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通常取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稀释液在前臂掌侧做皮内注射,注射后48~72h测皮肤硬结直径,如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局部有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简述结素的纯蛋白衍化物实验结果的判断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纯蛋白衍化物PPD作结核菌素试验的剂量为( )。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指导教师建议该同学补充对照实验,以使实验方案更完整,简述补充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
    52、去掉三棱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让日光直接照射在藻体和细菌混合物上);细菌较为均匀地生长在光照处的藻体表面上

  • 第3题:

    患儿,2岁,高热、咳嗽,伴疱疹性结膜炎和结节性红斑,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疑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拟行结核菌素试验。

    对该患儿进行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宜选用的是
    A.1结素单位(0.1ml)
    B.5结素单位(0.1ml)
    C.10结素单位(0.5ml)
    D.50结素单位(0.1ml)
    E.80结素单位(0.5ml)

    答案:A
    解析:

    1.若患儿有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宜用1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过度反应及可能引起的体内病灶反应。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2.结核菌素试验时局部红硬,平均直径在10~19mm应记为(++)。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4题:

    结素的纯蛋白衍化物实验结果为为阳性的是()

    • A、硬结直径<4mm
    • B、硬结直径5---9mm
    • C、硬结直径10--19mm
    • D、硬结直径>20mm或局部有水泡和淋巴管炎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填空题
    用纯蛋白衍化物(PPD)做结核茼素试验,72h后测皮肤硬结的直径是7mm,则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实验研究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中的实验研究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实验者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必须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者借助感觉器官或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获取信息、实验者的逻辑思维与理论的分析等。实验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的个体或全体,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主观能动作用的活生生的人。实验手段是现代教育媒体以及某些测量仪器和其他实验装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结素的纯蛋白衍化物实验结果为为阳性的是()
    A

    硬结直径<4mm

    B

    硬结直径5---9mm

    C

    硬结直径10--19mm

    D

    硬结直径>20mm或局部有水泡和淋巴管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环境、技术因素。

    正确答案: 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因素:种属、种系、年龄和体重、性别、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环境营养因素:温度、湿度、空气的流动及清洁度、光照、噪音、动物饲养密度、动物营养;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技术因素:动物选择、实验季节、昼夜过程、麻醉深度、手术技巧、实验药物、对照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钢筋在砂浆拌合物中阳极极化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⑴试验基本原理:在阳极极化装置中,由于外加电压作用,接直流电源正极的钢筋表面上会模拟出钢筋锈蚀的阳极过程。测量阳极在通电后的电位变化,可定性地判断钢筋在混凝土中钝化膜的好坏,以此初步判断外加剂或水泥的影响。
    ⑵结果分析:若电极通电后,电位迅速向正方向移动,V2达+500mV左右,且经过15min电位跌落不超过50mV,则为钝化电极,可以认为所用的外加剂和水泥本身不含有对钢筋有害的物质;若曲线很平缓或电位先向正方向移动,后又该向负方向移动,这两种情况均表明钢筋钝化膜已损坏,这时对所用的外加剂或水泥还不能下明确的结论,对它们还需用砂浆中的阳极极化法做进一步检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和实验室沉淀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正确答案: 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因素有两个:
    (1)水化膜: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
    (2)同种电荷:在pH≠pI的溶液中,蛋白质带有同种电荷。若pH>pI,蛋白质带负电荷;若pH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常用的有:
    (1)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加入大量的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中性盐,去除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发生沉淀。用不同浓度的盐可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称分段盐析。盐析是对蛋白质进行粗分离的常用方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使用丙酮沉淀时,必须在0~4℃低温下进行,丙酮用量一般10倍于蛋白质溶液的体积,蛋白质被丙酮沉淀时,应立即分离,否则蛋白质会变性。除了丙酮以外,也可用乙醇沉淀。此外,还可用加重金属盐,加某些有机酸,加热等方法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实验结果与实验环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 R=(A+B+C)D+E
    R=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
    A=种的共同反应
    B=品系特有反应
    C=个体反应(差异)
    D=环境影响
    E=实验误差
    ABC=属于遗传因素,D=与结果呈正相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简介

