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大陆漂移说是怎样解释现在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大陆漂移学说是魏格纳提出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岩石圈的()变动会影响和改变气候。

    • A、组成结构
    • B、海陆分布位置
    • C、大陆漂移
    • D、形态分布

    正确答案:B,C

  • 第3题: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与现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区别?


    正确答案:魏格纳:大陆是在洋壳上漂移的;
    现代大陆漂移学说:大陆焊接在洋底,大陆随洋底而漂移。

  • 第4题:

    关于海陆的现代格局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 A、大陆漂移说
    • B、地槽地台说
    • C、海陆固定论
    • D、都不是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谁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现在人一般认为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地球表层存在着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格局处在永恒的变化过程中。魏格纳起初从大西洋两岸的弯曲形态受到启发,于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的见解,1915年著成《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陆漂移的问题。大陆漂移学说立足于陆块漂浮的地壳均衡理论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统一的联合古陆,或称泛大陆,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有海岸线形态、地质构造、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

  • 第6题:

    多选题
    岩石圈的()变动会影响和改变气候。
    A

    组成结构

    B

    海陆分布位置

    C

    大陆漂移

    D

    形态分布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地表海陆分布规律。

    正确答案: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
    必须说明,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的特点,不在于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没有一个半球是这样),而在于它的陆地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半球;水半球的特点,也不在于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任何一个半球都是如此),而在于它的海洋面积比任何一个半球都大。
    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我们可以用海陆起伏曲线表示陆地各高度带和海洋各深度带在地表的分布面积和所占比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板块构造学说是建立在()学说基础之上的。
    A

    海底扩张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槽台学说

    D

    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学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与现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区别?

    正确答案: 魏格纳:大陆是在洋壳上漂移的;
    现代大陆漂移学说:大陆焊接在洋底,大陆随洋底而漂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大陆漂移说是种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科学假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列人物中,正式提出该学说的是(  )
    A

    培根

    B

    洪堡

    C

    魏格纳

    D

    达尔文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哪些不是季风环流的原因()
    A

    海陆热力差异

    B

    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

    C

    地表气温的纬度分布不均

    D

    大地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正确答案: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是什么力量驱使板块进行运动呢?
    按照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二亿年,平均厚约5~6公里,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而大陆壳已发现有37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公里,最厚可达70公里以上。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在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泛大陆。以后经过分合过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为劳亚古陆,南为冈瓦那古陆。到三迭纪末,这两个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相距越来越远,其间由最初一个狭窄的海峡,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东部完全消失;非洲继续向北推进,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在的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南极洲,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于是海陆的基本轮廓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与地球自转有关的两种力,即向西漂移的力和指向赤道的离心力。

  • 第14题: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正确答案: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是什么力量驱使板块进行运动呢?
    按照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二亿年,平均厚约5~6公里,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而大陆壳已发现有37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公里,最厚可达70公里以上。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在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泛大陆。以后经过分合过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为劳亚古陆,南为冈瓦那古陆。到三迭纪末,这两个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相距越来越远,其间由最初一个狭窄的海峡,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东部完全消失;非洲继续向北推进,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在的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南极洲,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于是海陆的基本轮廓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 第16题:

    地球表面上各地的平均温度是不同的,它不是完全地取决于纬度,而且和()有关。

    • A、地形
    • B、海陆分布
    • C、观测方式
    • D、地表面性质

    正确答案:A,B,D

  • 第17题:

    大陆漂移学说是布拉德创立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单选题
    关于海陆的现代格局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A

    大陆漂移说

    B

    地槽地台说

    C

    海陆固定论

    D

    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形成大气“三圈环流”和行星风带的主要假设条件是()。
    A

    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均匀

    B

    地表均匀且平坦

    C

    海陆分布不均匀

    D

    地球不自转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地表海陆分布的不均衡。

    正确答案: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为1.49×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29.2%;海洋面积为3.61×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可见地表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在地球表面,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占总陆地面积的67.5%。北半球海洋和陆地比约为3:2,南半球海陆约为4:1。陆半球是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7%,海洋53%海洋面积最大的水半球陆地面积占11%,海洋面积占89%。此外海洋的深度也超过了陆地的高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假定地表平坦、下垫面均一,在()两个因子的作用下,产生三圈环流。
    A

