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反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的是指

    A.血浆蛋白结合率

    B.分布

    C.消除半衰期

    D.蓄积

    E.表观分布容积


    参考答案:A

  • 第2题:

    给药间隔时间决定于

    A、血浆蛋白结合率

    B、血浆半衰期

    C、药理效应

    D、生物利用度

    E、稳态血药浓度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布洛芬的主要特点是( )

    A.血浆半衰期长
    B.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C.胃肠反应较轻
    D.解热镇痛作用强
    E.口服吸收好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以下可决定半衰期长短的是

    A、剂量
    B、吸收速度
    C、生物利用度
    D、血浆蛋白结合率
    E、消除速率常数

    答案:E
    解析: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指标;血浆蛋白结合率主要影响表观分布容积大小;消除速率常数决定药物从机体消除的快慢,因此它决定半衰期的长短;剂量与药物作用强弱有关;吸收速度决定起效的快慢。

  • 第5题:

    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有()、()、()、()。


    正确答案:可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

  • 第6题:

    甲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9%,乙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甲药单独应用时血浆半衰期为6小时,如甲乙两药合用,则甲药的半衰期为()

    • A、小于6小时
    • B、大于6小时
    • C、6小时
    • D、8小时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错误的是()

    • A、白蛋白主要与血浆中弱酸性药物结合
    • B、α1-酸性糖蛋白主要与血浆中弱酸性药物结合
    •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常用血浆中结合型药物浓度与总药物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通常是可逆的,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通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E、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在蛋白结合位点上产生的竞争性抑制现象才有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试述药物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①药物分类的依据。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将药物分为短效类、中效类和长效类。
    ②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半衰期短,给药间隔时间短。
    ③可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停药4~5个半衰期,即可认为药物基本消除。
    ④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分次恒量给药,约经4~5个半衰期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正确答案: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增多,易跨膜转运到器官组织发挥作用,如SD易通过血脑屏障可治疗流脑。
    (2)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抑制现象,如保泰松与双香豆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型双香豆素增加、抗凝作用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及结合率,竞争性排挤及其在用药方面的意义。

    正确答案: 药物在血浆中或组织中可与蛋白质结合成结合型的药物,主要是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相结合。未被结合的药物称为自由型药物。有些药物在常用量时与蛋白质的结合率可高达95%以上,如双香豆素为99%。结合型的药物不易穿透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膜而致转运分布或排泄缓慢;结合型的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由于结合是疏松、可逆的,血浆中的结合型药物与自由型药物之间常处于动态平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就成为药物的一种暂贮形式,使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延长。
    因此,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和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将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另外,如两种药物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它们先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产生毒性反应,如口服结合率高达99%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以后,再服结合率为98%的保泰松,保泰松就排挤已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双香豆素,而使血浆中自由型的双香豆素浓度成倍地增高,可能引起出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血浆载脂蛋白的ApoA,ApoB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Apo-A1:增高:乙醇性肝炎,高α-脂蛋白血症。下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先天疾患Tangrer病。ApoB:增高:Ⅱ型高脂血症、胆汁淤积、肾病、甲亢等,下降:急肝、肝硬化、低β脂蛋白血症、甲低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不会影响药物的

    A、分布容积

    B、半衰期

    C、吸收

    D、受体结合量

    E、不良反应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简述血浆半衰期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称为血浆半衰期。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参数,是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情况下,一次给药后,经过五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经过五个半衰期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第15题:

    A.表观分布容积
    B.血浆清除率
    C.速率常数
    D.生物半衰期
    E.达峰浓度

    受血浆蛋白结合影响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 第17题:

    以下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分布的时间性差异的叙述中,最概括的是()

    • A、顺铂与血浆蛋白结合最低值在早晨
    • B、顺铂与血浆蛋白结合最高值在下午
    • C、早晨,血浆游离卡马西平含量最低
    • D、D.2m.~6A.m,血浆游离苯妥英钠含量最高
    •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时间性变化只对高结合率药物(>80%)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药物的半衰期取决于()

    • A、吸收速度
    • B、消除速度
    • C、血浆蛋白结合率
    • D、剂量
    • E、消除方式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简述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正确答案:(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增多,易跨膜转运到器官组织发挥作用,如SD易通过血脑屏障可治疗流脑。
    (2)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抑制现象,如保泰松与双香豆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型双香豆素增加、抗凝作用增强。

  • 第20题: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2)器官血流量
    (3)组织细胞结合
    (4)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5)体内屏障:影响分布部位及主要有:
    A.血脑屏障:多数药物较难通过B.胎盘屏障:绝大多数药物易通过C.血眼屏障:部分药物较难通过
    临床意义:
    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转运速度:结合率越高则分布和转运速度越慢
    B.药物作用强度:结合率越高则作用越弱(部分药物合用时可导致一些药物结合率降低,作用增强致不良反应发生)
    C.药物的消除速率:结合率越高则消除速率越低。
    一般认为只有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以及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才有临床意义。

  • 第21题:

    单选题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不会影响药物的(  )。
    A

    分布容积

    B

    半衰期

    C

    吸收

    D

    受体结合量

    E

    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血浆蛋白结合率系指药物在血浆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率。在正常情况下,各种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后,会以一定的比率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药物在血浆中会同时存在结合型与游离型两种状态,但只有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物活性。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容积、半衰期、受体结合量以及不良反应,但不影响药物的吸收。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药物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①药物分类的依据。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将药物分为短效类、中效类和长效类。
    ②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半衰期短,给药间隔时间短。
    ③可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停药4~5个半衰期,即可认为药物基本消除。
    ④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分次恒量给药,约经4~5个半衰期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2)器官血流量
    (3)组织细胞结合
    (4)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5)体内屏障:影响分布部位及主要有:
    A.血脑屏障:多数药物较难通过B.胎盘屏障:绝大多数药物易通过C.血眼屏障:部分药物较难通过
    临床意义:
    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转运速度:结合率越高则分布和转运速度越慢
    B.药物作用强度:结合率越高则作用越弱(部分药物合用时可导致一些药物结合率降低,作用增强致不良反应发生)
    C.药物的消除速率:结合率越高则消除速率越低。
    一般认为只有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以及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才有临床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什么叫血浆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临床意义有可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