    正确答案: 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大小、溶解度、电荷性质与数量、吸附性质及对其它分子的亲和力不同,对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
    (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①透析: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进行分离,常用的半透膜是玻璃纸、火棉纸等。
    ②超过滤: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通过施加压力或离心方法,强行使水和其它小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使蛋白质分子留在半透膜上。
    ③密度梯度离心:蛋白质颗粒的沉降不仅决定于它的大小,还决定于它的密度。如果蛋白质颗粒在具有密度梯度的介质中离心时,质量和密度大的颗粒比质量和密度小的颗粒沉降得快,并且每种蛋白质颗粒沉降到与自身密度相等的介质梯度时就会停下来。最终各种蛋白质在离心管(常用塑料的)中被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区带。分成区带的蛋白质可以在管底刺一小孔放出,并分部收集。常用的密度梯度有蔗糖梯度、聚蔗糖梯度等。
    ④凝胶过滤(又叫分子排阻法、分子筛层析)
    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原理实际上是一种层析法。 凝胶过滤所用的介质是凝胶珠,在凝胶珠的内部是多孔的网状结构。经常使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萄糖、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等。
    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混合物流经凝胶层析柱时,比凝胶网孔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珠内网状结构,从而被排阻在凝胶珠之外,而比凝胶网孔小的分子则能自由进出珠内网状结构,这样当蛋白质混合物随着溶剂在层析柱中下行时,分子越小蛋白质的在下行过程中所走的距离越长,下行的速度越慢。结果大分子物质先被洗脱下来,小分子物质后被洗脱下来。
    (2)根据蛋白质的溶解度进行分离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pH值、离子强度(盐浓度)、介电常数、温度等。通过改变上述某些条件,使混合物中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①等电点沉淀法
    当蛋白质处在等于其等电点的介质环境中时,蛋白质的净电荷数为0,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消失而发生沉淀。
    利用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等电点,且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原理,控制蛋白质溶液的pH值,使其等于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从而实现对该蛋白质的沉淀及分离。这样沉淀下来的蛋白质保持了天然构象,在其非等电点的pH介质环境下能重新溶解。
    ②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
    中性盐对球状蛋白的溶解度有明显的影响。
    盐溶及其机理: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
    盐溶的机理是:蛋白质分子与某种盐类离子结合后,带电表层使蛋白质分子间彼此排斥,同时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使蛋白质分子溶解度增加。同样浓度的二价离子的中性盐与单价离子的中性盐相比,两价离子的盐溶效果要大得多。
    盐析及其机理: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的溶解度开始下降。当离子强度增加到足够大时,如中性盐浓度处于饱和或半饱和状态时,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
    盐析的机理是:大量中性盐的加入,使水的活度降低,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极性基团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
    ③有机溶剂分级法:在一定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条件下,可通过控制有机溶剂的浓度,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有机溶剂不仅能引起蛋白质沉淀,同时使蛋白质变性,如果先将有机溶剂冷却到-40℃到-60℃,然后在不断搅拌的同时,一滴一滴加入有机溶剂以防局部浓度过高,便可以解决变性问题。
    ④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0-40℃),大部分球状蛋白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也有例外,如人的血红蛋白。而温度高于40℃-50℃时,大部分蛋白质开始变性。
    (3)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数的不同进行分离
    ①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如不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分子)将向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为电泳。
    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主要决定于它所带的净电荷性质、数量;带电颗粒的大小、形状;电场强度的大小等。
    ②离子交换层析
    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例,带正电的蛋白质与树脂交换而被“挂”在树脂上,使其移动速度变慢,这种情况下,蛋白质被洗出的顺序一般为:带负电的蛋白质最先被洗出,带正电的蛋白质最后被洗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患儿,2岁,高热、咳嗽,伴疱疹性结膜炎和结节性红斑,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疑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拟行结核菌素试验。对该患儿进行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宜选用的是A、1结素单位(0.1ml)

