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正确答案: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孔子的观点
“仁”首先是“亲亲”“事亲”,然后是“泛爱”。“仁”的方式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先人后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推己及人。
①“仁”对个人的意义
对个人来讲,只要做到“仁”,就会做到忠、恕、孝、友、恭、敬、宽、敏、惠、智、勇、信(诚),以至达到“圣人”的境界。对家庭来讲,就会出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谐和关系。
②“仁”对国家的意义
对国家来讲,就实现了“仁政”,即以仁德来推行政治教化,治理社会。仁学与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修养观是一致的。其最后的落脚点都在国家社会。
总之,“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政治统治。“仁学”是从宗法血亲关系出发,推广到社会的、由血统到政统到道统的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社会、政治学说基本框架的理论基础。
(2)孟子的观点
孟子对儒家思想做了全面、深刻的发展。
①将“仁政”学说发展为系统的“仁政”理论
孟子认为“以德行仁”才能得天下,使人心悦诚服。凡是行不仁者,天子可因之失天下,普通老百姓则生命不保。
②提出民本主义
孟子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国家、君主的轻重次序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
③提出性善论
孟子针对告子的人性无分善恶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论。性善的内容是“仁、义、礼、智”,其根苗发端是人人都具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种“善端”即善根是先天的,但后天有可能会改变,所以人必须“清心寡欲”“求其放心”(追求先天的善心)而保持性善。
④“气节”说
孟子提倡“养浩然之气”,归结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养成以及具备“乐以天下,忧以在下”的抱负胸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