    地球自转和海陆分布

    B

    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匀和海陆分布

    C

    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均匀和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D

    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匀和地形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与地球自转有关的两种力,即向西漂移的力和指向赤道的离心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大陆漂移说是怎样解释现在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

    正确答案: 1912年德国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协会和马尔堡科学协进会上先后作了“从地球物理学的基础上论地壳轮廓(大陆与海洋)的生成”和“大陆的水平位移”的两次演讲,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对大西洋两岸的轮廓作了有趣的拼接,发现两岸的凹凸巧妙地吻合。并从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证据:非洲南部东西走向的褶皱山—开普山脉,与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一致;非洲西部巨大的片麻岩高原与巴西片麻岩高原几乎一样;著名的非洲金刚石产在金伯利岩中,在巴西也能找到;石炭二迭纪南方冈瓦那大陆出现大面积冰盖,南美洲的冰川漂砾一部分来源于南非;在大西洋北部的两岸,有三条并列的古老褶皱带,从此岸延伸到彼岸;西班牙半岛上的山脉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都是遥相对应的海西褶皱带;英国的苏格兰、爱尔兰高地与加拿大的纽芬兰和拉布拉多高原,都属加里东褶皱带;苏格兰西北部及赫布里底群岛的片麻岩山系与拉布拉多北部元古界片麻岩山系相呼应。魏格纳把大西洋两岸地质条件相似性,比作被撕破的报纸,不仅参差不齐的边可以吻合,连印刷的文字也可以拼合。
    其次,石炭—二迭纪的舌羊齿化石,广布于冈瓦那大陆;早二迭世的中龙化石(淡水爬行类)发现于南非和巴西这一事实,也能解释为这些陆地目前虽远隔重洋,但在石炭—二迭纪时,应该是联在一起的一块大陆。
    近年来,剑桥大学的布拉德等人用计算机处理拼接大西洋两岸,在大陆坡195米深处显示了良好的吻合。
    魏格纳用大西洋两岸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大量详细的相关现象,指出在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陆地(泛大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泛大洋)。到了中生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自东向西的潮汐摩擦力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切向分力的作用,泛大陆开始分裂和漂移。漂浮在玄武岩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基底上的花岗岩质的大陆,都自两极向赤道和自东向西漂移,美洲漂得最快,亚、澳大陆漂得最慢。首先美洲和欧、非洲之间形成大西洋,接着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出现印度洋。这一漂流过程很缓慢,直到第四纪初期才形成象现代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魏格纳认为地球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的产物,如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岸的科迪勒拉山系,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滑动过程中,受到太平洋玄武岩基底的阻挡,被挤压褶皱形成的;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陆地向西漂移时留下的残块;东西向的各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挤压的结果。
    大陆漂移说问世以后,向传统的大陆固定论和大洋永存说提出了挑战,曾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一时,但终因当时还没有发现地壳大规模水平位移的正面数据,而逐渐消沉下来。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广泛应用,为地质学积累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古地磁研究的飞速发展,促使更多人接受了大陆漂移的论点。洛德·布莱克特和基思·朗康等测定了许多地区的古地磁位置,发现只能用大陆漂移理论才能解释。例如,将欧美两洲一系列的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标本测定后,画出这两洲的古地磁极移动的曲线,从理论上讲,这两条线应当重合,因为只有一个地磁场。但是,这两条线并不重合,时代越老,相距越远,古生代相距最远,其距离正好相当于目前大西洋的宽度,如果将这两大洲紧密拼接起来,则古地磁极移动的曲线也正好吻合。这就是古地磁学对大陆漂移说提供的证据。海底扩张说的出现,也客观地证实了大陆确实发生过移动,这样使沉默已久的大陆漂移说又重新复兴起来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