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是”的含义与其它不同()
第1题: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伤仲永》)
9.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第2题:
以下哪个"是"的含义与其它不同( )
A、分门析类,定为是编
B、用是参究仲景《金匮》之遗
C、林亿等引《人物志》谓冰为太仆令,未知孰是
D、自纾所见,多中病情,余于是书盖有取焉
E、是总在人之学力见解,不独医家为然也
第3题:
第4题: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中“能”的含义是()。
第5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文中所述事例。
第6题:
语译题:不独仲景之书所未言者不能发明,并仲景已定之书尽遭窜易。世俗乐其浅近,相与宗之,而生民之祸亟矣
第7题:
下列各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第8题:
下列不表示第一人称的词是()
第9题:
言之未竞,知必有阚余之谬而随议其后者中的其
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的之
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中的相
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中的吾子
戊寅航海归,过予谭艺中的予
第10题:
分门析类,定为是编
用是参究仲景《金匮》之遗
林亿等引《人物志》谓冰为太仆令,未知孰是
自纾所见,多中病情,余于是书盖有取焉
是总在人之学力见解,不独医家为然也
第11题:
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
《礼记·月令》日:季秋行夏令,则民多鼽嚏
直行者谓之经,傍出者谓之络
后倒日僵,前倒日仆
五脏之气,为阴气也;六腑之气,为阳气也
第12题:
第13题:
()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中“参”的含义是()。
第17题:
《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方法是()
第18题:
故令之以文,(),是谓必取。
第19题:
搜集仲景旧论,整编成册而为《伤寒论》的医家是()
第20题:
以下王冰、杨上善注中不属于用比较法进行注释的句子是()
第21题:
第22题:
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其然平?其不然乎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第23题:
参见
参加
检验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