负压可保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正常呼吸,还可使胸腔内壁薄且扩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运动时呼吸深度加大,胸内压起伏的幅度随之加大,这时促进静脉回流起到了极好的呼吸泵的作用。

  • 第4题:

    何谓一碳单位?并试述其来源和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及亚氨甲基等。来源于个别氨基酸如丝氨酸等代谢。主要生理意义:参与核酸合成;联系氨基酸和核酸代谢;是体内多种转甲基化作用的枢纽。

  • 第5题:

    胸内负压的生理章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保持肺的扩张状态;
    (2)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 第6题:

    问答题
    何谓会阴及会阴体?试述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会阴是指阴道与肛门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会阴体为其中心部位的楔形组织,长3~4Cm,外表为皮肤、皮下脂肪,中层为会阴中心腱。其临床意义为:会阴的伸展性很大,妊娠后组织变松软,有利于分娩;但也对胎儿娩出形成阻碍,如产力强、胎儿大或会阴保护不当,可导致会阴裂伤,故保护会阴或会阴切开为助产的必要步骤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何谓胸膜腔内负压试述其形成的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胸膜腔内负压是指胸膜腔内压,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和呼气均为负压,故称胸膜腔内负压。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约为-0.665~-0.399kPa(-5~-3mmHg),吸气末约为-1.33~-0.665kPa(-10~-5mmHg)。胸膜腔内负压是出生后形成和逐渐加大的。出生后吸气入肺,因肺组织有弹性,在被动扩张时产生弹性回缩力,形成胸膜腔内负压。婴儿在发育过程中,因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的发育速度快,造成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由于胸膜腔内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作用和肺组织的弹性,肺被胸廓牵引不断扩大,导致肺的回缩力加大,因而胸膜腔内负压增加。胸膜腔内负压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压。胸膜腔内压为负值,有利于肺和小气道保持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何谓胸内负压?试述其生理与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由于胸膜腔内压通常低于大气压,常称胸膜腔负压,简称胸内负压。(1)生理意义:①使肺处于扩张状态;②影响静脉回流,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促进血液回流,呼气时则相反。(2)临床意义:①胸内负压丧失(如开放性气胸),可使肺塌陷,静脉血液回流困难,严重时甚至纵隔移位、摆动;②为了治疗目的可注入一定量空气至胸膜腔,造成闭锁性人工气胸,以致能压缩肺结核性空洞,起治疗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胸内负压是胎儿出生后发展起来的。胸内负压的存在,使胸膜腔的壁层与脏层浆膜之间产生二者相吸的倾向,从而确保了肺能跟随胸腔做相应的扩张,也使肺泡内能经常保留一定量的余气,这有利于连续发生肺换气。另外,胸内负压还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向心区回流,有利于牛、羊反刍时胃内容物逆呕到口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胸内负压的生理章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保持肺的扩张状态;
    (2)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在于:可以使肺泡保持稳定的扩张状态而不致枯萎,同时可以作用于胸腔内的心脏和大静脉,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由于胸腔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因此胸廓的自然容量大于肺。由于胸膜腔的封闭性以及两者间存在液体吸附力,故两层膜不能分开,胸膜腔不能增大,只有肺被动地随之扩大,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肺都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吸气时扩张大,容量增多,呼气时扩张小,容量也较小。大气压通过呼吸道以肺内压的形式作用于肺,使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大气压,而肺本身有回缩力,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对胸膜腔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胸内负压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胸内负压的成因,可以从作用于胸膜脏层的两种力来分析(胸膜壁层受胸廓支持,可认为不再受外力作用)。
    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
    另一是肺回缩力,使肺泡缩小。因此,胸膜腔内的压力实际上是两种相反力的代数和,即: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气体不再流动,肺内压就等于大气压,因而: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若以一个大气压为0位标准,则:胸内压=-肺回缩力。由此可见,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无论是吸气或呼气时,肺都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具有一定的回缩力。但吸气时,肺扩张大,回缩力大,胸内负压也增大;而呼气时则负压减少。正常人平静呼气末胸内压约为-0.4~-0.7kPa(-3~-5mmHg),吸气末约为-0.7~-1.33kPa(-5~-10mmHg)。紧闭声门用力吸气,胸内压可降至-12kPa(-90mmHg);紧闭声门做用力呼气,可升高到14.7kPa(100mmHg)。胸内负压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可保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正常呼吸。此外,胸内负压可使胸腔内壁薄且扩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何谓碱剩余(BE)?试述其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碱剩余也是指标准条件下(PaCO2为40mmHg,体温为37℃~38℃,Hb的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1L全血标本至pH值为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若用酸滴定,使血液pH值达7.40,则表示被测血液的碱过多,BE用正值表示。如需用碱滴定,说明被测血液的碱缺失,BE用负值来表示。全血BE正常值范围为-3.0~+3.0mmol/L即(0±3)mmol/L。BE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是代谢成分的指标。代谢性酸中毒时BE负值增加,代谢性碱中毒时BE正值增加。BE也可由全血BB和BB正常值(NBB.算出:BE=BB-NBB=BB-48。

