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动物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题目

简述动物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动物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茎木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茎木类中药是以植物茎入药的药材总称,通常分为茎类和木类两部分。茎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藤茎和茎枝、茎刺,茎的翅状附属物、草本植物藤茎或茎的髓部等。木类中药,专指采用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木材又分边材和心材,入药大多数采用心材部分。
    (1)性状鉴别:木类中药鉴别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其中表面纹理、颜色、气味以及必要的水试或火试等特征较为重要。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应按鉴定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2)显微鉴别:
    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主要注意表皮或周皮、皮层、中柱部分、髓部的特征。此外,还要注意细胞内含物的类型和特征。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常有异常构造,如其韧皮部和木质部相间呈层状排列成数轮、皮层或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有内生韧皮部等。
    2)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主要注意导管或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等特征。
    3)茎、木类中药的粉末特征:茎类中药粉末兼有木类和皮类中药的共同特点。主要注意木纤维、导管、木薄壁细胞、石细胞、草酸钙晶体、木栓细胞等特征,其所含的淀粉粒通常较小。木类中药粉末主要应注意导管、木纤维(纤维管胞、韧型纤维、分隔纤维或晶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细胞等特征,亦可见淀粉粒、草酸钙晶体、分泌细胞等。木类中药的粉末中细胞组织通常全部木质化。

  • 第2题:

    简述藻、菌、地衣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特征。


    正确答案: 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均来自于低等植物,它们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维管束。藻类:均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主要来源于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绿藻主含多糖,其次是油类。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少数具有膜质鞘。红藻主含红藻淀粉,少数含可溶性的红藻糖。细胞壁有纤维素构成,外层为藻胶层。褐藻主含褐藻淀粉和甘露醇,其次含油类和少量的还原糖,细胞中常含有碘。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胶质,由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褐藻胶构成。内部构造有的比较复杂,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菌类:菌类一般无具光合作用的色素。药用的主要是真菌。真菌主含肝糖、油脂和菌蛋白,而不含淀粉。菌丝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两种形式。常见的菌丝体有菌核、子实体。地衣类: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形态有壳状、叶状和枝状。组织构造一般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主含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地衣淀粉等。

  • 第3题:

    简述矿物类中药的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单质及其化合物,除少数是自然元素以外,绝大多数是自然化合物,大部分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矿物药分为:原矿物药(自然界采集的天然药物),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等。

  • 第4题:

    简述倍散的概念及制备要点。


    正确答案:倍散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填充剂(稀释剂)应惰性,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碳酸钙、磷酸钙、白陶土等。剂量0.1~0.01克可配制成10倍散,0.01~0.001克配制成100倍散,0.001克以下应配制成1000倍散。

  • 第5题:

    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2)症状:轻者可无症状;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有时发热。肺纤维化明显时呼吸困难加重并发绀。(3)体征:胸部放射治疗部位皮肤萎缩变硬,照射区肺部叩诊呈浊音,可闻及干湿啰音。(4)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肺野有片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范围与照射部位相一致。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可见条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或局限性肺不张,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需与肺转移性癌相鉴别;若将放射性肺炎误作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放射性肺炎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足量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使肺和纵隔组织形成团块,但无肿瘤复发证据,也无其他器官的转移。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动物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动物类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的常与人体中某些物质相似,因而可直接用于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药用动物中一些疗效显著的化学物质:如蝮蛇毒中的抗栓酶已用于脑血管疾病;蟾酥中的脂蟾毒配基(蟾力苏)兼有升压、强心、兴奋呼吸作用,已用于呼吸、循环衰竭和失血性低血压休克;甲壳纲动物及昆虫中含有丰富的甲壳质,可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并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作用;鹿茸中多胺类化合物是刺激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成分;地龙的解热作用与其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中华大蟾蜍的糖蛋白具有强心、利尿作用;乌贼的主要成分黑色素蛋白是吲哚-5,6-醌与2-羧基-吲哚-5,6-醌(4:1)的共聚物,有止血作用等。比较常见的动物药活性成分:
    ①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包括蛋白质、动物毒肽、酶及糖蛋白。
    ②生物碱类。
    ③甾体化合物。
    ④酮类和酸类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2)症状:轻者可无症状;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有时发热。肺纤维化明显时呼吸困难加重并发绀。(3)体征:胸部放射治疗部位皮肤萎缩变硬,照射区肺部叩诊呈浊音,可闻及干湿啰音。(4)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肺野有片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范围与照射部位相一致。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可见条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或局限性肺不张,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需与肺转移性癌相鉴别;若将放射性肺炎误作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放射性肺炎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足量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使肺和纵隔组织形成团块,但无肿瘤复发证据,也无其他器官的转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藻、菌、地衣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特征。

