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概述”相关问题
  • 第1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25岁,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疑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现需做骨髓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操作)

    正确答案: 评分要点(1)患者体位(1分)胸骨或骼前上棘穿刺时,模拟人仰卧位;棘突穿刺时,模拟人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模拟人侧卧位。(2)选择穿刺部位(可选择任何一个正确穿刺点)(2分)骼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胸骨穿刺点位于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3)消毒、局麻操作(7分)①洗手、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1分)②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2分)③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其余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袖口上。(2分)④铺消毒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2分)(4)穿刺操作(8分)①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2分)②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2分)③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做涂片数张备送做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1分)④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塞阻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1分)⑤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min,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1分)⑥向患者告知骨髓穿刺情况,骨髓穿刺后应注意的问题。(1分)(5)提问骨髓穿刺的禁忌证有哪些?(2分)答:对血友病患者禁忌做骨髓穿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问答题
    心包摩擦音和胸膜摩擦音听诊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心包摩擦音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闻及,类似纸张摩擦声音,屏气时不消失;胸膜摩擦音一般于吸气末或呼气初较为明显,屏气时消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脉压增大常见于哪些疾病?

    正确答案: 甲亢、主动脉关闭不全或动脉硬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健康小儿粪便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胎粪: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即会排出胎粪,3~4日内排完,胎粪色黑绿或深绿,黏稠,无奥,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所组成。若喂乳充分,2~3日后即转为正常婴儿粪便。(2)人乳喂养儿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或带少许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pH4.7~5.1)。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增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1周岁后减至1~2次/d。(3)人工喂养儿粪便:牛、羊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pH6~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大便1~2次/d,易发生便秘。(4)混合喂养儿粪便:喂给人乳加牛乳者的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相似,每日1~2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哪些生理因素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或减少?

    正确答案: (1)年龄与性别:新生儿期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明显增高,出生两周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女性由于月经、内分泌等因素,21~35岁者血红蛋白均维持最低水平。(2)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寒冷等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导致红细胞增加。(3)高山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可因缺氧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4)长期多次献血者红细胞可代偿性增加。(5)妊娠后期、某些老年人及6个月至2岁幼儿均可出现生理性贫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要病史:跌倒致左髋疼痛2个月,加重20多天。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仅供考官参考,不计分):股骨颈骨折。评分标准:(总分15分)1.问诊内容(共13分)(1)现病史(10分)①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髋部疼痛的性质、程度、有无诱因,与活动的关系。(2分)有无关节功能受限及程度。(2分)有无关节僵硬,活动时是否伴有响声或摩擦感。(2分)是否伴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以与关节结核鉴别。(2分)②诊疗经过(2分)影像学检查和化验检查结果。如X线片或CT片以及血常规、血沉等情况。(1分)全身或局部用药情况,如抗生素、抗结核药或局部封闭治疗及其效果。(0.5分)局部理疗情况,是否有效。(0.5分)(2)相关病史(3分)髋关节外伤史,手术史。(1分)结核病史,与关节病变是否有关。(1分)风湿或类风湿病史,以便鉴别。(1分)2.问诊技巧(2分)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1分)能够围绕病情询问。(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穿脱隔离衣。

    正确答案: (1)取衣(指挂在架上的隔离衣)、开衣、穿衣正确。(4分)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穿衣者。将衣领的两端向外折,对齐肩缝,露出袖笼。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袖内上抖,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同以上方法,再穿好右袖,两手上举,将衣袖尽量上抖,扎住袖口。(2)结领扣、腰带顺序及方法正确。(4分)两手持衣领中央,顺边缘向后扣好领扣;双手分别自两侧腰下约5cm处捏住隔离衣拉向前,用左手按住,右手抓住右后身衣正面边缘,同法,左手抓住左后身衣正面边缘,两边缘对齐,向后拉直并向一侧按压折叠,系好腰带。(3)离开病房时脱隔离衣、洗手操作正确。(10分)解开腰带活结,再解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袖下,尽量暴露双手前臂。(2分)双手消毒正确:在20%碘伏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肥皂擦手,在流水中冲洗3次。(4分)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袖口内,拉下衣袖包住手,用遮盖着的一手握住另一衣袖的外面将袖拉下过手。(4分)(4)叠折衣服及挂衣正确(指下次还将使用)。(2分)两手于袖内将解开的腰带尽量后甩,然后双手退出,手持衣领,将清洁面反叠向外,整理后,挂放在规定地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外科手术拆线。