  • 第14题:

    何谓胸内负压?其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吸气和呼气时均为负压,故称胸内负压。其保持肺、小气道扩张,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 第15题:

    何谓同侧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试述其形成机制及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一侧肢体的皮肤,反射性引起该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肢体屈曲的反射动作,称为屈肌反射或同侧屈肌反射。当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在引起同侧屈肌反射的同时,反射性地引起对侧肢体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动作,称为同侧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或交叉伸肌反射。
    形成机制:伤害性刺激→一侧肢体的皮肤,经痛觉感受器使细传入纤维(Aδ类和C类纤维)兴奋、并传入伤害性信息冲动→脊髓中枢,经多突触换元接替→使同侧脊髓前角支配屈肌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同侧屈肌兴奋、收缩;同时经传入侧支性抑制,使同侧脊髓前角支配伸肌的α运动神经元发生抑制,同侧伸肌舒张→同侧肢体屈曲。当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在引起同侧屈肌反射的同时,经脊髓中间神经元联系→使对侧脊髓前角支配伸肌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对侧的伸肌兴奋、收缩;同时经该中间神经元的侧支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支配对侧屈肌的α运动神经元发生抑制,对侧的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
    生理意义:同侧屈肌反射的意义是使机体避开伤害性刺激、保护机体,对侧伸肌反射的意义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及平衡。

  • 第16题:

    何谓胸膜腔内负压试述其形成的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在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的压力始终低于大气压,如按一般习惯将大气压定为零,则胸内压即为负压,称为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压的形成是由两种方向相反的力(肺内压和肺回缩压)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故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压,若以大气压为 0,这时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可见胸膜腔内压是由肺的回缩造成的。胸膜腔负压的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和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负压导致胸腔内静脉和胸导管扩张)。

  • 第17题:

    试述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在于:可以使肺泡保持稳定的扩张状态而不致枯萎,同时可以作用于胸腔内的心脏和大静脉,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由于胸腔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因此胸廓的自然容量大于肺。由于胸膜腔的封闭性以及两者间存在液体吸附力,故两层膜不能分开,胸膜腔不能增大,只有肺被动地随之扩大,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肺都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吸气时扩张大,容量增多,呼气时扩张小,容量也较小。大气压通过呼吸道以肺内压的形式作用于肺,使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大气压,而肺本身有回缩力,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对胸膜腔的作用。

  • 第18题:

    问答题
    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气胸的危害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形成原理:胸内负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表现为负值。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只有少量浆液而无气体,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腔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另外,人出生后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快,造成胸廓的自然容积达于肺,这样肺就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肺泡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使肺回缩,肺的回缩力抵消了一部分通过胸膜腔脏层作用于胸膜腔的肺内压。再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此,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如以大气压为零,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可见,胸内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造成的。
    (二)生理意义:一是有利于肺保持扩张状态,不致于由自身回缩力而缩小萎陷;二是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三)气胸的危害:发生气胸时,肺将因回缩力而萎陷,肺不能随胸廓运动而扩大缩小,严重影响了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气胸时,胸膜腔负压消失,将不利于腔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使胸腔大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循环功能将发生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下列对胸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负压是由肺的弹性回缩力造成的

    B

    食管内压可间接反映胸内压力的变化

    C

    平静呼吸时,吸气末胸内压高于呼气末

    D

    气胸时,胸内负压减小或消失

    E

    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回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何谓碱剩余(BE)?试述其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碱剩余也是指标准条件下(PaCO2为40mmHg,体温为37℃~38℃,Hb的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1L全血标本至pH值为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若用酸滴定,使血液pH值达7.40,则表示被测血液的碱过多,BE用正值表示。如需用碱滴定,说明被测血液的碱缺失,BE用负值来表示。全血BE正常值范围为-3.0~+3.0mmol/L即(0±3)mmol/L。BE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是代谢成分的指标。代谢性酸中毒时BE负值增加,代谢性碱中毒时BE正值增加。BE也可由全血BB和BB正常值(NBB.算出:BE=BB-NBB=BB-48。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胸内负压是由()形成的。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肺回缩力,维持肺泡处于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何谓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胸内压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在呼气还是吸气时均为负,故称胸内负压。
    意义:维持肺、小气管的扩张,不致因回缩力而使肺完全塌陷;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胸内负压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正确答案: 所谓胸内负压,就是说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
    动物出生后胸廓由于弹性而扩展开来,外界大气进入到肺泡中使得肺泡扩张。由于肺泡具有弹性,使肺泡产生回缩力。这是胸内负压产生的根本原因。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由于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压差为0,所以胸内压=-肺回缩力,也就是说,胸内负压是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形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