    正确答案: 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均来自于低等植物,它们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维管束。藻类:均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主要来源于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绿藻主含多糖,其次是油类。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少数具有膜质鞘。红藻主含红藻淀粉,少数含可溶性的红藻糖。细胞壁有纤维素构成,外层为藻胶层。褐藻主含褐藻淀粉和甘露醇,其次含油类和少量的还原糖,细胞中常含有碘。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胶质,由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褐藻胶构成。内部构造有的比较复杂,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菌类:菌类一般无具光合作用的色素。药用的主要是真菌。真菌主含肝糖、油脂和菌蛋白,而不含淀粉。菌丝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两种形式。常见的菌丝体有菌核、子实体。地衣类: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形态有壳状、叶状和枝状。组织构造一般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主含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地衣淀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动物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动物类中药是以动物的全体或某一部分入药的药材总称。药用部位主要包括动物的全体或某一部分(如角茸、骨骼、皮甲、贝壳、内脏器官等)、生理或病理产物、排泄物等。
    (1)性状鉴别:首先要注意的动物药的类别,其次要仔细观察动物药材的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如昆虫类主要注意其形态、大小、虫体各部位的颜色和特征、气味等;蛇类还要注意其鳞片的特征;角类应注意其类型,角质角还是骨质角,洞角还是实角,有无骨环等;骨类应注意骨的解剖面特点;分泌物类应注意其气味、颜色;排泄物主要注意其形态大小;贝壳类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外表面的纹理颜色。
    (2)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根据动物药的药用部位不同,主要观察肌肉、骨组织、皮肤、毛发、角等特征。
    2)粉末特征:主要观察横纹肌、骨、皮肤、毛发、角的粉末特征等。
    3)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药用动物的体表特征,如金钱白花蛇背鳞的扫描电镜特征为表面密布横向波状排列的刺状纹饰,尖嘴指向基部,每个刺状纹饰有明显的三条纵沟;蕲蛇的背鳞表面为密布乳头状突起,端窝处不明显,乳头表面有多数孔洞,有时孔洞间有浅沟相通,呈蜂窝状结构等。此外,生物鉴定法可广泛用于动物药的鉴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挖土(方)路基的概念及施工要点。

    正确答案: 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挖方路基。
    (1)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每侧,考试/大,比路面宽出30~50cm.
    (2)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在路基设计高程以下60cm以内的树根等杂物,必须清除并填实。
    (3)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4)碾压时视土干湿而决定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5)过街雨水支管应在路床碾压前施工。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及特点。

    正确答案: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是一种新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其特点是整体性和模糊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动物类中药的入药情况?


