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4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血管通路为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每周透析三次,每次4小时,近一个月主诉乏力,皮肤瘙痒,医嘱抽血查透析前PHT,透析前、后尿素氮计算KT/v,评估透析充分性,请问应该如何正确采集血标本?

题目

李某,男,4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血管通路为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每周透析三次,每次4小时,近一个月主诉乏力,皮肤瘙痒,医嘱抽血查透析前PHT,透析前、后尿素氮计算KT/v,评估透析充分性,请问应该如何正确采集血标本?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标本必须采自同一次血液透析。透析前血样必须采自透析开始之前,在连接动脉管路前,可由动脉或者静脉端采血,必须确保采血前穿刺针或管腔内没有生理盐水或者肝素,以避免血样被稀释;透析后血样采用慢泵或停泵技术采集,避免血样被再循环的血液稀释,并且可以减少尿素反弹的影响。
慢泵技术:维持血泵转速在50-100ml/分,持续15秒,从动脉管路采样点采集。
停泵技术:透析完成后,关闭透析液或减至容许的最低血液流速,降低超滤率至50ml/h,或降至可能的最低跨膜,或停止超滤。立即停止血泵。钳闭动静脉管路,钳闭动脉针管。从动脉管路采样点采集或者卸下动脉管路后,由动脉穿刺针直接采血。
更多“李某,男,4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血管通路为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每周透析三次,每次4小时,近一个月主诉乏力,皮肤瘙痒,医嘱抽血查透析前PHT,透析前、后尿素氮计算KT/v,评估透析充分性,请问应该如何正确采集血标本?”相关问题
  • 第1题:

    血液透析前的患者血标本应如何采集?()

    • A、透析开始之前,抗凝剂使用之前
    • B、透析开始之前,抗凝剂使用之后
    • C、透析开始之后,抗凝剂使用之前
    • D、透析开始之后,抗凝剂使用之后
    • E、避免血样被生理盐水稀释

    正确答案:A,E

  • 第2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次透析后应该校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参数,并进行热冲洗。
    • B、每天透析前应该校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参数,并进行消毒。
    • C、每次透析后应该校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参数,并进行消毒。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患者,杨某,男,80岁,维持性透析8年,体重71kg,每次透析超滤脱水3-4kg,透析前血压130/80mmgh左右,透析后1小时血压90/60mmgh左右,一直维持到透析结束。 透析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护理干预措施?


    正确答案:控制超滤的量和速度,防止因超滤量过大而诱发低血压。密切观察患者,早期表现为打哈欠、肌肉痉挛或出现便意等,进而可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此时应降低超滤率,必要时补充生理盐水或白蛋白,经过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的患者应停止超滤,并给予积极救治。

  • 第4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以预防失衡综合征

    • A、减少每周血液透析频率
    • B、延长每次透析治疗时间
    • C、钠浓度曲线透析液序贯透析
    • D、不规律和不充分透析
    •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患者王某,女性,4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3月,血液透析每周3次,低分子肝素钠2500IU静脉注射抗凝,血流量280ml/min,每次超滤1000-1500ml,近1周来血管通路改为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患者如何做好血管通路的自我评估和管理?


    正确答案:1)了解血管通路的管理知识,按照宣教要求,力争做到和实施自我护理。
    2)了解血管通路早期并发症的防范和观察、紧急情况简单救治等。例如:出血的早期发现和简单处理;内瘘血管逐渐出现隆起或狭窄的早期发现;皮下血肿、局部疼痛、发红、发热、血液流量改变的观察和处理等。
    3)血管通路的自我评估内容:血液透析工程中血液流量是否达到要求,固定方法是否安全可靠;非透析日3~4次/日触摸血管杂音的强弱,了解血管是否通畅;透析前对穿刺周围皮肤进行清洗,主要穿刺周围皮肤是否存在红、肿、热、痛;血液透析结束后,动静脉止血的压迫时间、压迫位置是否准确,留置导管患者要了解体温变化,注意勤换内衣和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4)造瘘侧手臂衣袖要宽松;睡眠时不能侧卧于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最好不要佩戴过紧的饰物;造瘘侧手臂不能做测血压、输液、静脉注射、抽血等操作。

  • 第6题:

    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样采集应注意()

    • A、连接动脉管路前由动脉穿刺针处采血
    • B、连接动脉管路前由静脉穿刺针处采血
    • C、血液透析开始后由管路动脉采血点采血
    • D、血液透析开始后由管路静脉采血点采血
    • E、穿刺针不需要预冲生理盐水

    正确答案:A,B,E

  • 第7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抽血查透前血糖血脂,应该在什么时候采集血标本()

    • A、透析当日空腹并使用抗凝剂之前
    • B、透析次日空腹
    • C、透析当日使用抗凝后
    • D、透析当日不需空腹
    • E、透析次日不需要空腹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李某,男,4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血管通路为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每周透析三次,每次4小时,近一个月主诉乏力,皮肤瘙痒,医嘱抽血查透析前PHT,透析前、后尿素氮计算KT/v,评估透析充分性,请问应该如何正确采集血标本?