    正确答案: 1.适应证(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面颈部4~5d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d;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d;四肢10~12d,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d方可拆线。(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2.禁忌证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3.准备工作无菌换药包,小镊子2把,拆线剪刀及无菌敷料等。4.操作方法(1)取下切口上的敷料,用酒精由切口向周围消毒皮肤一遍。(2)用镊子将线头提起,将埋在皮内的线段拉出针眼之外少许,在该处用剪刀剪断,以镊子向剪线侧拉出缝线。(3)再用酒精消毒皮肤一遍后覆盖纱布,胶布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能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的抗体类型包括()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导尿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导尿术可分为男性导尿和女性导尿。1.男性导尿患者仰卧两腿屈膝外展,臀下垫油布或中单。用肥皂液清洗患者阴茎及会阴部。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后,以蘸碘伏或0.1%洗必泰的棉球..自阴茎尿道口向外旋转擦拭数次消毒,再自龟头向会阴根部进行消毒。用消毒巾裹住阴茎仅需露出龟头。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先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以左手拇指食指挟持阴茎,并将阴茎提起与腹壁成一定角度可减少尿道弯曲。导尿管外端用止血钳夹闭,将其开口置于消毒弯盘中,右手持摄子将涂有无菌润滑油的导尿管慢慢插入尿道,插入15~20cm,松开止血钳尿液即可流出。如果采用Foley乳胶导尿管,先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与氧囊是否漏氧,成人一般用14号导尿管,插入后经侧管注气或生理盐水10~15ml固定。如果用普通导尿管则用胶布固定。2.女性导尿患者仰卧两腿屈膝外展,臀下垫油布或中单。用肥皂液清洗患者会阴部,翻开大阴唇清洗。准备工作同男性导尿。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后,以蘸碘伏或0.1%洗必泰的棉球,自尿道口向外周消毒,至整个会阴部。铺洞巾露出尿道口。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先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以左手拇指食指翻开小阴唇暴露尿道口。导尿管外端用止血钳夹闭,将其开口置于消毒弯盘中,右手持镊子将涂有无菌润滑油的导尿管慢慢插入尿道,插入6~8cm,松开止血钳尿液即可流出。如果采用Foley乳胶导尿管,先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与氧囊是否漏氧,成人一般用14号导尿管,插入后经侧管注气或生理盐水约10~15ml固定。如果用普通导尿管则用胶布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碘过敏反应"中,哪一种最危险()
    A

    面部潮红

    B

    喉部水肿

    C

    皮肤瘙痒

    D

    打喷嚏

    E

    皮肤丘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青枝骨枝以那种X线检查为宜()
    A

    平片检查

    B

    透视

    C

    关节造影

    D

    血管造影

    E

    椎管造影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乳房视诊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视诊双侧乳房对称性、表观情况、有无皮肤回缩及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瘢痕。乳头的位置、大小,双侧是否对称,有无倒置或内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胸部叩诊。

    正确答案: 1.叩诊方法受检查取坐位或卧位,放松肌肉,两臂下垂,呼吸均匀。检查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前胸到侧胸,最后为背部。(1)间接叩诊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为板指,平贴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但在叩肩胛区时,板指可以与脊柱平行。叩诊用右手中指指端叩击板指第2节指骨前端,每次叩2~3次。叩击力量需均匀,轻重适当。(2)直接叩诊检查者将右手2~4指并拢,以其指腹对胸壁进行直接拍击,以了解不同部位的声音改变。在叩诊时应进行上下、左右对照。叩诊主要是腕关节和掌指关节运动,肩关节和肘关节应尽量不动。2.正常胸部叩诊音叩诊音与肺泡含气量、胸壁厚薄、以及邻近器官有关。正常肺叩诊音为清音,但各部位略有不同。前胸上部较下部稍浊;左上肺叩诊较右上肺叩诊稍浊;左侧心缘稍浊;左腋前线下方因靠近胃泡叩诊呈鼓音;右下肺受肝脏影响叩诊稍浊;背部较前胸稍浊。3.肺的叩诊(1)肺尖部叩诊方法: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逐渐叩向外侧和内侧,直至清音变浊为止。正常人其内侧为颈肌,外侧为肩胛带。两者之间距离即肺尖的宽度,正常为5~6cm。(2)肺前界正常人右肺前界在胸骨线位置,左肺前界在胸骨旁线第4至第6肋间隙处相当于心绝对浊音界。(3)肺下界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肺下界锁骨中线在第6肋间隙,腋中线在第8肋间隙,肩胛线在第10肋间隙。(4)肺下界移动度相当于深呼吸时横膈移动范围。首先叩出平静呼吸时肺下界,然后嘱受检查者作深吸气并且屏住气,同时向下叩肺下界,做一标记。待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再嘱其作深呼气,并且屏住,再叩肺下界。深吸气和深呼气两个肺下界之间的距离即肺下界移动度。检查肺下界移动度一般叩肩胛线处,也可叩锁骨中线或腋中线处。正常人肺下界移动度6~8c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神经反射。

