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步记录患者发作期脑电图和临床表现,以便对照分析
监测期间活动不受限制
可记录患者发作期表现,对发作性质和类型的判断更准确
可准确掌握患者的活动状态,及时发现干扰伪差
可准确掌握患者的活动状态,及时排除电极故障
第1题:
可同步记录患者发作期脑电图和临床表现,以便对照分析
监测期间活动不受限制
可记录患者发作期表现,对发作性质和类型的判断更准确
可准确掌握患者的活动状态,及时发现干扰伪差
可准确掌握患者的活动状态,及时排除电极故障
第2题:
为排除交流电干扰,可开启脑电图仪的50Hz陷波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暂时关闭其他仪器
参考电极被心电活动活化,可使用双极导联来消除伪差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将高频滤波置于70Hz
动脉搏动引起头部振动所产生的伪差,可通过重新摆放患者头位来消除
第3题:
第4题:
医师不能直接观察到监测中的临床发作表现
干扰伪差多,干扰来源不容易判断
受检者活动范围不受限,不影响正常生物周期和发作规律
不能及时发现和修理接触不良或脱落的电极或其他仪器故障
需要药物诱导睡眠或是剥夺睡眠结果才有意义
第5题:
REM期
浅睡期
觉醒期
深睡期
癫痫发作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癫痫发作
浅睡期
REM期
觉醒期
深睡期
第9题:
第10题:
详细告知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
开始记录后首先获得背景活动基本资料
详细记录患者的各种状态
患者尽可能安静,不吃零食,减少干扰
记录详细时,监测结束后不需再次询问有无发作
第11题:
不能及时修理接触不良或脱落的电极,导致监测质量不佳或失败
监测时间受记录盒电池容量和硬盘容易限制
监测中患者活动多,环境复杂,干扰伪差较多,影响结果分析
监测中无法观察患者发作期临床表现
监测时患者需要进行诱导睡眠或剥夺睡眠
第12题:
更准确鉴别癫痫及非癫痫事件
更准确确定发作类型
较准确判断发作起源
不影响受检者的正常生物周期和发作规律
适用于各年龄患者
第13题:
参考电极被心电活动化,可使用双极导联来消除伪差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将高频滤波置于70Hz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暂时关闭其他仪器
交流电干扰在其他方法不能去除时,可开启50Hz陷波
动脉搏动引起头部振动所产生的伪差,可通过重新摆放患者头位来消除
第14题:
为保证患者安全,对患者发作期肢体运动应立即进行干扰
应立即掀开被子,调整镜头,保证图像质量
呼唤患者名字,注意其意识和反应性
轻轻活动患者肢体,注意其肢体肌力和肌张力
观察运动性症状,自动症及发作演变过程
第15题:
暴发-抑制
周期性放电
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变化
三相波
间断性节律性δ活动(IRDA)
第16题:
癫痫发作
深睡期
REM期
觉醒期
非常浅睡期
第17题:
为保证患者安全,对患者肢体运动应立即进行干扰
应立即调整镜头,保证图像质量
呼唤患者名字,注意其意识和反应性
轻轻活动患者肢体,注意其肢体肌力和肌张力
观察发作的症状及发作演变过程
第18题:
患者可正常生活,包括看电视、使用手机、电脑等
无需专门进行睁-闭眼及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
不必对患者及家属强调检查的目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最好使用针式电极,固定牢固,监测中不易脱落
监测中若有发作,应详细询问和记录发作症状
第19题:
癫痫发作
浅睡期
REM期
觉醒期
深睡期
第20题:
REM期
觉醒期
深睡期
癫痫发作
非常浅睡眠
第21题:
背景活动多数正常
部分患者枕部可有节律性δ活动
典型痫样放电为3Hz棘慢复合波
3Hz棘慢复合波既可以是发作间期也可以是发作期的脑电图表现
闪光刺激很容易诱发出痫样放电及临床发作
第22题:
将患者搬至更安全位置,防止受意外伤害
呼唤病人名字,注意其意识和反应性
决不允许进入现场,防止干扰发作过程,注意录像中患者表现
发作后不宜询问患者对发作的记忆和感受,影响随后监测效果
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以心理慰藉
第23题:
记录时间长,可连续24小时记录
监测期问患者可相对自由活动
监测期间患者不需要药物诱导睡眠或剥夺睡眠
对患者自然生物周期及发作规律影响相对较小
监测记录结果伪差少
第24题:
背景活动正常
发作间歇期脑电图可以正常,非特异性异常以及额区癫痫样放电
发作期可以观察到额区起源的异常节律
发作期脑电图往往被伪差干扰
脑电图具有光阵发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