    正确答案: (1)全体类,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僵蚕、虻虫、九香虫。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地龙、蛤蚧、海马、海龙、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
    (3)动物的某一部分:
    ①角类,如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
    ②鳞甲类,如穿山甲、龟甲、鳖甲。
    ③骨类,如豹骨、狗骨、猴骨。
    ④贝壳类,如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珍珠母、蛤壳、瓦楞子。
    ⑤脏器类,如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刺猬皮。
    (4)生理产物:
    ①分泌物,如麝香、蟾酥、熊胆、虫白蜡、蜂蜡。
    ②排泄物,如五灵脂、蚕砂、夜明砂、人中黄。
    ③其他生理产物,如桑螵蛸、蝉蜕、蛇蜕、蜂蜜、蜂房。
    (5)病理产物,如珍珠、牛黄、马宝、猴枣、狗宝。
    (6)加工品,如阿胶、鹿角霜、鹿角胶、龟甲胶、血余炭。

  • 第13题:

    简述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及特点。


    正确答案: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是一种新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其特点是整体性和模糊性。

  • 第14题:

    简述冬虫夏草的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分虫体和子座两部分。虫体似蚕形,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头部红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较细;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中部4对较明显;体轻,质略脆,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1个,表面黑褐色,从虫体的头部长出,基部常将虫头包被,细长圆柱形,头部略膨大,稍扭曲,一般比虫体长,深棕色或棕褐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气微腥,味淡。

  • 第15题: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要点?


    正确答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全球可持续发展有五大要点: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发展援助,清洁水源,绿色贸易。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动物类中药的入药情况?

    正确答案: (1)全体类,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僵蚕、虻虫、九香虫。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地龙、蛤蚧、海马、海龙、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
    (3)动物的某一部分:
    ①角类,如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
    ②鳞甲类,如穿山甲、龟甲、鳖甲。
    ③骨类,如豹骨、狗骨、猴骨。
    ④贝壳类,如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珍珠母、蛤壳、瓦楞子。
    ⑤脏器类,如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刺猬皮。
    (4)生理产物:
    ①分泌物,如麝香、蟾酥、熊胆、虫白蜡、蜂蜡。
    ②排泄物,如五灵脂、蚕砂、夜明砂、人中黄。
    ③其他生理产物,如桑螵蛸、蝉蜕、蛇蜕、蜂蜜、蜂房。
    (5)病理产物,如珍珠、牛黄、马宝、猴枣、狗宝。
    (6)加工品,如阿胶、鹿角霜、鹿角胶、龟甲胶、血余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矿物类中药的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单质及其化合物,除少数是自然元素以外,绝大多数是自然化合物,大部分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矿物药分为:原矿物药(自然界采集的天然药物),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平行登记的概念及其要点。