    正确答案: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标本必须采自同一次血液透析。透析前血样必须采自透析开始之前,在连接动脉管路前,可由动脉或者静脉端采血,必须确保采血前穿刺针或管腔内没有生理盐水或者肝素,以避免血样被稀释;透析后血样采用慢泵或停泵技术采集,避免血样被再循环的血液稀释,并且可以减少尿素反弹的影响。
    慢泵技术:维持血泵转速在50-100ml/分,持续15秒,从动脉管路采样点采集。
    停泵技术:透析完成后,关闭透析液或减至容许的最低血液流速,降低超滤率至50ml/h,或降至可能的最低跨膜,或停止超滤。立即停止血泵。钳闭动静脉管路,钳闭动脉针管。从动脉管路采样点采集或者卸下动脉管路后,由动脉穿刺针直接采血。

  • 第9题:

    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指标有哪些()

    • A、Kt/V
    • B、URR
    • C、TAC
    • D、透析器超滤系数
    • E、透析血流量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张某,女,65岁,因“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血钾6.8mmol/L”于2016年6月2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术,术后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由诱导透析逐渐过渡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2016年6月29日行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延迟使用,加强术后锻炼,仍使用导管作为血管通路。2015年8月15日,按照导管护理常规消毒导管口,回抽封管液后连接管路上机,透析开始20分钟后主诉畏寒,寒战后发热,测体温39.5℃。 应该做哪些检查以明确诊断?


    正确答案:应该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留取外周血标本和导管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 第11题:

    张某,女,65岁,因“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血钾6.8mmol/L”于2016年6月2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术,术后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由诱导透析逐渐过渡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2016年6月29日行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延迟使用,加强术后锻炼,仍使用导管作为血管通路。2015年8月15日,按照导管护理常规消毒导管口,回抽封管液后连接管路上机,透析开始20分钟后主诉畏寒,寒战后发热,测体温39.5℃。 该患者发生畏寒、高热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该患者发生畏寒、高热最可能的原因是导管感染。

  • 第12题:

    王某,男,8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每周透析三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钠2500u抗凝。今日来行透析治疗时,左侧面部淤血肿胀明显,家属述昨日夜间摔倒,头面部着地。请问今日该患者透析,应考虑选用何种抗凝方案。


    正确答案: (1)患者首先进行头颅CT检查,确定颅内有无出血灶。
    (2)无论有无出血灶均采用无肝素或枸橼酸血液透析治疗。
    (3)有出血灶或出血面积较大者,收住入院,并采用床旁CRRT枸橼酸血液透析治疗。
    (4)根据意识状况和生命体征,48h后再次行头颅CT检查,观察和追踪患者病情变化。
    患者头面部淤血肿胀或颅内血肿好转后,谨慎使用抗凝剂,预防再次出血情况发生。

  • 第13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抽血查透前尿素氮、肌酐和电解质,应该在什么时候采集血标本()

    • A、透析当日空腹
    • B、透析次日空腹
    • C、透析当日使用抗凝后
    • D、透析当日不需空腹,使用抗凝剂之前
    • E、透析次日不需要空腹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患者王某,女性,4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2月,血液透析每周3次,血管通路为左前臂动静脉内瘘,低分子肝素钠2500IU静脉注射抗凝,血流量280ml/min,每次超滤1000-1500ml,目前透析的“黄金阶段”,生活自理,平时锻炼较少,医护人员如何指导患者加强运动疗法?


    正确答案:1)征得理疗师和肾科医生的认可,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2)运动方案: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4-6次;以出现轻度气喘、疲乏及出汗为运动充分的标准;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0~70%;运动开始及结束前应有不少于3分钟的热身及放松活动。
    3)当患者出现感染、严重心血管病变、高血压不能控制、体能状况变坏、不合作以及运动可能加重关节或骨骼病变等情况时,应禁忌锻炼。

  • 第15题:

    评价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需要检测透析前后尿素氮,应该注意()

    • A、上午透析的病人,早晨空腹抽透前,回血前抽透后
    • B、上午透析的病人,早晨引血前抽透前,回血前抽透后
    • C、上午透析的病人,早晨空腹前抽透前,回血后抽透后
    • D、下午透析的病人,中午空腹抽透前,回血前抽透后
    • E、下午透析的病人,中午空腹前抽透前,回血后抽透后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刘某,男,57岁,维持行血液透析3年余,血管通路为左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每周透析3次。夜间突感呼吸困难,胸闷憋喘,咳粉红色泡沫痰,双下肢水肿,端坐卧位,测血压180/109mmHg,体重56kg,近期干体重为52kg,急诊收治入肾科病房。 针对该患者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正确答案:健康教育:
    ①告知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危害性,透析间期要严格控制体重的增长,增长量为干体重的3%-5%;
    ②控制钠的摄入,<3g/d;
    ③减少和控制含水量多的食物的摄入;
    ④必要时增加透析次数,增加毒素清除和容量清除,达到干体重。

  • 第17题:

    张某,女,65岁,因“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血钾6.8mmol/L”于2016年6月2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术,术后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由诱导透析逐渐过渡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2016年6月29日行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延迟使用,加强术后锻炼,仍使用导管作为血管通路。2015年8月15日,按照导管护理常规消毒导管口,回抽封管液后连接管路上机,透析开始20分钟后主诉畏寒,寒战后发热,测体温39.5℃。 如何正确留取血标本?


    正确答案:透析中留取血标本可采用慢泵技术或者停泵技术。
    慢泵技术:维持血泵转速在50-100ml/分,持续15秒,从动脉管路采样点采集。
    停泵技术:关闭透析液或减至容许的最低血液流速,降低超滤率至50ml/h,或降至可能的最低跨膜,或停止超滤。立即停止血泵。钳闭动静脉管路,夹闭导管动脉端。从动脉管路采样点采集或者卸下动脉管路后,由导管直接抽血。血常规是抗凝管,需要先抽,抽血后充分将血样与试管内抗凝剂混合,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振荡。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需要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和导管血样送检。

  • 第18题:

    对于拟行血液透析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最佳透析通路模式是()

    • A、直接穿刺法
    • B、自体动静脉内瘘
    • C、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 D、移植物动静脉外瘘
    • E、深静脉临时置管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