    B、5结素单位(0.1ml)

    C、10结素单位(0.5ml)

    D、50结素单位(0.1ml)

    E、80结素单位(0.5ml)

    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结果显示局部硬结平均直径为16mm,应记录为A、(-)

    B、(+)

    C、(++)

    D、(+++)

    E、(++++)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C

  • 第14题:

    用纯蛋白衍化物PPD作结核菌素试验的剂量为

    A.0.1ml
    B.0.2ml
    C.0.3ml
    D.0.4ml
    E.0.5ml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简述结素的纯蛋白衍化物实验结果的判断方法。


    正确答案:通常取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稀释液在前臂掌侧做皮内注射,注射后48~72h测皮肤硬结直径,如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局部有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 第16题:

    简述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和实验室沉淀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正确答案: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因素有两个:
    (1)水化膜: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
    (2)同种电荷:在pH≠pI的溶液中,蛋白质带有同种电荷。若pH>pI,蛋白质带负电荷;若pH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常用的有:
    (1)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加入大量的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中性盐,去除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发生沉淀。用不同浓度的盐可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称分段盐析。盐析是对蛋白质进行粗分离的常用方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使用丙酮沉淀时,必须在0~4℃低温下进行,丙酮用量一般10倍于蛋白质溶液的体积,蛋白质被丙酮沉淀时,应立即分离,否则蛋白质会变性。除了丙酮以外,也可用乙醇沉淀。此外,还可用加重金属盐,加某些有机酸,加热等方法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因素?

    正确答案: (1)种属:不同种属的动物其基因组成不同,选择合适的种属有利于实验因素得到有效表达。
    (2)品系:利用不同品系对外界反应和处理因素的敏感性差异,来选择不同的品系。
    (3)年龄:根据研究内容选用年龄近似,多以青壮年动物为宜。
    (4)性别:性别多为雌雄各半。
    (5)体重:体重要均一。
    (6)生理状态:要排除处于特殊生理期的动物,如怀孕期动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请阐述Navon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

    正确答案: (1)实验目的:
    知觉客体的时候,是整体特征先知觉,还是局部特征先知觉。
    (2)试验方法:
    向被试展示两个图形,从整体上看,两图形中的刺激都构成同一个字母,不同的是,其中一幅中局部特征同整体特征一致,另一幅不一致;Navon(1977)要求被试或者在整体水平上,或者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
    (3)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当局部字母很小并且靠得很近时,同局部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小字母)相比,被试在整体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大字母),速度更快。此外,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与整体特征是否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时。然而,当要求被试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时,如果整体特征同局部特征一致,那么,被试的反应要快。
    (4)实验结论:
    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因此,上述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标贯试验方法及其结果判断。

    正确答案: 标贯试验是用质量为63.5±0.5kg的穿心锤,以76±2cm的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再打入30cm,最后30cm的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试验的指标、标准贯入击数N一般情况下,土的承载力高,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的阻力就大,标准贯入击数N就大;反之,则标准贯入击数就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建筑形制结构演变、衍化发展的轨迹。

    正确答案: ①内部格局,由无“间到”有“间”;
    ②取暖设施,由中心区域到功能区域;
    ③采光与照明设备,由漏光到取光;
    ④睡眠方法,由“地床”到“架床”;
    ⑤贮藏设施,由人兽混用到人物分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确认对实验操作培训的一般要求。

    正确答案: 开始确认新的检测方法之前,操作人员应当有充分的时间熟悉新系统,确定关键的操作步骤。生产商应提供试剂或仪器的操作说明,实验原理,规格,实验步骤,局限性,质量控制和健康安全信息。生产商应对操作者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正确操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正确答案: 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都是为人服务的,—切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方法及结果判断。

    正确答案:
    解析: