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畸形和正常儿不具可比性
电极的位置排列与头颅大小和形状呈比例
F7位于解剖区的前颞区
对于8/16导放大器,可以省略左右对称部位电极
A1、A2为耳电极,不包括在10-20系统内
第1题:
国际10-20系统头皮脑电图电极安放方式的优点是()。
第2题:
电极数量少
电极位置的排列与头的大小和形状成比例
与大脑解剖部位吻合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省略某些电极,如新生儿最少可保留10个电极
参考导联可随意安放
第3题:
最常见于浅睡眠期
最常见于后颞区
常与癫痫发作有关
最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以耳电极为参考的电极导联最清楚
第4题:
最常见于浅睡眠期
最常见于后颞区
常与癫痫发作有关
最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以耳电极为参考的电极导联最清楚
第5题:
Oz与枕外粗隆的间距为20%
双耳前凹连线距左耳前凹10%处为T4电极位置
从鼻根向后20%处为FPz位置
从FPz位置向左10%为FP1,FP1向后每个电极间距为20%
O1与O2间距为10%
第6题:
标准安放包括21个电极准确位置
电极安放点代表大脑各个不同解剖位
在冠状位以双耳垂为基准
在矢状位上以鼻根和枕外粗隆为基准
包括额、中央、顶中线部位
第7题:
不少于8导
尽量用国际10-20系统中的全部电极
只采用参考导联法记录和显示
明确标明电极的导联方式
导联排列上遵循从前向后,先内后外,先左后右
第8题:
测量头皮各个活性电极的电位值
耳电极接近零电位
参考电极也可以用鼻尖和乳突
为活性电极与同侧的无关电极的电位差
耳极活化使同侧各导出现负相棘波
第9题:
通常使用盘状电极
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装电极
蝶骨电极可常规应用
安装电极前通常用磨砂膏对头皮进行处理
通常应用火棉胶对电极进行固定
第10题:
第11题:
双顶径
耳垂
颅骨标志
发际
枕骨大孔
第12题:
耳电极为参考电极
平均参考电极
纵联
Cz为参考电极
横联
第13题:
对于形状复杂的电极,若不容易通过电极底面与基准球接触感知时,可以采用电极上端面与基准球感知来确定电极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第14题:
不少于8导
尽量用国际10~20系统中的全部电极
只采用参考导联法记录和显示
明确标明电极的导联方式
导联排列上遵循从前向后,先内后外,先左后右
第15题:
可以起源于额叶或颞叶
如果起源于额叶,通常是额叶内侧面
起源于额叶
起源于前颞叶
如果起源于颞叶,通常是颞叶外侧面
第16题:
电极数量少
电极位置的排列与头的大小和形状成比例
与大脑解剖部位吻合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省略某些电极,如新生儿最少可保留10个电极
参考导联可随意安放
第17题:
19个记录电极和2个参考电极
18个记录电极和2个参考电极
19个记录电极包括FPZ和OZ电极
18个记录电极不包括FPZ和OZ电极
18个记录电极包括FPZ和OZ电极
第18题:
小头畸形和正常儿不具可比性
电极的位置排列与头颅大小和形状呈比例
F7位于解剖区的前颞区
对于8/16导放大器,可以省略左右对称部位电极
A1、A2为耳电极,不包括在10-20系统内
第19题:
以耳电极为参考电极时不容易被活化
双侧耳电极并联后进行平均处理作为参考电极,可以完全消除耳电极活化
不能以对侧耳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以耳电极作为参考电极时,颞区的脑电活动最容易使耳电极活化
分别以对侧耳电极为参考电极时可以完全消除电极活化
第20题:
前颞电极
额部电极
中线电极
中颞电极
蝶骨电极
第21题:
在矢状位上以鼻根和枕后粗隆为基准
在冠状位以双耳垂为基准
标准安放包括21个电极准确位置
电极安放点代表大脑的各个不同解剖部位
包括额、中央、顶中线部位
第22题:
双极导联的电极间距离应相等
在导联排列上遵循从前向后,先内后外,先左后右的顺序
尽可能包括国际10-20系统中的全部21个电极(包括耳电极)
不少于8导,建议用更多的导联
导联方式尽量复杂
第23题:
电极与头皮之间
电极盒和前置放大器之间
电极和电极线之间
转换器和记录笔之间
电极线和电极线插口之间
第24题:
通常使用盘状电极
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装电极
蝶骨电极可常规应用
安装电极前通常用磨砂膏对头皮进行脱脂
通常应用火棉胶对电极进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