    正确答案: 平行登记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后,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在所属的总分类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进行详细登记。通过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期末进行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错账,予以更正,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准确性。平行登记的要点:
    1、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依据相同;
    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方向一致;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金额相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矿物类中药的分类方法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矿物类中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其阴离子的种类、阳离子的种类、化合物或晶系进行分类。对矿物类中药的鉴定多采用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等方法。
    (1)性状鉴别:外形特征明显的中药,首先应根据矿物的一般性质进行鉴别,注意外形、颜色、硬度、相对密度、光泽、解理、断口、条痕、质地,还应注意其有无磁性及气味等。粉末状的药材,应仔细观察供试品的颜色、质地、气味,有时亦需要核对矿物标本。
    (2)显微鉴别:矿物的显微鉴别适用于矿物的磨片、细粒集合体的矿物药以及矿物粉末。透明的矿物利用透射偏光显微镜(简称偏光显微镜),不透明的矿物利用反射偏光显微镜鉴定,主要观察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性的正负、折射率和必要的物理常数。在单偏光镜镜下观测的是矿物的某些外表特征,如形态、解理、颜色、多色性、贝克线、突起、糙面等。在正交偏光镜下注意观测到消光(视域内矿物呈现黑暗)及消光位、于涉色及色级、双晶特征等。锥光镜下观测干涉图,利用干涉图谱测定矿物药的轴性和光性符号等。
    (3)理化鉴别:主要对矿物类中药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特别是对外形及粉末无明显特征或剧毒的中药尤为重要。对矿物药鉴定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对很细小和胶态矿物还可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茎木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茎木类中药是以植物茎入药的药材总称,通常分为茎类和木类两部分。茎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藤茎和茎枝、茎刺,茎的翅状附属物、草本植物藤茎或茎的髓部等。木类中药,专指采用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木材又分边材和心材,入药大多数采用心材部分。
    (1)性状鉴别:木类中药鉴别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其中表面纹理、颜色、气味以及必要的水试或火试等特征较为重要。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应按鉴定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2)显微鉴别:
    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主要注意表皮或周皮、皮层、中柱部分、髓部的特征。此外,还要注意细胞内含物的类型和特征。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常有异常构造,如其韧皮部和木质部相间呈层状排列成数轮、皮层或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有内生韧皮部等。
    2)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主要注意导管或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等特征。
    3)茎、木类中药的粉末特征:茎类中药粉末兼有木类和皮类中药的共同特点。主要注意木纤维、导管、木薄壁细胞、石细胞、草酸钙晶体、木栓细胞等特征,其所含的淀粉粒通常较小。木类中药粉末主要应注意导管、木纤维(纤维管胞、韧型纤维、分隔纤维或晶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细胞等特征,亦可见淀粉粒、草酸钙晶体、分泌细胞等。木类中药的粉末中细胞组织通常全部木质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根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根类中药系指药用部位是根或以根为主并带有部位根茎或地上残茎的药材。就根部而言,没有节、节间和叶,无芽或极少数生有不定芽。
    (1)性状鉴别: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断面特征以及气味等;其中形状、表面和断面特征,对于区别来源于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药材较为重要。根的形状一般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根膨大,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称为“圆锥根”、“块根”。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常有分枝;少数根部细长,集生于根茎上。根的表面常有的可见皮孔,有的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根的质地、折断现象和断面特征常因品种而异,有的质重坚实,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或有粉尘散落,或呈纤维性、角质状等;注意观察断面的纹理,通过纹理特征可以区别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根。一般说来,双子叶植物根的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范围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纹理,木部尤为明显;表面常有栓皮。单子叶植物根的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表面无栓皮,少数具有较薄的栓化组织。
    (2)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有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木栓形成层通常发生于中柱外方部位,形成周皮原有的表皮及皮层细胞均已死亡脱落;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称次生皮层,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后生皮层,如川乌。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初生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形成层连续呈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有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原生木质部束有的呈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如龙胆等。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有异常构造型:
    ①在不正常的的位置上产生了新的形成层所进行的异常次生生长,如牛膝等。其异常生长是在中央正常维管束形成后,最初由中柱外方的细胞分裂产生薄壁组织,从中发生新的形成层环,并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状复合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等同心环状维管束,构成了多环同心性异型复合维管束。此外,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组织中,当根部中央正常维管束形成后,亦可产生新的形成层,并形成异常复合维管束,如何首乌。
    ②由于正常形成层活动不规则,在次生木质部中产生次生韧皮部。包埋在次生木质部的韧皮部称为内涵韧皮部。单子叶植物一般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表皮,表皮细胞一列,细胞外壁有时增厚或偶被角质层,有的表皮细胞分化向外突出为根毛;少数根的表皮细胞进行切线分裂成多层细胞,形成根被,如麦冬等。皮层发达,占根的大部分,内皮层及其凯氏带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中柱鞘多数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原生木质部数目一般较多,通常,8~30个,称为多原型。中心常有明显的髓。
    2)粉末特征:主要注意木栓细胞或根被细胞、石细胞、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和木纤维),分泌组织、导管、结晶、淀粉粒或菊糖等特征。一般柔软的根类纤维和石细胞均较少见;常有分泌组织存在,如乳汁管、树脂道、油室、油管等;草酸钙结晶易察见,如人参有簇晶,葛根有方晶,牛膝有砂晶,麦冬有针晶等;淀粉粒通常较小;单子叶植物根类常可见内皮层细胞和根被细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