    正确答案: 1.深反射指以叩击骨膜或肌腱的方式而引起相应骨骼肌收缩的牵张反射,因通过肌梭等深部感受器传入而故名。深反射检查的记录方式一般为:(-)无反应;(+)迟钝或减弱:(++)正常;(+++)亢进;(++++)阵挛。(1)跟腱反射被检者仰卧,下肢外旋外展位,髋、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一手推压足掌使踝关节过伸,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弧中枢在骶髓1~2节段。(2)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者以左手托扶被检查者放松后屈曲的肘部,并以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以叩诊锤轻叩拇指甲背,正常反应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屈曲。反射弧中枢在颈髓5~6节段。(3)膝反射被检者平卧位,检查者一手在托起膝关节,使髋、膝关节屈曲135度左右(被检者坐位时,一侧下肢髋、膝关节90度屈曲,对侧被检下肢架于其上并自然悬垂),轻叩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下肢伸展。反射弧中枢在腰髓24节段。2.浅反射刺激不同部位的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射称浅反射。临床上常见的浅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等。(1)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眼向内上注视,检查者用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查者角膜,正常时该眼睑迅速闭合,称直接角膜反射。反射弧为三叉神经眼支一桥脑一面神经核。(2)腹壁反射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并拢、放松腹部。用钝针或木签由外向内轻划腹壁。反射作用为该侧腹肌收缩,脐孔略向刺激侧偏移。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髓7~8、9~10、11~12节段。(3)提睾反射用钝针或木签由下而上轻划大腿内侧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消失或减弱见于同侧椎体束或生殖股神经损害等。(4)提肛反射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致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消失,提示骶髓第5节段反射弧受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胸痛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的病变所致。各种刺激因子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痛觉冲动,并传至大脑皮质的痛觉中枢引起胸痛。有时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也可引起胸部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放射痛或牵涉痛。于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差异,胸痛的程度与原发疾病的病情轻重并不完全一致。2.病因引塌胸痛主要由胸痛的原因主要为胸部疾病:(1)胸壁疾病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等。(2)心血管疾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心包炎、主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夹层动脉瘤等。(3)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肺癌等。(4)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及反流性食管炎等。(5)其他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死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X线有何特点?小儿见于哪些病?

    正确答案: 死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的中断。其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小儿最常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属于脑膜刺激征的是()
    A

    面部表情、有无异常行为等

    B

    握持

    C

    颈抵抗

    D

    克氏征、四肢肌张力

    E

    精神状态、拥抱反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早期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呈蜂窝织炎样表现。(2)进展期全身炎症表现加重,寒战、高热、心率加快,可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升高。(3)后期脓肿形成,为单房或多房性,可向外破溃,或向乳房与胸肌间疏松组织破溃形成乳房后脓肿,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血常规

    正确答案: 1.红细胞(RBC.
    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L;成年女性:(3.5~5.0)×10/L;新生儿:(6.0~7.0)×10/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2.血红蛋白(HB.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L;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
    见红细胞计数。
    3.血细胞比容(HCl)
    参考值
    男性:40%~50%;女性:37%~48%
    临床意义
    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减少:见于贫血患者。
    4.白细胞(WBC.
    参考值
    (1)白细胞计数成人:(4.0~10.0)×10/L;新生儿:(15.0~20.0)×10/L
    (2)白细胞分类(DC.
    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3)嗜酸性粒细胞:0.5%~5%:
    4)嗜碱粒性细胞:0~1%;
    5)淋巴细胞:20%~40%;
    6)单核细胞:3%~8%。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一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病理性变化:增加: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除猩红热外)、慢陛粒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伤寒和副伤寒、术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较少,可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5)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5.血小板(PIJT)
    参考值
    (100~300)×10/L。
    临床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如白血病和再障、血小板破坏过度,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Duroziez双重杂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皆出现的杂音,呈吹风样,不连续。此杂音可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呼吸困难的概念。

    正确答案: 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房室传导阻滞R的心电图特点。

    正确答案: (1)Ⅰ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新生儿>0.10秒,房室传导比例仍保持1:1。(2)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R间期逐渐延长,终于P波后不出现QRS波;②R-R间期逐渐缩短;③长RR短于任何两个短RR之和。(3)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R间期固定不变。②P波不能下传时,出现QRS波群漏搏,此长RR间期为短RR间期2~3倍。③连续3次或3次以上漏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ECG表现为①P与QRS无关,各自独立活动。②心房率>心室率。③心室率缓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被病人家属打了该怎么办?

    正确答案: (1)不能还手,但要告诉他打医生是错误的,并请人证明你被打了;(2)对家属讲清为诊治患者所做的工作和对病情的分析;(3)上报医务处(科)或有关领导;(4)更密切观察病人,积极考虑诊治对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